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減資」這個名詞在一般投資人印象中,通常都代表不是什麼好事,多半就是指一家連年虧損、負債累累的公司,為了改善財務結構,所以透過減資途徑償還債務。要命的是,即使是減資之後,一隻火雞也不會因而變成老鷹,公司營運與獲利狀況依舊不振,股價表現自然每下愈況,投資人不僅賠了股價,還賠了股本;所以,只要企業宣布減資,就等於是另一波利空走勢的開始。
#@1@#然而,在民國91年3月,晶華酒店在董事潘思亮(現任晶華酒店董事長兼總經理)主導下,決定以「現金減資」的方式「還財於民」,以達到「提昇股東權益、每股盈餘及投資報酬率,同時消除股本過大及閒置資金」之目的,大手筆將股本自43億元腰斬至21.56億元,每股退還5元現金給股民。潘思亮此舉立即受到各界好評,晶華酒店股價也在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內,自15元衝高到22元,漲幅高達46.7%。自此之後,減資給投資人的負面印象大幅改觀,外資機構甚至點名台積電、聯電、宏達電等手中握有龐大現金部位的績優企業進行現金減資,不僅可讓公司營運績效獲得立竿見影的提升,同時也可藉此套出大筆現金。今年8月,晶華酒店再次以「退還股民股款」的理由,宣布進行第二次現金減資。而這次現金減資,晶華酒店股本自21.56億元減至6億元,每股可以退還股東高達7.2元,減資手筆與91年第一次減資相較,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也與前次現金減資狀況相同,消息一宣布後,晶華酒店股價硬是拉了3支漲停板,從80.9元暴衝至103.5元。繼晶華酒店之後,國內老牌消費性IC設計大廠凌陽也在10月下旬宣布現金減資,減資率高達5成;凌陽這次減資,不僅創下國內資本密集、營運資金需求龐大的半導體產業「還財於民」的先例,同時也立即獲得外資認同,自10月19日凌陽宣布減資,外資買盤幾乎未見中斷,不到1個月時間,外資已加碼將近4萬張,持股比重亦從25%急升至30%,凌陽股價就在外資買盤加持下,從30.55元漲到34.3元,漲幅亦有12.27%。
#@1@#無論是晶華酒店二次減資的案例,或是凌陽近期股價走勢觀察,姑且不談現金減資對公司日後營運影響是好是壞,但這個題材確實對於短期股價具有激勵效果。重點在於,無論是晶華酒店,或是凌陽,都是揮舞著「提升公司營運效率」與「還財於民」的大旗,進行現金減資。只是,透過股本縮減,確實可以達到快速提升每股稅後盈餘(EPS)與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但卻無助於提升公司營運效率,所以,採取這個說法,只不過是操弄財務的數字遊戲而已。更有意思的是,市場上對於現金減資給予極高評價的主因就在於,企業主不是只顧自身利益,而是願意將長期存在企業內的大撲滿打開,將裏面的錢與股東們一起分享。但是,企業進行現金減資真正最大的受益者會是誰呢?就以晶華酒店現金減資來說,第一次現金減資,晶華酒店股本從43億元減到21.56億元,也就是要退還給所有股民的錢合計是21.56億元;然而,以當時股權結構來說,除了潘思源、潘思亮兄弟分別持有3.16萬張與2.9萬張股票,占整個晶華酒店股分14.05%外,事實上,整個「潘氏家族」透過手中如南豐興企業、慶晟投資、晶鑫投資等企業,合計持有30.6萬張晶華酒店股票,占總股分比重高達70.95%,所以,在21.56億元退還股民的股款中,就有高達15.3億元金額是回流至潘氏家族手中。今年,晶華酒店所進行的第二次現金減資的狀況,可說是大同小異。晶華酒店股本自21.56億元減至6億元,也就是要退還給股民的股款是15.56億元,整個潘氏家族持股比重65.55%;也就是說,這次現金減資,約有10.21億元回流到潘氏家族手中。實際上,凌陽今年所舉辦現金減資的情況也與晶華酒店不相上下。這次,凌陽股本從102億元腰斬至51億元,也就是要退還股款51億元,從股權結構來看,整個凌陽董監團隊持股就占總股分的25%;其中,董事長黃杰洲持股占總股分比重高達16%,由此估算,退還的51億股款中,就有12.79億元回流到凌陽董監事口袋中,而黃杰洲本人更可因為這次減資獨得8.4億元,運用這筆資金再開個中小型IC設計公司,可是綽綽有餘,今年新掛牌的類比科,股本也才2.96億元而已。所以說,無論是晶華酒店兩次現金減資,或是凌陽今年為了瘦身而舉辦的現金減資,「還財於民」雖是事實,但從中獲得最大利益者,其實還是這些公司實際擁有者。這些大老闆們可是精打細算,「還財於民」或是「提升公司效益」只是美其名,如何不鬆動經營權,又能從公司拿回大筆現金,現金減資確實是「一石二鳥」的好方法。只是,回頭來檢視晶華酒店減資案例時,我們不難發現,即使是採用高現金股利政策,但在每股稅後盈餘與現金股利之間,仍然會有金額上的缺口存在,這也就造成公司現金水位逐年上升的現象發生。91年現金減資後,公司現金水位從原本17.83億元降到13.24億元;但隨著公司獲利提升,到95年第3季,公司現金水位已來到22.15億元,這也就是晶華酒店有能力每隔數年就進行一次現金減資的重要因素;換個角度說,晶華酒店也可以視為是潘氏家族的一個大撲滿。
#@1@#毋庸置疑,公司舉辦現金減資,大股東是絕對受益者,那對小股民來說,就沒有任何一點好處嗎?其實,倒也不盡然。就從晶華酒店第一次現金減資案例來分析,晶華酒店董事會於91年3月25日宣布現金減資,但股價早在3月15日即開始反應這項利多,股價自15元急拉至22.1元;嚴格的說,這波利多行情對一般投資大眾而言,實際上是「看得到,卻吃不到」;但重要的是,現金減資流程其實是曠日廢時、相當冗長,所以在15元至22.1元這波急拉之後,股價就一直在17.5元至20元之間橫盤整理將近7個月的時間,其間,董事會才決議訂8月22日為減資基準日,並訂10月18日為減資最後交易日。
#@1@#如果,當時在8月22日減資基準日收盤價18.2元買入晶華酒店股票,到了10月18日就確定會有5,000元資本利得入袋;但在減資之後,手中的股分也從1,000股減少至500股。就在晶華酒店於11月25日以31.4元重新開始交易後,經過4個月左右時間,股價已推升至41元高點,如果在此刻賣出手中500股,可以回收20,500元現金,如果,再加上先前5,000元資本利得,總回收資金為25,500元;以投入成本18,200元計算,7個月最高投資報酬率亦高達40%,不失為一筆好生意。因此,若要用最好的比喻來形容現金減資,那就是「大股東吃肉、小股民喝湯」,其實,大家都可以分到好處,只是多少的問題。雖然說用現金減資的方式來提升獲利能力,只是個財務數字上魔術;但股本縮小造成獲利數據提升,卻是個不爭的事實;如果,放在外資的投資評價模型之中,其實,絕大多數的訊號,都會呈現具成長性的正向指標,這也正是凌陽宣布現金減資之後,就一路買超凌陽股票的重要原因。當然,除了黃洲杰外,外資持股從25%成長到30%,當然是凌陽現金減資的最大受益者;但若是凌陽現金減資是在今年就實行的話,估算凌陽95年全年營收可達191.57億元,稅後純益為34.18億元,以未減資102.28億元股本計算,每股稅後盈餘為3.34元,而股東權益報酬率則僅有19.42%。但若是以減資後51億元股本計算,每股稅後盈餘可倍增至6.68元,而股東權益報酬率亦可衝高至27.37%,即使是96年獲利成長不大,也能維持如此高水準的獲利數據表現,這也正是外資對凌陽現金減資會買帳的重要原因之一。
#@1@#當然,與凌陽相較,晶華酒店第二次現金減資的效應亦是不遑多讓。若是現金減資發生在今年,估算晶華酒店今年全年營收約在26億元的水準,稅後純益亦達8.15億元,若以未減資股本21.56億元計算,每股稅後盈餘約在3.78元水準,而ROE則約在18%(為92年以來,首次跌破20%)。但若是以現金減資後股本6億元重新估算,每股稅後盈餘就可以達到13.58元,股東權益報酬率亦可達到29.7%,獲利表現為歷年來最佳,來年可以分得的現金股利亦值得投資人注目。更重要的是,如果晶華酒店現金減資發生在96年,估算全年營收可成長至30億元,稅後純益則可攀高到9.31億元,那96年每股稅後盈餘則可達到15.5元的超高水準,即便是以目前晶華酒店約90元的股價來看,都還算是便宜呢。總而言之,單純從財務模型角度來分析,現金減資確實能夠達到企業瘦身效果,讓未來最終獲利數據出現快速的彈升,讓所有投資評價指標都呈現正向,這也是在企業宣布現金資減訊息後,外資會大力買入,而減資後股價亦能持續推升的重要關鍵。但不要忘記,現金減資程序曠日廢時,追逐短線股價上揚,風險頗高,不妨等到減資基準日訂定後再行介入,其實較為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