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已進入初秋,氣候漸漸涼爽,但位於觀音工業區工業二路旁昇貿科技的廠房裡,工作人員各個汗流浹背。此時,一台大型吊車正緩緩的將一座鎔爐,送上二樓正在加蓋的廠房裡,一群工人小心翼翼的把鎔爐架上生產線,開始準備連接電腦控制系統。「動作快一點,這座無鉛錫爐要在一個禮拜裡加入生產,才能應付客戶下個月的訂單需求」,一位身穿工作服,戴著安全帽的工廠主管,大聲的催促著。
#@1@#在工廠底層的會議室裡,一位穿著藍色工程服,年約50歲左右的中年人,一邊拿著簽字筆在白板上寫著無鉛材料的技術名詞,一邊以流利的日文,對著3位來自日本的客戶,簡報公司最新的產品。這位中年人正是這座工廠的主人──昇貿董事長李三連。去年6月30日才以30多塊的價格掛牌,短短的一年間,這家小公司,股價就飆上了176元。更讓人好奇的是:雖然這家公司生產的產品,是像螺絲釘一樣不起眼的銲錫材料,但是,過去3年的獲利,卻能從每股1.07元,一路狂飆到去年的4.1元,足足翻漲了4倍多。「就因為它不起眼,才讓我這個單純的人,有發揮的空間」,創立昇貿30年,李三連從一個五金行送貨員,變成現在身價高達兩億元的上櫃公司董事長;在言談間,他仍不失純樸。
#@1@#昇貿之所以能如此賺錢,靠的就是李三連的眼光。他看準了無鉛化產品的趨勢,成為台灣第一家能夠提供無鉛銲錫材料的業者;同時,昇貿也是最早布局全球的錫材業者。成立於1978年的昇貿,早期也和許多銲錫材料廠一樣,只做傳統錫絲、錫球生意,賣給一些罐頭廠當作連接材料。而曾在五金行作生意的李三連,卻提早看出電子業的前景。1984年,李三連決定把自己的產品賣給台灣松下。由於,日本人對於品質要求相當嚴格,當時只有一座小工廠的李三連,根本沒有研發人員,幸而碰到了第一個貴人,就是當年在聯合化工所(編按:工研院化工所前身)的工程師鄭江培的幫忙,讓昇貿能夠大幅改善銲錫材料的品質;之後,鄭江培又為李三連介紹了日本銲錫界的專家秋山光雄,不但幫助他通過日本國家級檢驗標準,也就是取得打入日本市場最重要的JIS(日本工業標準)銲材品質認證,從日本技術移轉給昇貿。
#@1@#雖然掌握了日本的銲錫技術,但是李三連很清楚,如果自己產品的品質不好,還是無法取得松下的訂單。因此,他拿出過去5年賺的800萬元資金,一方面大幅改善銲錫製程,另一方面也按照日本的品質標準嚴格把關,使得昇貿生產的產品直追日系產品,讓松下的採購不得不佩服李三連的認真,最後下了這張關鍵訂單有了松下這家日系大廠的訂單加持,昇貿的產品跟著受到市場肯定,後來也順利成為聲寶、新力等家電大廠的供應商,生意也逐漸上軌道。1990年台灣電腦業崛起,李三連更積極的把業務拓展到這些萌芽中的電腦廠商身上,從三愛電子、英業達到後來的華碩、廣達,李三連一家都不放過。他回憶:「記得,當時我賣東西給三愛的時候,林百里、溫世仁都只是個小小的工程師」。事業有起色,總不乏眼紅的人。這時,許多傳統生產銲錫材料的小廠,紛紛以低價搶奪昇貿的客戶,市場上超過50家銲錫小廠的競爭,讓錫材的價格在半年之內跌了一半。從1990到1995年,李三連渡過了最難熬的5年;這段期間,產品的毛利直直落,毛利率從3成跌到剩下1成左右,公司經營幾乎都在接近虧本的邊緣掙扎。此時,李三連發現:不少電子業者開始把生產基地移往海外,為了跟對手區隔,1990年李三連下定決心到馬來西亞的檳城設廠,就近服務包括英業達、明基、大同等客戶。
#@1@#當時,李三連找來了一位退伍不滿3年的年輕人擔任昇貿檳城廠的第一任總經理。他夜以繼日的指揮建廠,在短短的半年內,檳城廠就進入量產;於是,昇貿做起了獨家生意,當地台商一張張訂單,就這麼一一入袋。李三連表示,後來,台商雖然陸續撤出,但昇貿仍爭取到在檳城設廠的新加坡與美國電子代工廠的業務。不但如此,檳城以地利之便,還可以就近供貨給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國際客戶,這使得昇貿最早設立的海外據點──檳城廠,始終賺錢。1995年之後,不少台商開始把製造基地移往大陸,而李三連依舊搶在潮流之先。他除了到東莞設立業務辦公室外,1999年昇貿還成了蘇州第一家拿到銲錫製造執照的台資企業。第一次前往大陸考察的李三連,原本只是要去華東看看大陸的環境,恰巧後來擔任蘇州廠的總經理李震義,就在蘇州附近的台資企業上班,順路經過蘇州探望朋友的李三連,經過李震義的介紹,認識了吳江開發區主任金玉林。
#@1@#由於錫材產業在大陸屬於特許行業,必須申請執照才能設廠。當時,由李三連作東,雙方在蘇州一家餐廳吃飯時,閒聊著蘇州工業區的開發規畫以及台商進駐的情況,李三連跟金玉林開玩笑的說,「如果能夠發執照給我,我就在蘇州設廠」,沒想到金玉林馬上就說:「沒問題,給我點時間,一定幫你申請下這張執照」。原本只是個玩笑話,沒想到10個月後,金玉林從大陸打電話到台灣給李三連說,「昇貿的銲錫製造執照批准了」,讓李三連當場傻眼。不過,講究誠信的他,二話不說就拿出了300萬美金,還找了李震義擔任這座蘇州廠的負責人,開始建廠工作。「當時,昇貿在蘇州一家客戶都沒有,只因為開發區批准了執照,讓我不得不在當地蓋廠」,李三連當年硬著頭皮蓋了這座蘇州廠,今天卻意外的成為昇貿獲利的金雞母。因為,華東地區現在已經是台灣電子業大廠聚集的重鎮,包括富士康、華碩、明基、仁寶、緯創等都在附近,就近服務台商的昇貿蘇州廠,成立的第1年,就開始賺錢。積極進行海外布局的昇貿,落實了「客戶在哪,昇貿就在哪」的原則,這幾年,電子業的大客戶不斷增加,從下游的華碩、鴻海、廣達等電子十哥,到上游的日月光、矽品等封測大廠,幾乎都是李三連的客戶。
#@1@#過去在證券商服務,後來被李三連挖角到昇貿當財務長的呂文昌表示:「昇貿的客戶高達7、8成都是上市櫃公司。」有廣大的客戶還不夠,李三連更重視研發。因為,要甩開對手,就必須讓技術領先。資本額才6億元的昇貿,在2003年投資了5000萬元,成立國內第一座微細材料研究所。李三連特別聘請了日本銲錫專家長谷川正行擔任這座研究所的所長,掌舵昇貿研發的命脈。從研究單位出來的新技術、新產品,更需要有人會賣。今年4月,李三連已經在德國成立業務辦公室,準備藉著歐盟推動無鉛商品的機會,把昇貿業務擴展至歐洲電子業去;今年第2季開始,李三連再丟進200萬美元在泰國設廠,目標就是泰國的台商與日、韓客戶。此外,又看到富士康、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大廠紛紛前往印度設廠,李三連進一步評估昇貿進軍印度的可能性。
#@1@#昇貿在海外市場的布局成果,3年前開始回饋母公司。海外據點的營收從前年的9%,提高到去年的17%,李三連預估今年的海外營收將提高到25%。這也使得昇貿今年1至8月的合併營收,比起去年同期成長將近1倍。今年的獲利,光上半年每股就賺了4.14元;法人更預估,今年全年至少可以賺回1個資本額,也難怪昇貿的股價,在倒扁運動引發的肅殺氣氛中,依舊穩穩的維持在100元以上。只不過,這一切看在李三連的眼中,似乎仍不算什麼。按照慣例,在每個月初的全球業務視訊會議之後,他還是會安排兩次飛往海外據點巡視的行程;「對我來說,如何讓昇貿晉身國際級的尖端焊材公司,才是我最大的心願」。手裡拿著海外公司剛剛傳真來的最新報告,準備晚上啟程飛往泰國的李三連,對於昇貿的未來,心中早已有了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