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在大陸投資金額超過千億美元早已不是新聞,而赴大陸投資台商的成功例子也時有所聞,包括經營大陸內需及外銷的企業,這些企業的成功,大多與大陸廣大的市場,或是低成本的勞動力有關。在全球化趨勢下,對於企業來說,如何利用全球各地的資源,以增加企業本身的附加價值,已成為重要的課題。本文所提及的例子,就是以此為主題,投資人可以藉著這些例子的啓發,找尋具相似特質的企業為下一波的投資標的,下一個投資成功的人可能就是你。
#@1@#由於近年來,台灣股市表現並不理想,因此,對於赴大陸投資的上市公司來說,股價的表現也是乏善可陳。對股東們來說,假若投入的心力無法獲得合理的回報,平日的努力似乎就無法獲得合理的報酬,這將影響整個經營團隊及員工的士氣,因此,尋找能得到合理股價待遇的股市,就成為經營者的另一個選項,鴻海集團的富士康,就是一個明顯而成功的例子,這可從富士康掛牌後的股價表現得到印證。如圖1所示,自從富士康從去年2月掛牌以來,股價從當初4元港幣不到,上漲到現在的25元左右,漲幅將近600%;同一期間,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的股價上漲幅度不到100%,因此,當初郭台銘將富士康獨立出去到香港掛牌,現在看來應是一個正確的決定,這不僅對於富士康的大股東鴻海來說是個大好消息,對於留住富士康的重要員工來說,也具有相當程度的助益,也因為富士康的市值從去年初的265億港幣,大幅增加到現在的1600億港幣,讓它躋身香港知名的恒生指數成份股。像這樣以台灣為企業總部,大陸為生產基地,香港為上市掛牌地點的營運模式,將可能是未來投資大陸台商的標準,尤其在富士康的香港掛牌成功後,這更將會是一個其他赴大陸投資台商的學習樣板。
#@1@#上過經濟學原理的人都知道,人類從事生產時最重要的資源不外乎是土地、人力、資本等要素。在這3項要素中,中國大陸由於地廣人稠,土地及人力的供給都可說是相當充裕,而這2項要素的低成本,也是吸引台商大舉登陸的重要原因。其中,由於土地是固定成本,對於製造成本競爭力的提升屬一次效果,真正有利於台商提升成本競爭力的,應是低工資上的優勢。
#@1@#由於大陸豐沛的勞動力供應,使得大陸工資相對相對便宜許多。這對於後段組裝須使用大量人力的資訊及家電業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優勢,尤其對於競爭激烈,價格持續下滑的資訊業者來說,如何降低成本、售價,使得消費者能買到速度最快、品質最好、價格更便宜的產品,已成為資訊業者必備的競爭力;因而,大陸充裕且低成本的人力,就成為台商提升自我成本競爭力的最佳資源,也使得中國大陸逐漸成為全世界的製造工廠,現在只要到賣場,不管是什麼產品,看一下製造地,可能都會看到Made in China的字眼。世界工廠的角色也使得中國大陸對外出口動能相當旺盛,使得中國大陸今年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可能高達1300億美元,顯示中國大陸對美國產品的消費金額遠不如出口到美國產品的金額,也由於經年進出口貿易不平衡所產生的巨額貿易順差,使得中國大陸的外匯存底超過1兆美元,取代日本成為全世界外匯存底最高的國家,而到大陸投資的台商,則是扮演出資者的角色。談到以大陸為生產基地,再將產品銷售至全球各地,或是全球知名廠商的台商例子,一般人立即的反應不外乎是鴻海集團、寶成集團、巨大機械、台達電等公司。其中,寶成及巨大機械屬於製鞋及自行車的傳統產業,鴻海及台達電則是以生產資訊、通訊及消費者電子產品為主的電子廠商,顯示以大陸為生產基地以外銷全球的廠商,並不限定於傳統或是高科技製造業,這些公司本身由於在大陸深耕已久,對於如何利用大陸低工資的資源,個個都有相當多的經驗;像是寶成集團,這個全世界最大的運動鞋製造集團,在1969年創立以來,經過近40年的發展,目前在大陸發展已近20年,成為一個年營業額400億人民幣,獲利20億人民幣的公司。當初,會到中國大陸及印尼等地設廠的主要原因,還是與工資成本較低有關;之後,再進行垂直整合所有製造的流程,使得國際大廠能專注於鞋子的設計及行銷;因此,為寶成帶來了Nike、Addidas、Reebok等國際大廠的信任,成為這些大廠的主要供應商。
#@1@#其中,寶成轉投資近51%的裕元工業,自從1992年在香港掛牌以來,股價從掛牌當時的3.88元港幣,上漲到現在的23元港幣,市值約為380億港幣,相當於1500多億台幣,相對於現在台商紛赴香港掛牌上市,寶成集團經營團隊的遠見可見一斑。坐穩世界第一運動鞋製造商的寶座後,寶成在1999年成立30年之後,開始利用閒置的資金投入電子業,以期將其製鞋的成功經驗複製在電子零件製造上,以寶成過去經營企業及投資的眼光來看,未來仍有佳作可期。談到中國大陸的發展,除了前面所提到世界工廠的地位外,其實,對於到大陸投資的台商,甚至是全球知名企業來說,中國大陸原本就相當可觀,超過13億的人口數,加上由於經濟快速發展,消費力高的人口也愈來愈多,這對於全世界各國企業來說,都是不可乎視的「世界市場」。試想,在中國大陸只要有百分之一的人買你們公司所生產的產品,那就等於是來自於1300萬人的需求;若是在台灣,需要有台灣人口2300萬人口中5成6的人買你們公司的產品,才能創造出相同的業績,這樣的市佔率,可能只有獨佔的台電公司才有可能達到這樣的業績;由此可見,中國大陸的世界市場胃納量之驚人。因此,全球知名企業如可口可樂、通用電器、微軟、Yahoo、Google、P&G、Airbus、波音等大企業,無不想破頭分食這塊大餅;再加上中國大陸的有錢人愈來愈多,平均的消費能力也較以往大幅提升,知名流行服飾及皮件,像是Armani、LV、Channel、Gucci等國際知名品牌無不搶進中國大陸這個世界市場。
#@1@#因為,中國市場對於這些品牌而言,以前只是個不足為道的市場;不過,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日益快速,其內需市場已成為這些國際名牌不能忽視的消費重鎮;因此,這些品牌都期待大陸這個潛力十足的市場,能為其營運業績帶來新的成長動力;相同的,台商當中也有很多公司是以中國大陸這個世界市場為主要行銷目的地,以分食這個大餅。在中國大陸的13億人口中,並不是每人都需要LV、Armani、Channel、Gucci,也不是每個人都會需要用到電腦或是手機等資訊及通訊產品。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13億的人口中,每一個人每天都會需要吃東西,因此,食品產業在大陸有相當的潛在商機,這也是台商當中的頂新、統一、旺旺等集團極力搶食的商機。若以人口學的角度來看,中國大陸目前13億的人口,每年約以0.6%的速度成長,人口成長率雖然不大,但由於基礎較大,人口增加的絶對值相當驚人,平均每年約有6、700萬的新生人口;這13億人口當中,並不是所有人對食物的需求都高,有些農村地區甚至是以自給自足的生活型態過活,真正對食品業所生產的食物會有需求的,主要是集中在城鎮或是大都市,這些都會生活的飲食型態,不論是正餐、點心、飲料、零食、泡麵等食品,都是食品業者的絶大商機;由於,這些食品皆以滿足都會生活的方便、迅速等主要需求為主,只要城鎮及大都會的人口眾多,就會產生這些需求,與眾多國家工業化的過程一樣。由於,都會區的就業機會及待遇較好,人口往都會區集中似乎是必然的趨勢。像是中國大陸,目前城鎮的人口約已達6億人,相當於全部人口的45%;相對5年及10年前的40%及32%而言,中國大陸的人口的確有往都會集中的趨勢,而這對台商食品廠商而言,自然是個相當好的訊息。
#@1@#在頂新、統一、旺旺3大台商食品集團中,以康師傅方便麵聞名的頂新集團最早到大陸投資。在1988年,當時到大陸投資的台商仍是少數,頂新集團就看準大陸市場,積極在大陸佈局;之後,在1992年以一碗康師傅牛肉麵在大陸打響知名度後,頂新集團就以康師傅的名號,站穩大陸方便麵市場的第一把交椅,根據AC Nielsen在去年底的調查顯示,頂新的康師傅以36.9%的銷售市佔率穩居龍頭,大幅領先位居第2名的華龍日清的16.7%,以及第3名的統一的13.1%。此外,根據AC Nielsen在今年6月所做的最新調查顯示,康師傅的市佔率已高達39.2%,遙遙領先其他競爭對手。在飲料市場方面,康師傅在包裝茶市場,同樣位居龍頭地位,而且,市佔率還比方便麵來得高,其銷售金額的市佔率高達51%,大幅領先第2名統一的26%及第3名哇哈哈的9.3%。整體來看,由於康師傅持續致力於方便麵新產品的研發及行銷,其龍頭的地位可望持續保有下去;方便麵的毛利率也從2003及2004年的20%左右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25%;至於毛利率較高的飲品市場,康師傅除了在茶飲市場稱霸外,包裝水市佔率已達11%,僅次於娃哈哈的18%,稀釋果汁也已達坐三望二的地位,整體毛利率也從2004年的27.9%,拉升到今年上半年的32.9%,其經年累月建立的通路系統,對其他競爭者而言,更是一大障礙。除了頂新集團在大陸的優異營運績效外,統一食品在大陸營運的績效表現也相當不錯,其中尤以稀釋果汁居大陸龍頭地位的表現最為突出,市佔率約在29%,較第2名康師傅的19%及第3名可口可樂的17%高出許多。近年來,統一集團更以入股大陸企業或合資的方式企圖擴張在大陸的營運版圖,雖然,這樣的策略可以結合當地資源快速進入市場;不過,缺乏主導權及結盟關係若生變,則是潛在的風險。此外,政府大陸投資上限的規定,也造成統一集團無法隨心所欲的擴張版圖,成了統一集團逐鹿中原的另一個隱憂。為解決這樣的問題,統一集團因而積極遵循富士康的模式,意圖在2007年讓大陸子公司在香港掛牌上市,若此舉成功,台灣的統一集團分享中國大陸收成的比例將下降,對於在台灣掛牌的統一企業的股價將產生負面影響。至於以米果食品起家的旺旺集團,其營運重心幾乎都以中國大陸為主體,這可從大陸營運佔營收88%看出,而台灣的營運僅佔營收比重的6%,中國大陸的磁吸效應再度展露無遺;由於,旺旺集團之前的主力產品米果的毛利率因為競爭激烈而下滑,近期已將資源及重心擴展到米果之外的休閒食品及飲料,不過,整體營運成績仍不及康師傅及統一集團。
#@1@#目前,以台商在大陸的投資來看,不論是結合當地低工資成本,以出口為導向的企業像是寶成、台達電、鴻海、巨大機械等,或是以大陸市場為目標市場的康師傅、統一、旺旺等集團,最重要的就是結合台商在產品技術研發、企業工廠管理及資金的優勢,加上中國大陸當地供給充裕的勞動力及市場,才能創造出世界級的競爭力,也是台商登上國際舞台的重要跳板,這也是台商面對全球化趨勢不得不採取的策略及選項,否則,像是Dell、HP、微軟、Sony、Moto、Nokia等大廠的訂單隨時有可能在轉眼間消失,身為投資人的各位,唯有事先了解並洞察這些趨勢發展,才有可能領先群雄,掌握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