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已有17年歷史的《中時晚報》宣布停刊,是吹向台灣報業的第一道冷鋒。2006年,台灣報業正式邁入嚴冬,分別為藍綠陣營喉舌的《中央日報》和《台灣日報》雙雙歇業、以報導藝能界新聞為主的《大成報》與《星報》不支倒地。11月30日,體育娛樂報的始祖《民生報》停刊,「享年」28歲。《中央日報》、《台灣日報》與《民生報》,都曾在台灣報史上引領風騷,但卻結束得極為匆促狼狽。這些報紙被結束的表面理由都是,不堪長期虧損、網路改變閱報習慣、不敵狗仔報的羶色腥取向,但「脫離時代潮流、根本沒人想看這份報紙」才是他們的致命傷。
#@1@#然而,面臨寒冬的報業,可能盼不到春天,冰河期卻似乎不遠。目前,還有數家報紙面臨存亡關卡,中國國民黨經營的《中華日報》,以裁員節流的方式繼續苦撐;《聯合晚報》雖在《中時晚報》停刊後接收其部分訂戶,但廣告乾旱期卻仍看不到盡頭,而自稱台灣第一大報的《聯合報》、《中國時報》,嚴重虧損早已不是新聞,而是常態。過去30年,《聯合報》、《中國時報》在台灣報壇有如楚漢相爭,被並稱為「兩大報」,一直是大學畢業生最嚮往的工作之一。90年代後,《自由時報》異軍突起,與《聯合報》、《中國時報》上演三國演義,但到了2003年,港資《蘋果日報》渡海來台辦報,迅速改變了台灣的媒體生態。
#@1@#當下,「兩大報」換成了銷量達4、50萬份的《自由時報》與《蘋果日報》。銷售量滑至不到30萬份的《聯合報》、《中國時報》,頂多只能稱為中型報紙,連內部員工都譏稱自家閱報率已是「坐二望一」,即「閱報率將從二位數降至一位數」。《中時晚報》、《民生報》戰死沙場,堪稱中時報系、聯合報系半世紀以來最大的挫敗。《民生報》曾是報攤上最搶手的報紙,也是聯合報系獲利最高的搖錢樹;雖然最高發行量雖然只有20多萬份,但其盈餘確曾與《中國時報》相若,但由於體育、娛樂領域的第一把交椅被《蘋果日報》所取代,報份降至8萬份左右。尷尬的是,今年正是台灣棒球最為風光的一年,以體育專業報自居的《民生報》卻未趁機振衰起蔽,反而坐任《蘋果日報》收割王建民勝投的邊際利益,他每一場勝投平均為隔天《蘋果日報》增加8萬份的銷量,等同於一個《民生報》。即便《民生報》的長期讀者可能也已經遺忘,《民生報》在創辦之初,同樣也靠著棒球熱潮快速打開市場,當年王貞治在日本職棒的全壘打數,逐漸逼近美國職棒全壘打王漢克‧阿倫(Hank Aaron)755支的「世界紀錄」,大幅報導的《民生報》一時洛陽紙貴,中時報系隨即創辦《時報週刊》與之抗衡。而在同性質的《大成報》創刊後,《民生報》的市場雖遭嚴重瓜分,根基卻依然穩固。但師法英國《太陽報》的《蘋果日報》,從香港「橫的移植」到台灣後,聯合報系受創極深,旗下《星報》、《民生報》先後成為歷史名詞,報系內唯一還維持獲利的只剩下《經濟日報》。因此,聯合報系除了持續精簡人力、縮編員工福利,並也開闢新財源以填補不斷擴大的財政漏洞,如分租樓層給星巴克咖啡、代印《人間福報》,《經濟日報》更為爭取營收,以報導代替廣告的企業合作案版面變多。而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從今年暑假起開辦學生才藝班,包括作文班、美術班,秋季起更將才藝班從學生擴及成人,地點從台北擴及台中。香港第一大報《東方日報》不願讓第二大報《蘋果日報》專美於台灣,原本也租下了聯合報系兩層大樓,準備與《聯合報》合作,不過最後卻不了了之。
#@1@#而《中時晚報》自創刊之日,便是中時報系最沉重的累贅,17年壽命中只有1個月收支平衡,其他2百多個月不是小虧、就是大虧,它的結束對中時報系反而是個解脫。現在,中時報系也在全台開設作文班,企圖在作文班熱潮搶得熱錢,不過其出售部分股份給香港富商李嘉誠的傳聞未曾中斷,購買國民黨中廣、中影的帳目不清不楚,加上轉投資中天電視台,中時報系的危機依然十分巨大。號稱「知識分子辦報」的聯合報、中時報系似已積重難返,商人辦報的《蘋果日報》與《自由時報》事業版圖卻日益擴大。壹傳媒在台灣以《壹週刊》站穩後,逐步將香港的事業體複製到台灣,今年10月再度以抽印《蘋果日報》內容的方式,創辦捷運報《爽報》,而近期內也將創刊台灣版的《一本便利》雜誌,內容以民生消費為主。至於本土商人開辦的《自由時報》原本被認為會最受《蘋果日報》重創,但宣稱堅守「台灣優先」的《自由時報》,在中南部、台北縣所增加的報量,足以抵銷在都會區被《蘋果日報》所蠶食鯨吞的損失,除了員工福利縮水、人事停止擴充,加上母體企業十分龐大,未曾有過營運不善的傳聞。
#@1@#《自由時報》更在今年通過NCC的審查,取得有線電視新聞台的執照,預計將於1年內開設「自由新聞台」,未來更將增加戲劇台、綜藝台等。實際上,《自由時報》創辦人林榮三一直對電視台興趣濃厚,他也是民視的重要股東之一,但據稱其對民視過度商業化、新聞記者素質不甚滿意,從8、9年前起,便開始投下鉅資籌備電視台,攝影棚地點也早預定設在內湖,企圖打造跨越平面、影視的媒體王國。今年《自由時報》將總部從南京東路搬遷至內湖,一條鞭式整合行政中心、編輯部、印刷廠、電視台,林榮三也逐步將報紙經營權逐步交給兒子林鴻邦,挪出更多時間緊盯電視台籌設進度,電視的戰國市場競爭勢必更將激烈。台灣現存的4份綜合性報紙,2家財經報紙、1家晚報,及其他小型報紙,未來可能還會再減少。不過讀者們的嘆息也不會太多,因為他們的注意力早已放在網路與電視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