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當晶華酒店已達80多元的股價,讓投資人覺得貴得不敢碰時,晶華酒店竟突然宣布再度減資,每股退回7.2元。減資消息公布的兩天內,晶華的股價就衝破了90元大關。有趣的是,部分投資法人,一改先前不敢碰的態度而樂觀預估,資本額只剩6億元的晶華,未來股價可達287元,成為傳產類股新股王。「我們不擅長投資,還不如退給投資人,由他們自己去投資;現在,銀行資金很便宜,與其自己手握大筆現金,還不如借錢投資比較划算!」是晶華董事長潘思亮說明一再減資的理由。而晶華上一次的減資是在2002年3月,當時減資50%、退給股東每股5元時,就引起市場一片喧嘩。
#@1@#只是,生意人慣有的思維是,既然自己有錢何必向銀行借。因而,就有同業質疑,晶華酒店減資是為了炒高股價。晶華一位主管表示,減資的確是為讓公司股價更高,但並不在為了賺錢,因為股價雖變高了,但股數減少,實際價值並沒有差太多。而潘思亮也承認,他是要拉抬晶華酒店的股價,但此舉其實也在提高晶華酒店的能見度,讓外資乃至全世界看見台北晶華的獲利能力,甚至能擠進全球最會賺錢的飯店排行榜。藉此,可讓晶華發展出可媲美希爾頓、香格里拉等同業的管理顧問服務,以吸引全球房地產巨擘的「下單」,亦即委託晶華來管理經營。事實上,潘思亮會積極將晶華從酒店經營,轉型到管理顧問,是因台北晶華只有50年使用權,再建造新飯店的成本高,但回收期有限。
#@1@#因而,與其自己建造就不如接受其他業主委託經營。只是,晶華雖然全力發展管理顧問業務,但就是比不上國際連鎖酒店集團對台灣業主的吸引力。去年,潘思亮大舉發展「業外」業務,例如設於信義誠品旗艦店的泰市場、101大樓的WASABI、蘭亭、扮桌會,以及沐蘭等新的餐飲和SPA品牌;另外,先後拿下信義新光傑仕堡、總投資額約3億元的故宮晶華的經營權。而靠著全力衝刺餐飲事業,晶華在去年的總營收已超過台北君悅,成為台灣飯店業的龍頭。至於本業的旅館部分,由於晶華本身租金極低,使得潘思亮總覺得台灣的大型飯店開發案,成本太高無法出手,他便轉向日本和大陸市場尋找合作機會。日前在日本,晶華就已買下一個商務公寓,朝國際化腳步前進。雖有元富投顧分析,晶華未來成長性有限。但據了解,晶華在成功進入日本後,不久也將在大陸拓展新版圖。無怪乎,潘思亮會信心十足地說:「晶華股價會不會漲沒人知道,但我相信晶華有機會成為台灣第一個站上國際市場,與其他國際飯店品牌一較長短的本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