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資產配置就是把可投資金額分配於不同資產類別上,資產可依其收益及風險性質分類,較普遍的分類為股票、債券、房地產、稀有金屬(如黃金)、外匯等。由於投資目標決定投資報酬率,也因此決定了資產配置及風險。不同資產的預期報酬率及風險不一樣,因此不同的資產配置會產生不一樣的報酬與風險。每個人的投資目標與風險態度不同,所以資產配置也不盡相同。投資者不應盲目聽從媒體對資產配置的建議,而是要依自己本身的狀況來思考。而且不同資產報酬的相關程度也應考慮,以便達到一定的風險分散效果。
#@1@#進行資產配置之前,讀者最好先建立「保障」的觀念。「保障」類似保險,投資的重要原則之一就是要避免不得不將資產變現的突發狀況。「跳樓大拍賣」通常賣不到好價錢,因為需要在短時間內變現,無法掌握好時機。所以,投資人一定要在投資組合當中預留一部分容易變現、流動力強的資產做突發準備,這亦是一種目標風險的觀念。有的投資人風聞大戶要炒作股票,顧不了手中現金不足,就融資買股,後來股價下跌,沒有現金補充,保證金慘遭斷頭,未來股價上升時也沒有機會解套了;也有些人害怕損失,把所有的錢都買了保本的結構型商品,卻沒弄清楚這是要投資一段很長的時間才可能保本,臨到要用錢的時候就得承受不少損失。所謂「保障」就是要避免類似情況。這就是為什麼人壽保險也是一種保障,它保障未亡人在保險人身後不會頓失依靠而必須匆促變賣家產;存錢以因應退休生活也是一樣的道理,退休後可以高枕無憂,不必因亟需用錢,就算時機不佳也得變賣家產;在銀行中存上至少6個月的生活費也非常重要,碰到轉換工作或意外急用時可以應急。有了投資目標後,輔以風險及「保障」的觀念,接下來就應以「資產配置」執行理財計畫。
#@1@#一般人的投資組合中應包含核心投資與衛星投資。核心投資是為了達成理財目標所組成的,如果除了核心投資以外還有餘力進行別的投資,則可從事衛星投資。核心投資宜採取保守策略,以維持生活平順為目的;衛星投資則可以承擔高一點的風險,就算發生損失也不影響生活。核心投資的特性是風險分散、被動、及中長期持有,不進出頻繁的交易,而靠資產配置來獲利。本書一再強調,頻繁交易的人必定要有能力選擇價格低估的股票,及掌握恰當的時機進出才可能生存,一般人條件不足,不太適合交易型的投資方式。核心投資的基本策略是採取「指數投資法」,隨著時空及自己風險態度的改變,調整資產配置,只要有紀律地持之以恆,不要經常隨意偏離自己的目標,獲得合理的報酬指日可待。核心持股的一部分一定要以本國貨幣持有,這是因為主要消費是在國內。但是為了分散風險,增進投資效率,而且有在國外消費的可能性時,亦可考慮投資於其他國家股市,但是仍以指數法投資為宜。對採指數投資法的人而言,資產配置可能是最重要的決策了。學術研究顯示,資產配置是決定長期報酬率的最重要因素。
#@1@#除了將不同類型的資產納入投資組合中,資產配置尚要決定不同資產的投資比重,這也是種分散風險,例如投資20%在債券及80%在股票可能會比僅投資在債券上還更有效率。資產配置的投資比重決定之後,即可以指數法投資在股市及債市中。對一般人而言,核心投資組合的資產配置只需要包含風險低的定存或債券,以及風險較高的指數型基金。決定資產配置之後就應開始身體力行,可是投資組合一旦形成,原來設定的資產配置就會隨資產價格而改變,例如股市投資價值如果上漲,則總資產增加,而在股市的投資權重即增加,此時預期報酬率及主觀風險都增加了,因此每當投資組合價值改變時,我們就會面臨資產配置調整的問題。這可分為兩個層次:1. 政策性資產配置為了達成投資目標,在中長期必須維持的資產配置稱為政策性資產配置。本例中的政策性資產配置即為一半定存,一半股市,不僅一開始的配置是如此,以後的新儲蓄也都必須依這個比例投資,因為這樣才能獲得達成理財目標所必須有的報酬率。長期來看,依政策性資產配置投資其平均報酬率會接近預期報酬率,但儘管如此,如果回顧本書有關風險的討論,你應還記得實際報酬率有時會低於或高於預期報酬率,這是投資風險的本質,因此有可能當某理財目標到期之前碰上市場空頭,而沒有足夠的錢達成理財目標。例如要買房子時,股市已蕭條一陣子,使得頭期款付不出來,而必須延後買房子,這時可以重新檢視理財計畫,訂定新的政策性資產配置,而將現有資產依新的配置調整。2. 策略性資產配置策略性資產配置是短中期的做法,目的是為了增加獲利或降低風險。例如,在買房子的目標時點來到之前,已經累積足夠的頭期款,為避免股市突然大跌,可以適度調整資產配置,減少持股以達成理財目標。這種調整是一種策略性資產配置,目的是風險管理,雖然投資人也可以用衍生性金融商品來管理風險,但除非投資人深諳衍生性金融商品,還是以調整資產配置的方式控管風險為宜。對專業投資人士而言,經過精細的研究,策略性資產配置可以增進投資報酬,但是一般人應僅將其用於風險管理,否則會弄巧成拙,反而達不到理財目標。
#@1@#1.買進持有策略假設你有100元,75元放定存,25元投資股市,如果採買進持有策略後即把股票放著,不論股市漲跌都不聞不問,可以將投資組合最低價值鎖定在75元的水準。買進持有比其他策略性資產配置占優勢的地方是股票偶爾進出,因此交易成本低。因為買進持有策略不改變定存金額,所以不會改變目標風險,但因此亦不能順市場走勢操作來增加投資績效。當股市漲時,買進持有策略在股市的配置比重自然增加,在存款的比重減少,所以如果投資人的風險態度會隨著財富改變,而且當多頭時期較願意接受風險,空頭時較不願意接受風險,則可能適合買進持有策略。2.追漲殺跌策略如果採取買進持有策略,希望把目標風險控制在75元的水準,依本例就只有25元能投資於股市中;但如果採取追漲殺跌策略,則投資股市的金額可以高於25元,例如投資50元於股市,50元於定存,只要在股市跌的時候,將股票賣掉一些,轉為定存,投資人還是可以確保投資組合的價值起碼會有75元。舉例來說,當股票價值跌為40元時,將股票賣掉10元,存入定存中,這時新的資產配置為30元放股市,60元放定存,雖然總資產價值減少了10元,但目標風險卻降低了。如果股市繼續跌,就繼續將股票轉入定存中,則目標風險仍可控制在75元的水準。當股市跌時,把股票賣掉是一種追漲殺跌策略,重點是投資人必須了解,如果在股市跌時,採追漲殺跌策略,可以降低風險,但是如果股市突然飛漲,則會減少獲利的機會。追漲殺跌策略也可以用於市場多頭時,如果資產配置一開始是投資50元於股市,50元於定存,當股票價值漲為60元時,將定存減少10元,投入股市中,這時新的資產配置為在股市中70元,在定存中40元,總資產價值增加了10元,而且目標風險也提高了。當股市漲時增加持股,雖會增加風險,但是如果股市續漲,則增加獲利的機會;不過如果股市突然跌得很深,則會措手不及。3.反向操作策略但是相對於買進持有及追漲殺跌策略,反向操作策略無法在股市空頭時保持目標風險的水準。例如起初投資50元於股市,50元於定存,如果在股市下跌時增加持股,當股票價值跌為40元時,將定存減少10元,投入股市中,則新的資產配置為在股市中50元,在定存中40元,雖然總資產價值減少了10元,但是目標風險提高了。如果股市繼續跌,還繼續將定存轉為股票,則投資組合的最低值最終會變成0。當股市跌時,還加碼股票是一種反向操作策略,如果股市突然飛漲,會增加獲利機會,但是如果股市持續下跌,仍不停加碼股市(投資人所謂的攤平策略),則目標風險會無限制地上升。反向操作策略在股市上漲時卻可以降低目標風險,例如當股票價值漲為60元時,減少持股10元,同時將定存增加10元,這時新的資產配置為在股市中50元,在定存中60元,總資產價值增加了10元,但是目標風險降低了。當股市上漲,減少持股,如果股市繼續上漲,會失去獲利機會,但是如果股市反向下跌,則可減少損失。所以反向操作策略在股市跌時會增加目標風險,在股市漲時會減少目標風險,而且因為在市場漲時增加持股,跌時減少持股,正好與追漲殺跌策略相反,在股市上下震盪時其獲利比追漲殺跌策略好,但當股市持續上漲或下跌時,追漲殺跌策略比反向操作獲利高。與反向操作策略及追漲殺跌策略相比,買進持有策略是比較中性的策略,不論市場多頭或空頭,表現皆屬中間(見表)。
#@1@#投資人應依其風險態度及達成理財目標之急迫性來決定採取哪種策略,以機械性的法則,而非按照自己對市場的看法調整資產配置。這兩者有很大的差別,機械性的法則是一種固定的調整原則,例如當某一投資目標到期前一年,即開始採行追漲殺跌策略,股市投資價值每跌5%即將股票投資賣掉10%,將錢轉到定存中,而完全不管自己對景氣的看法。機械性的調整是我建議讀者的做法,投資人千萬不要讓自己對股市漲跌的看法影響機械性法則的執行,否則將後悔莫及。試想,如果認為股市會漲就追漲,覺得股市已經過熱了,就反向操作,如果不是那麼確定,就觀望一下,採取買進持有策略,萬一判斷錯誤而大賠,就沒錢完成投資目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