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家公司站對產業位置,搭上順風車時,若無意外,獲利應該沒有問題。可是,當這家公司早在市場尚未成熟時,就大膽進場布局,那麼,當時機成熟,它不僅獲利較多,甚至,可以大幅拉開與同業之間的競爭距離。不論是短程賽事或長程比賽,它都能立於不敗之地。
#@1@#過去2年,太陽能產業興起,不少企業趁勢而起,中美矽晶製品公司(簡稱中美晶),卻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已經賺進去年一整年的營收;今年前3季的稅後盈餘,更比去年同期成長537%。看來,中美晶今年獲利成長,鐵定是由倍數起跳。從分析師到投資大眾,很多人都會用「選對產業」、「站對位置」來形容中美晶的崛起。然而,單從產業現象,恐怕無法完全解釋中美晶業績的突出。因為多年前,它跨入太陽能電池上游,一樣面臨同業競爭。因此今年中美晶獲利大大優於往年,而且還被投信業者解讀為布局優於同業,進而大買特買的中小型太陽能概念股,絕非偶然。2000年是中美晶的關鍵年。當時,太陽能產業前景不明,但中美晶卻開始大膽投資布局,不斷的更新設備、改良技術,同時,積極掌握原料、客戶,才醞釀出現在的格局,換句話說,中美晶足足蹲了6年的苦窯。
#@1@#已經成立26年的中美晶,由半導體產業起家,主要生產用於二極體的矽晶棒。1981年中美晶進入新竹科學園區,編號第8號,成了黃埔一期的廠商。20幾年下來,同梯的戰友,死的死、逃的逃,技術與規模始終不大的中美晶,雖然還活著,但是,卻是一路苦撐。產品生命周期短,正是半導體產業的宿命;隨著技術突破的速度愈來愈快,景氣循環的時間一次比一次短。當2000年,全球又出現半導體景氣大幅衰退時,中美晶為了找尋生機,決心轉型。自1970年開始發展太陽電池的日本,當時已小有成果。日本太陽能產業的發展成果,讓營運陷入困境的中美晶,得到啟示。「我們認為替代性能源是趨勢,未來很有潛力。」中美晶總經理姚宕梁回憶著說。因此,中美晶決定利用半導體的閒置產能,生產與原有技術類似的太陽能長晶,正式跨入太陽能產業。只是,這一步,跨出的有些早。2000年時全球太陽能市場尚未成熟,市場需求也還沒出現;結果,這個新業務不僅未能增加中美晶收入,反而還讓它再賠錢。這時,在姚宕梁心中,仍堅信替代性能源產業有前景;因此就算公司財務狀況欠佳,他還是孤注一擲。為了避免耗費公司資源,中美晶積極的與工研院合作開發技術,爭取經濟部科專計畫經費,提升技術層次。
#@1@#有了技術,訂單就隨之而來。一筆日本夏普(Sharp)的代工訂單,成了中美晶的救命仙丹。2001年,中美晶在這一筆全球太陽能龍頭大廠的訂單加持下,轉虧為盈。緊接著,太陽能產業的時代宣告來臨。2004下半年起,隨著美國、德國、西班牙等國政府積極推動替代能源法案,全球太陽能產業需求大增;此時,夏普向中美晶主動要求擴大合作關係,中美晶大訂單到手,再投資台幣近16億元,不惜花掉一個資本額,大手筆興建竹南廠,專門承接太陽能業務。至於新竹廠,以及大陸昆山廠,則仍維持半導體業務。不過,原本半導體與太陽能各占5成的比例,今年第2季,在竹南廠正式啟動後,已經逐漸變為4比6;甚至,不排除未來太陽能業務比重增加為8成。由此看出,竹南廠是中美晶業績突飛猛進的關鍵,也是它拉開與其他對手競爭距離的利器。「目前,竹南廠利用率僅約20%左右。當其他業者還在併購買廠、擴廠時,中美晶卻已經到處預約 (booking)訂單與原料,隨時都可以增加設備,提高產能。」一位產業分析師說。
#@1@#最重要的是,「中美晶布局的時間早,通路與人脈的基礎,扎的根都比同業深,在大家搶原料,爭訂單的時候,它已經建立品質與口碑,機會當然比較大。」這位從2004年便開始觀察中美晶的產業分析師,指出中美晶優於同業之處。他並預料,太陽能產業的多頭行情才走了2年而已,以中美晶竹南廠僅發揮不到1/4「實力」的情況看來,今年第4季到明年底,中美晶的業績應該還是很好。不過,姚宕梁卻不敢因此自滿。他說:「現在做太陽能的,沒有不賺錢的,做得好或不好,只是賺多賺少的差別而已。」他甚至認為,太陽能產業漲價空間已經到頂,未來將是成本價格戰,唯有保有成本優勢者,最後才有機會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