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摩根士丹利公司收購中國南方的南通銀行,這個新聞成了當時全球的重要財經新聞。全球主要財經媒體包括英國金融時報和美國的華爾街日報等都給予這一消息重要的位置。但是這個消息背後的來龍去脈,卻讓許多金融界專業人士百思不解。摩根士丹利高層就這一消息對媒體表示摩根士丹利希望能夠成為中國的一個主要的整合金融服務公司。收購南通銀行是其落實此策略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摩根士丹利為在同業之間第一個在中國大陸建立商業銀行平臺感到高興,並認為此舉將有助於加強摩根士丹利在中國這個日益重要的市場的領導地位。不過如果進一步檢視這筆交易,就會發現南通銀行是只有一家分行在珠海的小銀行,員工人數更少到僅有30人左右,營業範疇也限於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從事包括外幣存款、住宅抵押貸款、個人與企業戶貿易融資等基本業務。
#@1@#摩根士丹利身為全球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為什麼願意花功夫去買一個小得不夠塞牙縫的商業銀行呢?財經界人士認為,摩根士丹利收購南通銀行主要的著眼點,可能不在南通的資產,而在於南通擁有的商業銀行經營許可證。有了這個許可證,就可以擁有開展人民幣和外幣業務的資格,否則,按照中國當局的規定,還要等上5年,才可以向中國有關部門提出申請。目前摩根士丹利的競爭對手如花旗、高盛、美林以及李曼兄弟等投資銀行界叫得出名號的企業,都在積極爭取進入中國國內銀行市場的機會,但卻還沒有拿到這個許可證。摩根士丹利的這一步迂迴轉進的妙著,將使其擁有捷足先登的重要優勢。除此之外,最近中國政府對外資的態度明顯由熱情歡迎,轉而保守甚至排外,更是這筆交易引人矚目的原因。從今年年初開始,外資在中國境內的併購動作,就頻頻碰壁。首先在年初,中國主管機關就回絕了花旗集團買下廣東開發銀行85%股份的投資案,之後也對去年年底卡萊爾集團(Carlyle Group,中國稱凱雷集團)以3.75億美元,買下國有重型機械製造廠商徐工機械85%股權的重大交易案多有批評。
#@1@#在此同時,北京也開始逐漸對外國企業施壓。迫使他們讓企業內的中國員工組織成受中國政府控制的工會,迫使連一向對工會持堅定反對態度的沃爾瑪超市都不得不在中國接受這樣的做法。今年中共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李德水直言,對外資壟斷性併購中國企業應予以「警惕」,認為這一論斷事關「中國經濟安全」乃至「民族利益」,引起了熱烈討論。自此,「外資併購威脅論」再次上演。最後,中國官方的商務部、國資委等部門更在8月聯合提出《關於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之規定》,增添對外資併購的規範,並要求外國投資人向商務部登記任何可能導致外資在定義模糊的「關鍵產業」當中居於主導地位,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交易。中國主管當局宣稱此政策為一臨時性的措施,以幫助國內金融機構為更劇烈的競爭做好準備。但在中國的外商界,這舉動卻被認為是對過去10年來積極尋求外資態度的反動。或許在中國經濟成長率近年來持續高達10%的榮景之下,中國領導人認為他們現在可以不需要再仰賴外國的投資。根據美國《財星》雜誌報導指出,去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高達破紀錄的2020億美元,讓外匯存底也達到了高點,在接下來的幾個月當中,預計將超越一兆美元的里程碑。話說回來,儘管官方祭出的限制重重,中國目前依舊是亞洲最顯著的外資投資標的。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顯示,從今年1月到8月為止,中國吸引了372億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資(FDI),比去年同期下跌了2.1%。單單在8月一個月內,流入中國的外資就比去年同期降低了8.5%。不過部分外資仍舊對此局勢抱持著較為樂觀的看法,認為雖然對於外資企業併購活動的限制有所增加,但是中國政府依舊對外資抱持著歡迎的態度。
#@1@#不過即便如此,這種矛盾的態度也代表了中國政府在思考模式上的轉變。自九十年代鄧小平採取經濟改革政策以來,打破了毛澤東時代閉關自守的作風,鄧的接班人也繼續蕭規曹隨,熱切地歡迎全球各大企業的進駐。但是中國現任總理胡錦濤的態度則似乎有所不同,他透過親民的形象試圖鞏固其在共產黨黨內的地位,同時也對積極影響國內經濟的外資,採取較為提防的態度。有一派經濟學家評斷反對外資是中國經濟趨於成熟的現象之一。中國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本土企業足以和外商分庭抗禮,但是地方政府以各種稅負優惠和補助吸引外商的作法,卻讓本土企業心生不滿。這樣忿忿不平的情緒很可能對中國經濟成長帶來負面的影響。因為對中國而言,要提升競爭力的方式並不是對外資施以更多的限制,而是對本土企業施以更妥善的管理。或許在目前對外資較為不利的環境之下,唯一受惠的是那些眼明手快,捷足先登的外資企業,例如摩根士丹利的競爭對手高盛(Goldman Sachs)早在前年已經透過合資的高盛高華證券在中國站穩了第一步,至於其他也想在中國資本市場分一杯羹的同業如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團和美林等,或許也只可能透過像是摩根士丹利併購南通銀行這種迂迴求進的方式,才能夠迎頭趕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