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你是剛回家,還是正準備出門?」凌晨3點,高盛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金文衡剛踏入家門,睡夢中醒來的女兒關心的問。每天晚上11點多下班、早上6點多出現在辦公室參加晨報,星期天都加班、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國外拜訪客戶,這就是金文衡的生活寫照,而且7年來如一日。這樣的拚勁,讓金文衡與妻小聚少離多,同業更早以「鐵人」稱呼他,但11月中也讓他再次被亞元雜誌(Asiamoney)票選為亞太區最佳半導體下游硬體製造產業分析師之一。
#@1@#金文衡,在以英文為母語的外資圈,人稱Henry King。不過,他不是韓國人,而是位道道地地的台灣人,10月底才剛通過高盛亞洲評選委員會,連同南韓與香港的兩位證券部門同事,被拔擢為董事總經理(Managing Director,MD);近3年,金文衡將高盛證券在台灣股市交易金額的市占率排名由3年前的前10大推升至前5大,這一次拔擢,算是對他的一次「小小嘉獎」。在外資圈,MD幾乎就是權力與財富的象徵,除非更上層樓到董事長或副董事長的位置,否則可說是行政職的「極限」。在台灣耳熟能詳的外資券商證券部門中,能掛上「董事總經理」頭銜者並不多,目前僅有瑞銀證券的陳安,摩根士丹利證券的何資文、柯之琛,花旗環球證券的谷月涵(Peter Kurz)、楊應超、陸行之,港商德意志證券的李鴻基,摩根大通證券的夏鮑文(Bhavin Shah)等不到10位。不過,素有外資圈第一把交椅之稱的高盛集團,因篩選過程非常嚴格,能當上MD更是不易。按照高盛的作法,得經由內部MD級的人員多數認同才能通過,也就是說,金文衡必須有人和又有能力,才可能通過這項「評核」的難關!
#@1@#金文衡的竄紅,曾有人認為是機運。所謂的機運,指的是他崛起的時期。2003年之前,前瑞銀寶華證券的王牌分析師蘇艷雪,研究功力高強,幾乎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外資圈最重視的《機構投資人》(Institutional Investor,II)雜誌評比,在2003年將蘇艷雪及她帶領的團隊評為「最佳科技/硬體業研究組」。但就在這一年,蘇豔雪卻因見不到成長空間而急流勇退,跳槽華碩擔任財務長。同時間,入行才4年的金文衡,已從菜鳥分析師快速成長為新銳分析師,並成為外資圈視為「蘇豔雪接班人」之爭的候選人之一。而這場競賽的入圍者,最受囑目的就是金文衡及金文衡的前老闆、花旗環球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楊應超,另外則有摩根大通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陳力健。到了今年,在陳力健跳槽到資本資產管理(Capital Asset Management)後,正式形成金文衡與楊應超對決的局面。在蘇艷雪這強手退出後登場,是有同業認為金文衡幸運之處,但他能與前老闆楊應超對決,恐怕還是要有實力。與金文衡熟稔的同業表示,他本身就具有科技產業的研究專業知識,但是有創意的拚勁,才是竄紅的關鍵。金文衡出身於國際數據公司(IDC),而IDC正是全球科技業最知名也最重要的產業調查機構。在個人電腦(PC)產業當紅時,來自IDC的金文衡對於PC出貨數據瞭若指掌,尤其向來是PC出貨指標的主機板產業,更在金文衡的掌握之中。在那個「台股瘋PC」的年代,金文衡還只是港商東方惠嘉證券的小分析師,每天光是負責寫產業和公司報告就忙到不行,但他竟還是硬撥出餘力和時間,率先推出「主機板周報(MB Weekly)」,在外資圈引起高度注意,也因此被時任瑞士信貸證券研究主管的楊應超挖角,正式躋身一線分析師之林。從現在兩人「對決」的局面,很難相信當年金文衡的研究工作仍得向楊應超報告,就像當年陸行之與夏鮑文的關係一樣(夏鮑文是陸行之的主管),巧的是,這4人先後都曾在瑞士信貸證券任職過,因此,外資圈常戲稱「瑞士信貸證券是外資圈王牌分析師搖籃」。但所謂「一山不容二虎」,金文衡鋒芒漸露,恰好高盛證券在台擴大營業規模,就把金文衡挖過去,雖然老闆從楊應超換成龍森(Jonathan Ross),但畢竟龍森專長在半導體領域,金文衡可以在下游領域大顯身手。
#@1@#近3年來,金文衡已陸續在機構投資人雜誌(Institutional Investor)與亞元雜誌(Asiamoney)中,獲得「亞太區最佳下游硬體製造產業分析師」的殊榮,不但如此,他所率領的團隊,更是全球對沖基金經理人最喜歡的諮詢對象,對沖基金經理人對金文衡情有獨鍾,雖說是高盛證券客戶群的結構性優勢,但金文衡的「數據王(Data King)」稱號,更是他受到國際投資人重視的成就。雖然金文衡產業關係不錯(industry connection)、又肯努力,讓他能早早就嶄露頭角。但現在,外國學歷恐怕不夠,還要是美國出生的華人(即ABC)才更有優勢,同時更還得擁有特許財務分析師(CFA)執照以及產業關係才能入這一行。正因為這些基本條件極佳的後進,隨時都會成為競爭者,所以金文衡靠更努力地做研究,以彌補這項缺憾。外資圈其實是一個人才極多、工作紀律極嚴謹、競爭極為激烈的小型社會,金文衡從基層做起,如今攀上人生顛峰,並非一蹴可幾;靠的是他勤奮且認真地蒐集資料、拜訪研究廠商、勤寫報告等一步一腳印的經營,對那些想要在外資圈闖出一片天的年輕人來說,金文衡是絕佳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