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的花開,帶走冬天的感傷,微風吹來浪漫的氣息,每一首情歌忽然充滿意義,我就在此刻突然見到你……。」 10月18日下午,在淡水老街的一家KTV的包廂裡,一群大學生正和老師一同高歌,渾然忘我。這群大學生是來自於浙江大學的交換學生,他們唱起台灣流行歌手陶和蔡依林的合唱曲,可是一點都不含糊。來訪學習2個月的8名浙江大學學生,都是經濟學院大三生,他們透過「異地學習」計畫,與淡江大學交換學生,到對方的學校研習。
#@1@#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是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公布今年最新的中國大學排行榜的前3名。而在中國上千萬名的大學生裡,這幾名入選來台交流的學生,在課業、思想和儀表談吐又優於同儕,可謂人中龍鳳。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系主任林宜男表示,因為這8名學生天資聰穎,所以來淡江學習時編入英文專班,上課採用英文對答,而他們的語言能力也頗能勝任這種上課方式。對中國學生來說,「跟全國學生競爭」是擠進重點大學、研究所必須面對的殘酷事實;即使考進名校,入學後又得展開無止境的競爭,不同於在台灣高錄取率、「由你玩4年」的大學校園氣氛。
#@1@#家住甘肅、國際經濟與貿易系的南質超說,其實中國大學生最大的成長壓力,不是來自於父母、師長,而是來自於大環境的氣氛,「這種感覺像是後面不斷有人推著你前進,是沒有回頭餘地的。」溫州人、經濟學系的劉彥說,在學校,大部分同學都很關心留學的訊息,圖書館裡的同學都猛背單字,「很火熱的!」談到競爭壓力,劉彥回憶,有一回,他晚上自習結束後回到宿舍,看到整個宿舍空蕩蕩地沒什麼人,「我就覺得很不爽!好哇,這些人都還在圖書館或教室裡唸書,我明天就要起個大清早唸書,看看誰比較厲害!」他說,即使已經進了大學,但是大家對未來都不敢怠慢,怕將來找不到好工作、無法出人頭地。他的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曾是醫師,現在在衛生所工作,身為獨生子的他,父母卻不希望把他留在身邊,「他們要我走得愈高(進修)、愈遠(留洋)愈好!」同是溫州人、財政學系的鄭旭東說,他的壓力是來自於家族的優秀表現;溫州人的優點就是很懂得經商賺錢,而他的叔伯輩在做各種產品的行銷代理,滿口生意經,讓他躍躍欲試、嚮往進入社會謀生,早日光耀門楣。「我今年上半年和幾個同學開始做『市場初探』,想了解職場狀況,就應徵農民銀行的兼差工作。」他解釋,並不想進入金融圈,只是想趁年輕接觸人群,增加社會經驗。由於他所推廣的信用卡、網路銀行等金融產品業績不錯,主管還幫他印名片,掛的頭銜是學生卡的「產品經理」。「我推一張學生信用卡,可獲得提成(抽佣)20塊人民幣,還可以啦。」鄭旭東說,自己不會向同學強迫推銷,「畢竟,會影響品牌形象。」他的言辭頗有專業架勢,說明著:自己的言行,是品牌的一部分。鄭旭東解釋,由於很多中國廠商為了節省店面租金,又看中學生這塊市場,加上學生是比較廉價的勞工,所以這種由學生兼差做「商品代理」十分普遍,不論是信用卡、3C產品、球鞋、小家電等都有代理。劉彥說:「只要你能想像到的商品幾乎都有。」同學中家境普通的,就會去找家教工作或代理商品來貼補零用錢,代理如手機、電腦、MP3等數位產品;家境較寬裕的,就會開個氣氛好的小餐廳或咖啡店。雖然浙大學生的兼差生活、社團活動十分豐富,但是課餘的自習時間照樣不縮水,每天約要讀4、5個小時以上的書。要唸書、打工、參加社團、談戀愛,他們怎麼會有這麼多的時間可以運用?「只要能騰出時間,就能。」南質超說,有很多學長姐忙完社團活動後,還是會擠出時間熬夜看書,期考前通宵也是家常便飯的事。雖然他們來自中國的名校,卻有很高的危機意識,對未來仍有種種不安。想繼續深造的國際經濟與貿易系的金佳佳擔心,如果因為唸研究所而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還不如早步入社會來的好。「我將來也許會到台資企業工作,」她說,同是浙大校友的表哥曾在台商的科技公司工作,提供她選擇未來的一個可能。
#@1@#原本等不及要步入職場的鄭旭東,在淡大的學習與交流,興起了想繼續深造的念頭,來強化自己專業上的知識。其他同學也補充,相較於在中國重理論教育,台灣的企業實務學習很豐富,啟蒙了他們在案例上的學習。年輕有夢,心中總有幾個夢幻英雄。劉彥、南質超異口同聲說,自己最欣賞的名人是海爾集團CEO張瑞敏、聯想控股總裁柳傳志、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他們創立了民族品牌,我們覺得很驕傲。」而金融學系的陳菁、國際經濟與貿易系的季婷、金佳佳則認為,副總理吳儀在知識層面、談吐氣度,和領導風格等令人景仰,「要是她有個家(婚姻),就更完美了。」唱完歌後,他們漫步在淡水河畔,說起對台灣人民的熱情與友善、排隊守秩序的美好印象,以及令他們垂涎的奶茶、蛋餅和牛肉麵。在豔陽下,他們展現活力盡情拍照,任誰都要羨慕他們一張張期待未來、急欲成長的神采。看著他們,站在一旁微笑的林宜男說,「你看,他們都是孩子,可是也許10年後,就成為職場上的明星了。誰能料想得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