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社交派對,鮮活地反應了投資市場的狀況:一位年輕的政治菁英受邀參加一場由政客舉辦的派對。會場上雖然人聲鼎沸、氣氛熱絡,但就是不見主辦人身影。沒多久,這位年輕菁英被請到二樓的貴賓室,他發現另有一批少數來賓在這把酒言歡;年輕人才意識到這一群人才是今天的重要來賓。只是,貴賓室中仍未見主辦人的影子。直到年輕人想方便一下,走進洗手間,才看到主辦人正與另外二位來賓竊竊細語。這時,年輕人終於恍然大悟:原來,這兩位來賓才是這場「權力遊戲」核心中的核心。
#@1@#這個「權力遊戲」的故事,正反映了投資市場的情況。絕大多數的投資人就如同派對大廳的來賓,只能說是個參加者;但是,離所謂的「核心」,還有一段相當遙遠的距離。外資法人則因職務之便,可以進入「貴賓室」,早一步了解公司營運狀況。至於公司真正重要的核心資訊,從營運策略調整、未來接單狀況與獲利能力,到新市場、新客戶、新技術開發進度等,恐怕也就只有「核心中的核心」的董監事們才能夠確實掌握。所以,當公司「未來」獲利數據明顯改善或大幅成長時,董監事就可以在營收與財報數據公布之前,早先一步買入自家股票,藉此賺取價差。反之,若是公司營運出現衰退或自高檔反轉警訊時,董監事也能夠較一般散戶提早掌握情況,逢高調節持股。也因此,董監事持股占公司股分比重的變化,就成了觀察企業經營者對於公司前景信心的重要指標。不過,買入自家股票,股價就能獲得立竿見影成效者,就非台塑集團大當家王永慶莫屬。
#@1@#在民國93年3月總統大選結束後,台北股市加權指數自6800點一路重挫到5250點;正當投資人一片悲觀之際,王永慶卻在此刻逆勢操作,不僅自掏腰包,還動用旗下公司資金加碼自家股票,從4月一路買到7月。就在王老先生買盤力挺下,台塑股價從42.4元一路漲到隔年3月的61.3元,漲幅高達44%;台化股價也從43元漲到67.4元,漲幅也有56.7%;此舉,也讓王永慶得到「台灣股神」的封號。今年第3季以來,台塑法人董監(主要就是南亞、台化、台塑化)又開始逐月加碼台塑股票,再度讓台塑股價一路走高,短短一季的時間,就從43.95元漲到目前近50元的價位,漲幅高達13%。進入9月後,台塑集團大力買超南亞,股價是否會如同台塑般持續走高,確實值得投資人多加留意。除了台塑集團外,國內鋰電池領導廠商新普、傳統中概股建大、散熱模組供應商建準,董監事們也在第3季逐月加碼自家持股,而股價似乎也有不錯表現,值得投資人多加留意。然而,隨著金融市場籌資管道國際化與多元化,不少企業會透過可轉換公司債等管道進行籌資,當可轉換公司債轉換成股票後,亦會進一步稀釋董監持股,降低持股比重。就以鴻海來說,公司於92年所發行4.5億美元海外可轉換公司債,從94年下半年到今年1月已陸續轉換完畢,加上期間還除權配股,鴻海股本從323億元膨脹到409.99億元,董監持股占股本比重也因而從16.39%下修到目前14.61%。重點在於,就絕對數字來說,無論是郭台銘本人,或是鴻海整個董監團隊,持股數目都是有增無減,其中像郭台銘持股就從93年57.7萬張,逐年增加到目前69.4萬張;鴻海整個董監團隊持股也從近60萬張,成長至目前72萬張。也就是說,整個鴻海經營團隊對於公司依然是信心十足。無論如何,當董監持股比重逐年下滑,投資人就應有所警惕。因為,從過去以來的地雷案件中,包括博達案、訊碟案,乃至於後來的皇統光碟案,最大共通點都在於董監持股比重逐年下滑。即使不是地雷股,董監持股比重持續下滑,對為數不少的上市櫃企業來說,仍然是公司競爭力與獲利能力衰退的先行指標。
#@1@#以國內鎂鋁合金機殼生產廠商仕欽為例,董監持股比重就從92年27.78%逐年下滑,目前僅達9.20%;對照公司毛利率與每股稅後盈餘表現來看,也是分別從93年14.94%與3.72元一路走跌,到今年上半年為止,仕欽毛利率僅剩8.55%,而每股稅後盈餘更只有0.26元,今年恐怕很難超過1元,獲利表現為近年來最差。從仕欽董監結構變化來看,93年法人股東成員尚有仁寶、華碩、戴爾(Dell)以及摩托羅拉(Motorola),但去年仁寶與華碩相繼退出董監行列,今年更連戴爾、摩托羅拉也自董監名單中消失(見左頁表)。正因這些重量級科技廠商相繼退出,所以讓仕欽董監持股比重持續下滑,若從投資角度來看,這些董監相繼退出,也間接說明了仕欽投資價值確實需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