2004年,是蘇州和艦科技成立的第3年,當時中國大陸正吹起興建8吋與12吋晶圓代工廠的風潮,和艦就創下全球晶圓廠在最短時間內獲利的紀錄。和艦也就要帶著這個紀錄,到海外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只是,和艦選擇的股票上市地,卻是最靠近中國大陸的亞洲兩大自由金融市場──香港或新加坡。其實,也就在2004這一年,中芯國際在香港、美國那斯達克(Nasdaq)以美國存託憑證(ADR)同時掛牌。中芯ADR在那斯達克一掛牌,股價就衝高到12美元(約新台幣400元),遠遠超過當時台積電ADR的9美元,因而激勵了大陸晶圓代工廠海外IPO的風潮,包括聯電擁有股權15%的和艦科技、華虹NEC等。其中,具有聯電血統的和艦,要在何處掛牌,最受到矚目。最初,市場盛傳和艦到新加坡掛牌的機率最高,但由於繼中芯之後,無錫的華潤上華也成功地在香港掛牌,使得新加坡大為緊張。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甚至因此親赴蘇州,藉參觀和艦科技,力邀和艦到新加坡上市。
#@1@#只不過,受到台灣司法體系調查和艦與聯電關係,和艦許多高階幹部,包括總經理徐建華在台灣遭到限制出境一年,使得和艦的海外掛牌時程全都往後延。最近台灣企業的大陸轉投資事業,紛紛在香港掛牌,股價也受到投資人追捧;這時,和艦是否重啟海外掛牌行動、選擇香港還是新加坡等話題,再度引起關切。和艦成立於2001年11月,初期資本額3.5億美元,主要是一群經驗豐富的前聯電員工成立,徐建華即為前聯電8吋廠副廠長。經過3年蓋廠、初期試產等基礎建置完成,和艦便展開爆發性的成長。由於和艦的主力為8吋晶圓廠,製程以0.25及0.18微米技術為主,主要代工DRAM、DVD及LCD驅動IC等,初期月產能雖僅有5,000片,但在2004年已擴增至3.5萬片,年營收達1.7億美元,較2003年成長580%,市占率1.02%,排名全球第13位。2004年7月和艦再獲美商智霖(Xilinx)投資1000萬美元,並計畫在2005年第2季於美國IPO上市。不料,和艦案去年在台灣鬧開,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登報說明和艦的股東團隊與聯電的關係後,雖正式定位和艦為聯電在中國市場的先鋒部隊,但卻也因受到台灣檢調單位大動作的調查影響,海外掛牌計畫延後。和艦科技曾對外表示,將再投資5億到6億美元,興建第2條生產線,將有每月3萬個晶片的生產能力。後來IPO計畫延後,和艦就以先爭取聯貸案的方式因應,取得1.1億美元的海外聯貸案,當時參與成員就有新加坡大華銀行,讓市場人士認為和艦海外IPO案又向新加坡傾斜一點。
#@1@#和艦2004年、2005年據稱均獲利超過5,000萬美元,可說是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第3會賺錢的廠商。但是由於與聯電技術合作受到政治因素影響,讓和艦掛牌計畫保密到家。根據台灣半導體業人士透露,和艦已初步決定將在香港上市,預計上市時間會在2006年底左右。只是,現在已進入第3季,卻未見有新的進展。外資分析師指出,和艦會一度有意選擇新加坡掛牌,應與當地國際化程度高、外資管制少且政局穩定,加上新加坡交易所的本益比不差使然。若選擇到美國那斯達克掛牌,則IPO價格可能會比在新加坡差。認為和艦會考慮到香港掛牌的業界人士則指出,由於香港等於是中國市場的延伸,又是全球基金經理人匯集之處,台灣的投資人對香港市場也相當熟悉,加上目前已經有中芯國際、華潤上華等晶圓代工廠在香港IPO,還可以收到族群聚集的效應。不過,香港股市長期以來都是金融、地產、電信為主流,創業板或主板的高科技股並不受香港投資人的青睞,導致在香港掛牌的科技股本益比不高,成交量也不大。儘管過去一年多來,鴻海集團的富士康在香港掛牌享有超高本益比,但對仍急需透過IPO年年籌資,以興建12吋晶圓廠的和艦科技來說,港股不是最佳選擇。
#@1@#新加坡股市,因具有高度國際化與效率化的優勢,尤其新加坡政府原是蘇州科技園區的大股東,對於當地投資的企業有種難以割捨的情感,以和艦科技在蘇州園區的指標性,新加坡政府的極力邀約,絕對是和艦科技考量到新加坡IPO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新加坡市場擁有聯合科技、特許等國際性的半導體企業掛牌,在類股的群聚上較香港更為顯著,尤其新加坡的股市高科技股的比率頗高,許多企業在海外辦理籌資的海外巡迴法人說明會(Road Show)時,新加坡也是不可缺少的亞洲據點,讓新加坡的優勢更明顯。尤其早年甚至有外資銀行向聯電獻策,建議聯電推動當時的聯電與英飛凌新加坡合資廠UMCi,現已由聯電收回股權,改稱為12i廠,在新加坡上市,一方面是因新加坡的政治穩定度高、國際化成程度高,且許多跨國性高科技人才到此的意願高過來台灣。若和艦科技選擇在新加坡上市,一方面設立的據點可成為吸引國際人才的重要跳板,也可與聯電在新加坡密切合作,形成更有力的合作關係。尤其新加坡有不少國際半導體廠商落腳,像飛利浦、NEC等,多在新加坡設有辦公室,未來在爭取代工訂單,新加坡也是個不能少去的地方。只不過,目前和艦科技與聯電的關係仍受到台灣司法體系的掣肘,聯電擁有的和艦15%股權還鎖在瑞士銀行的保險箱裡,和艦與聯電在台灣的關係若無法順利合法化,一旦因為IPO而必須揭露更多的訊息,會對聯電產生何種影響,甚至是其他和艦大股東在台灣的發展,都是和艦在IPO之前必須解決的問題。
#@1@#因此,和艦今年能否順利IPO?恐怕還是個未知數,但以和艦近來產能利用率的狀況,若無法快速取得資本、擴充產能,和艦與中芯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甚至上海宏力在擺脫成軍初期的混亂後,也逐步趕上,都讓和艦的IPO案不能再拖延了。究竟和艦最後要在香港、新加坡,或美國IPO,恐怕只有等到和艦案在台灣落幕後,才能公開最後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