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二線銀行股為了改善財務結構,紛紛展開籌資活動。而為了能成功募集資金,中聯信託(以下簡稱中聯)、中華銀及台企銀等多家銀行,不惜釋出董事席次或重要主管職位。法人投資機構認為,一旦業者言出必行,則在銀行股東結構改變,甚至經營權易主下,對這些二線銀行而言,也不失為轉型良機。其中,中聯為了彌補虧損、改制為商業銀行,展開減資49.95億元、私募現增90億元。而為了能引進外資,大股東宏國集團透露願釋出董事及重要主管職務的訊息。只不過,業界認為,即使中聯能因此而成功引進外資,但因營業據點過少(只有15家),要成功轉戰「數大才會美」的商業銀行領域,恐怕仍是一場苦戰。
#@1@#其實,這並不是中聯第一次想要轉型。在6年多前,因房地產市場大跌,放款業務多集中在房地產的中聯,營運陷入苦境。雖在2001年時,委託中華開發工銀經營管理,朝著改制為工業銀行規畫,但工銀最低實收股本需達200億元,增資困難下,改制工業銀行無法成行,也因此讓中聯錯過了轉型的黃金時期。到了去年,中聯好不容易再定調,要在短期內改制為商業銀行,等到營運步上軌道後,中長期再朝綜合性銀行方向發展及規畫。據了解,中聯參考過去多家信託投資公司改制為商銀的成功經驗,尤其是中國信託改制為商銀,一度成為國內最賺錢的銀行後,便決定中聯要走同樣的路。中聯經營團隊認為,若改制為商銀後,未來可增加活期性存款、支票存款等業務,降低整體資金成本,將可讓銀行營運好轉,由虧損轉盈餘。但中聯忽略了中信銀改制成功,當時沒有銀行家數過多的問題,且台灣處在經濟向上成長的階段,如今環境已不可同日而語。到今年6月底止,中聯淨值只有2.58億元,每股淨值只剩0.41元,而逾放比率仍有12.88%,經過減資約50億元、減資幅度近達8成後,每股淨值仍只有2元,未來擬將以10元現增極具有挑戰難度。事實上,中聯信託現增案已是一延再延,去年原擬以每股6元價格現增15億股,預計募集90億元,但最後只募到20億元,以致增資無法成功,所募得的資金則放在暫留股款中。最近則改成擬以每股10元募集,將發行9億股,預計募集金額仍是90億元。
#@1@#對於此次現增,中聯大股東宏國集團林謝罕見之子-台北101總經理林鴻明數度表示有信心可達成。但在資金「入袋」之前,業界仍對林鴻明的樂觀說法,打了一個問號。而業界對中聯的第二項疑問是,由於國內銀行已過多,許多銀行利差也跌到1%左右,最多也只有2%,要賺錢非常不簡單,所以,即使能成功引進外資,但根本的經營難題,仍然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