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藥廠輝瑞(Pfizer)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宣布,其新冠疫苗三期臨床試驗結果有效性達九○%,預計將於二○二○年底前有機會上市,二○二一年底前可以供應十三億支,帶動市場情緒更加樂觀。
疫苗突破帶動市場樂觀情緒
唯本次疫苗可說是史上研發最快的疫苗,其有效性及副作用等都有待持續觀察,而更重要的是疫苗量產的速度能否跟上疫情擴散的速度,美國、歐洲及英國央行主管在歐洲央行舉辦的線上論壇,皆表示現階段評估疫苗對經濟的影響言之尚早,未來幾個月仍充滿挑戰,疫情影響仍不可輕忽。
美國就業狀況持續改善,根據美國勞工部資料,截至十一月七日止,初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持續下滑至七○.九萬人,較前一週減少四.二萬人,而截至十月三十一日止,連續請領失業救濟人數持續下滑至六七八.六萬人,較前一週減少四九.九萬人。
美國物價則溫和成長,根據美國勞工部資料,十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達一.二%,排除食物及能源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則年增一.六%,物價呈現溫和成長,顯示在財政政策的支持下,美國經濟持續復甦,就業狀況改善,消費需求回溫,唯近期美國每日新增確診人數持續上升,最高超過十七萬人,疫情惡化速度正在加快,而美國總統川普表示絕對不會為了防疫封城,美國疫情及防疫措施令人擔憂,投資人應該持續關注美國疫情發展。
台灣出口持續強勁,財政部公布十月出口值達三三二.三億美元,年增十一.二%,出口總值創歷年單月新高,其中仍以電子零組件及資通視聽產品出口動能最為強勁,皆年增超過兩成,而傳統產業的塑膠、機械、化學品、光學材料、電機及紡織等產品十月年增率皆大幅優於九月,顯示除了科技產業動能強勁,傳統產業之需求亦持續復甦。
中國自五月起工業生產、消費逐漸回溫,在疫情控制良好下,經濟迅速復甦,為研調機構預測少數在今年經濟正成長之國家,而中國十月底公布十四五計畫,強調「內循環為主、外循環為輔」的雙循環策略,發展重點包含消費升級、科技自主、及新能源導入,政策重點產業包含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及新能源/新能源車等,值得投資人關注。
疫苗雖是利多 仍應避免追高
本週疫苗利多公布後,當天美國三大指數開高走低,隔日台股亦僅小漲,顯示市場並未反映疫苗可能帶來之結構性改變,而本周台股仍上漲了二.三一%,主要仍是反映台灣基本面較佳。
台股目前本益比二一.四六倍,處近十年區間十二至二五倍的高段,股價淨值比則為二.○二倍,高於近十年區間一.四至二.○倍,考量疫苗利多提振市場信心,且目前台股站穩一萬三千點,料應較不易出現三月恐慌性下跌的走勢,惟短期內疫情狀況的影響性仍大於疫苗之實際貢獻,故建議依風險承受度,持股五至七成,或是出現長紅K棒,可以逢高減碼持股至五成。
第四季為傳統消費旺季,除了歐美的萬聖節、感恩節跟耶誕節等三大節日,中國及台灣近期剛結束雙十一購物季活動,仍有百貨公司陸續舉辦周年慶活動,民眾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無法出國,可能擴大消費,選股方向可以關注蘋概、消費、百貨及半導體等類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