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五股工業區,一棟棟透天工廠林立,燙金的「台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牌,在陽光照耀之下閃閃發亮。只見一群身著藍衣的運貨工人進進出出,連守門的警衛也忙著在窄小的巷弄中指揮交通。這一車車的半成品,出口到日本加工包裝,再回銷台灣,成了哈日族手上的Canon數位相機、辦公室常用的兄弟牌(Brother)多功能事務機,或者標榜只要60秒就能得到色彩鮮豔逼真的照片的Alps數位印表機。以50萬元創業,國中同窗的台翰精密董事長楊劍平及總經理鄭烜儘靠「模具」起家,經過20年的努力,成為包括東芝、兄弟(Brother)、美蓓亞電子(Minebea)、佳能(Canon)等日系3C大廠不可或缺的協力廠商。從跑銀行3點半跑了7年,到近2年每股稅後盈餘(EPS)達到4元以上,台翰精密創造了一個「黑手出頭天」的傳奇。
#@1@#從小在台東鄉下長大的楊劍平,家中務農,種得是鳳梨、甘蔗等農作物,收成尚可,但利潤微薄。見到在工廠工作的鄰家兄姐,穿的、用的都很體面,心生羨慕,因此,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就立志要自己開模具工廠、當老闆;從那個時候開始,每年的寒暑假都在模具工廠打工,一方面賺取零用錢,另一方面,「學作師」,希望能有一天「出師」作頭家。民國76年,楊劍平當兵退役,拿著自小攢下來的積蓄,與國中同班同學鄭烜儘,兩人湊了50萬元,就開起了模具小工廠。當時,光是一台打模機器就要花上2、30萬元,加上知名度不高,僅接一些玩具模具的小訂單,勉強糊口;但第2年,楊劍平就發現,技術門檻低的玩具模具有大量外移至中國大陸的傾向,他認為電子模具可能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再加上當年的經濟部長江丙坤為解決中日逆差問題,特別委由十大商社舉辦日本對台採購的展覽會。「這是一個天大的好機會,」當時才24歲的楊劍平就認定,要有競爭力,就一定要走國際外銷路線,一來語言是一大障礙,二來,日商的技術要求向來嚴格,只要打破這兩個關卡,「往後的生意就不用愁了」。機會來了。當時,台灣的廠商規模不大,因此,接到訂單之後,就要層層發包給代工廠,才不致延誤貨期,當時還是代工廠的台翰,所承包的模具廠接下日本東芝訂單;不料,卻發生震驚社會、也是國內第一起鴻源地下投資公司吸金案,這家模具廠涉入其中,造成財務周轉不靈並宣告倒閉;因此,東芝的訂單由承包商台翰接收,就此開啟了台翰與日商大廠合作的契機。當時,東芝下的訂單並不大,但藉由東芝的關係,卻讓台翰找到一片天。在台灣的日商有定期聯誼的習慣,互通商機;民國80幾年,日本軸承大廠Minebea,想來台灣找模具工廠,翻開台灣模具公會名冊,走訪了2、30家,對技術都不滿意,當時,在一個聯誼場合,無意間透露想找模具廠的消息,因此,在東芝退休主管介紹下,找到了當時並不在公會名單內的台翰。Minebea早早就接到訂單,但在日本遲遲找不到合適的模具廠商開模製作,才會轉向台灣尋找,台翰規模小雖小,堅持品質與價格,在報價上硬是比其他廠商多了4成,Minebea也同意了。「日商做事十分嚴謹,下了訂單之後,還要求看台灣的工廠,」楊劍平說,10多年前,台翰還窩在樹林三俊街三棟相連的簡陋工廠,員工加老闆總共才7個人,剛作好的模具層層疊疊亂成一堆,當時也沒有招牌,門面看起來舊舊髒髒的,走路不小心還會被零件絆倒,「日本人看了,簡直嚇呆了。」更慘的是,台翰的代工廠,是在豬寮邊用鐵皮屋搭起的工寮,只見兩架機台聲攙和著豬叫聲,此起彼落,好不熱鬧;這位日本人看完,五官糾結在一起,撫著發汗的額頭,拍著楊劍平的肩膀,苦笑著說,「現在,我也只能相信你了」。「當時夠糗的」,想起這段往事,楊劍平不由得笑了起來。
#@1@#雖然,有了訂單,但因為單子小,楊劍平仍時常要跑3點半;直到83年之後,接到卡西歐的訂單,台翰命運就此改觀。80年初,在市場上,卡西歐等於是「手錶」的代名詞;因此,當卡西歐找上台翰時,楊劍平見都不想見,認為台翰又不會作手錶,最後,勉強見上一面,卻發現卡西歐除了鐘錶外,還有計算機、鬧鐘、手機、電腦、半導體,還有日本用餐時,最常見的點菜機。產品線之多,讓楊劍平眼睛一亮;第一次先來問價格,3個月後,就正式下訂單了。「比起東芝、日立,卡西歐對品質的要求更為嚴格,」楊劍平說。從看樣品、設計、開模,前前後後花了半年,還派了3個日本人來台監工,雖然,初期僅下了一組計算機訂單,但由於品質受到肯定,最多的時候,卡西歐一口氣下了100組的訂單,也讓台翰「鹹魚翻生」,就此擺脫7年跑3點半的夢魘。「要取得日系大廠的信任,首先就要配合不斷提升技術,」楊劍平點出了台翰成功的關鍵。他接著說,日本廠商在扶植協力廠商上不遺餘力;以Brother而言,當東莞廠接到五合一傳真機訂單之後,Brother立即自總公司派了30個人到工廠訓練人員;之後,台翰再派30個人遠赴日本實習一個月;最後,進入量產,Brother再派10人到東莞廠監工,以確保品質。以日本人這種敬業的態度,「許多工廠都受不了,但台翰不厭其煩,將缺失不斷改進,不僅將技術不斷提升,也成為日系企業不可或缺的協力廠,」「一旦它不能沒有你,你就贏了」,楊劍平自信滿滿地說。「贏在不可或缺」原本,不想到大陸設廠的台翰,在已於東莞設廠的東芝急令催促下,2001年初,楊劍平召集了12位主要核心幹部,宣布了一項重大決定:台翰決定在大陸設廠,「整整被逼了6年才去,」楊劍平感慨地說,但短短5年下來,台翰東莞4個廠的員工迅速擴張至1600人,營收占台翰總營收8成左右,預估明年營業額可達15~18億元,成了台翰的金雞母。
#@1@#2006年10月3日,在越南河內市的工業區內,塵土飛揚,上午吉時,台翰越南廠舉行動土大典,這又是它「跟著客戶走」的案例。楊劍平說,台翰最大客戶Brother所生產的多功能事務機生產線,已經遷移至越南多年,因此,台翰又被「逼著」也要去設廠。據楊劍平表示,越南廠預計明年5月底可以正式量產,每年可生產10萬台多功能事務機。2005年12月才在興櫃掛牌的台翰精密,近2年來,每股稅後盈餘(EPS)分別達4.05元及5.52元;今年上半年營收6億元,EPS2.89元;法人預估,台翰今年全年EPS上看6元不成問題。台翰計畫在明年3月申請由興櫃轉上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