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晶華酒店董事會決議,要將晶華這個賺錢的大撲滿剖開了!會中決議,晶華將進行現金減資,資本額從目前的21億元,減至上市公司的最低資本額規定6億元,減資率高達72%;減資後晶華每股可退還7.2元給股東,今年每股稅前盈餘可達15元,每股淨值則高達46元。
#@1@#消息一出,大撲滿的錢雖未進股東口袋,市場上卻拚命鼓掌叫好,並十足反映在股價上:連續3天跳空漲停,市值從173億元飆漲到212億元,創歷史新高!其實,早在91年3月,晶華就進行5成比率的現金減資,加上這幾年發放的現金股利,董事長潘思亮在過去5年內,總共發給股東超過73億元現金。對於一家賺錢的企業,若是股本變小,獲利就相對提高。如果,晶華今年未實施減資,則每股稅後盈餘(EPS)為3.78元;透過減資,今年認列,EPS預估為13.58元,若明年認列則為15.5元。多虧了這項減資,讓晶華的EPS硬是飆升4倍,手握晶華股票的投資人,個個眉開眼笑。其實,笑得最燦爛的是潘家大股東。減資後,潘思亮可獲得1.1億元的現金,副董事長潘思源也獲得1億元入袋,潘孝銳(***他是誰?)及其所有的南豐興企業共獲得6.7億元等,總計潘家因減資共獲得15.3億元現金,是這次減資的最大獲利者,順便嘉惠了小股東們,所以皆大歡喜。為什麼減資?曾在美國華爾街擔任投資銀行家的潘思亮私下表示,他對減資的態度很簡單,就是「對大家都有利」。他解釋,在華爾街,企業減資的情形很普遍,這次減資也不足為奇,畢竟對股東有利的事情,就值得去做。潘思亮,這位飯店業的減資王子,究竟有何種能耐,讓晶華酒店頻頻創造現金,而且愈減資,賺得愈多?
#@1@#說起來,這要歸功於他長期「聚焦發展、委託經營」的策略奏效,並選對減資時機,把大筆現金釋出給投資大眾。晶華這家30年的觀光老店,除了在中山北路的台北晶華酒店是自有土地與建物外,其他事業都採用委託經營的方式。在委託「飯店經營」的項目,有天祥晶華、新光傑仕堡,以及籌建中的新光晶華酒店;而委託「外部餐飲」則有新光三越百貨的BANDO、誠品旗艦店的泰市場、101大樓及新竹遠東百貨的WASABI,以及即將動工的故宮晶華BOT案。潘思亮的委託經營策略,為晶華省下許多新事業的建置成本,可說是「只在乎委託經營賺現金,不在乎長期擁有等回收」,迥異於同業的經營方式。國內飯店業者,採用賺錢後再繼續買地蓋飯店,增加更多據點的策略,甚至跨足房地產、百貨業或遊樂中心等多元化經營。這種拓展飯店事業的做法,就像是「養小孩」的策略,包括土地買賣、飯店興建等,全都自己包辦,每次另尋據點就等於從零開始,一點一滴壯大集團的規模。「我們在經營策略和財務規畫上,其實是非常保守的。」晶華酒店執行財務長林明月不諱言地表示。曾為天祥晶華酒店執行董事,現任蘇州國際商務大酒店總經理楊上輝為文表示,旅館投資除土地成本外,其建築總成本回收時間長達10~15年,投資者往往會面臨一面支付大筆工程尾款,一面操心營運狀況的窘境,造成心力交瘁,營運失當。相較於自行買地蓋飯店的做法,潘思亮經營飯店,他不求擁有不動產,而是尋求能提供商業價值的通路夥伴,而且只投入自己最擅長的部分--飯店管理的軟體服務;這幾年他積極布局外部餐飲服務,以時尚的方式演繹日本料理和泰國菜,在北市東區及新竹做出精緻美食的口碑。
#@1@#晶華這種「養小豬」的策略,在迎接大陸客的準備中,也異於同業。以墾丁這個超級戰區來說,飯店業為了迎接未來每年36萬大陸觀光人次,紛紛卡位投資飯店。例如六福開發集團總裁莊秀石就投入5億元,在墾丁興建六福莊溫泉旅館,還有台中永豐棧麗緻酒店董事長何豐棧,也以30億元大手筆在墾丁規畫高單價的獨棟度假別墅(villa)、平價休閒旅館的度假村等。面對這股迎陸客的熱潮,晶華飯店經由多次評估,對墾丁市場持保留態度,並放棄不擅長的渡假飯店模式(Resort Hotel),回歸晶華最拿手的部分--以委託餐廳的方式爭取「故宮晶華」的BOT案,來賺國際觀光客的錢。該案將在明年年底開幕,投資金額為3.9億元,這讓部分投資人不免疑慮:已經減資剩至6億元的股本,還有多餘的現金投資故宮晶華嗎?有關這點,林明月胸有成竹地說,晶華每月至少有1億元的淨現金流入,等於每年就有十幾億元可運用,所以故宮晶華的投資來源「完全沒有問題」。不過,他坦言,今年前兩季的旅館團體客表現不理想,而第三季雙鬼月也衝擊了婚宴商機。晶華從91年開始裝修以來,除92年SARS的影響,每年有超過3億元營業額的成長(92~94年營業額分別是19.17、23.77、26.77億元);然而,今年前3季的表現不佳(19.31億元),即使樂觀預估第4季的表現,頂多比去年微幅成長。減資前,潘思亮已與團隊商討減資的可能,顯然他們察覺晶華的成長動能遇到瓶頸;此外,林明月解釋,「以飯店改裝的周期來說,約每7年是一個循環。」距晶華下次改頭換面,約是2009年,此時減資,不但讓晶華的財務更精實,而且在改裝前增添成長的力道,使晶華維持健步如飛的賺錢體質。潘思亮曾私下對友人表示,自從晶華減資後,股價上漲,很多合作案頻頻找上門;而他近來也積極在北京和上海尋找合作機會,讓晶華的招牌在兩岸閃閃發光。然而,向來精打細算的潘思亮,不論是過去、還是未來,想看到他豪氣干雲的大筆投資,恐怕不易;而他的彈性與明快,卻顯現在他這次的減資策略:只要愈減資、就能賺更多,有什麼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