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常說:「金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則萬萬不能」,「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故在台灣,投資理財,幾乎已成全民運動,不論個人與企業,都在努力求財富增加,而在此全民拼理財的同時,貧富差距持續擴大,貧者甚至攜子燒炭,共赴黃泉;而富者所居的豪宅,以億元為基礎起算。世界各國,亦出現類似情況,例如:美國1%的富豪,掌握全國16%的財富,而且近25年美國經濟高速成長時,其平均實質薪資僅總共增加10%,經濟成長果實泰半被最頂層者所囊括;至於早年既富且均的日本,在過去十五年間,飽受經濟停滯、通貨縮緊,但最近兩年間,其貧富懸殊的程度已直追美國。至於近年被人歌頌,經濟快速黃金成長的中國大陸,其實也危機四伏,中國2005年8月公布報告指出,中國貧富懸殊,五年內即惡化到「紅色」危險水準,十年後,即可能激發嚴重社會動亂。因為許多科技新貴的誕生,使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奢侈品成長最快速的市場,有5萬人財富累積超過1,000萬美元。但社會底層的農民,因爲賤價徵地、污染、搶奪水資源,被欺壓與剝削。而在快速致富的過程中,中國大陸亦付出極大代價,根據環保總局官員指出,全球十個污染最嚴重城市中,中國占了5座,中國三分之一的地方下酸雨,七條主要大川中一半水域「全然無用」。10年後,長江因上游及沿岸過度開發,會變成黃河;黃河因水被抽乾了,使斷流危機加速。這樣的趨勢不限於美、日、大陸。在2006年2月全球人口已達65億,惟其中8成處於貧窮的狀態,爲滿足每日基本所需,一日消費不達1美元的極貧人口有10億;消費不達2美元的人口近30億;消費不達4美元的人口近40億,且全球20﹪的人,消耗了世界80%的資源;20%的人,賺近了世界80%的財富,在廣大貧困人口尚在存亡煎熬之際,地球又面臨環境變遷、全球暖化,及能源與資源匱乏的危機。然而,一個78%窮人的世界,加上環境與氣候變遷等,自然界對人類科技文明的反撲,愈來愈嚴重,而威脅到全體未來人類生活時,是壓力、是威脅,也是關鍵。近日來已有許多人,公益回饋社會,例如世界首富比爾蓋茲,將全部財產捐出達千億美元,而投資大師巴菲特,捐出85%的財產給五個慈善基金會,捐出金額達370億美金,而世界第三富墨西哥人史林姆,配合相對基金捐助投資於墨國的社會工作。此世界三富的捐助,其關懷程度相當廣泛,由濟貧、教育、醫療、社會公益、政治到環保領域,都可以看到這些慈善家的參與。至於企業,則近年來興起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倫理及公司治理,而2006年4月,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和全球最大投資機構聯合發表了「負責任投資原則」,來自16個國家的投資機構,超過兩兆美金的資產,在美國證交所一起簽署了這個原則,即鼓舞金融家投資真誠落實社會責任的上市櫃公司,這代表了令人振奮的商業意義。由世界各國的經驗顯示,在投資理財及企業經營,只追求私利之活動,如果傷害了社會環境或自然環境,致經營條件惡化時,最終會傷到自己。故我國的投資人、大企業、共同基金及政府機構,前述外國的做法,是否有重大意義而應立刻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