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1月24日國際私募基金公司─凱雷宣布收購全球最大的封測廠日月光後,各種猜測的聲浪在媒體上蔓延,其中最有「共識」的推論,是企業受不了大陸政策牛步化,決定「變裝西進」。只是,企業「用腳投票」來表達對政府政策的抗議,早就不是新鮮事。站在人性及經濟理性的觀點來看,賺錢─永遠是「獨樂樂優於眾樂樂」的事,日月光選擇讓外資一同「眾樂樂」,心裡的算盤怎麼打,只有當事人最清楚。除非有違法情事,否則它要賣要留,都是企業自家的事。但日月光個案背後所隱含的台灣資本市場弱化的問題,才是重點!
#@1@#台灣未來產業發展以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為主,是必然的趨勢,無論是撐起股市的電子科技業,還是被喻為下一波明星產業的生物科技業等,都需要充足的資本來維繫與發展。不說你沒留意,一座晶圓廠所需的資金就高達1千億元!這個資金怎麼來?當然不是少數,甚至單一個人或公司能夠募集得到,而是得靠資本市場的運作和累積。但遺憾的是,現今的台灣資本市場遭到人為因素嚴重破壞,世界各國證券市場視為大忌的市場操作與內線交易問題,在台灣不僅不以為杵,甚至視為「自然不過」的事,尤其以後李登輝時代設置的國安基金,最為明顯。只要市場有風吹草動,從總統夫人遭起訴到全球股災,人人會問國安基金進不進場?完全放棄市場自然調節的機制,交給人為的「國安」基金。只是到底是「國安」,還是少數既得利益者的「人安」則有待商榷。
#@1@#再者,市場中無時不充斥著內線交易。什麼叫內線交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規定,公司負責人、公司使用人(例如顧問、會計師、員工等)、執政管理者、新聞從業人員及與上述4類人士有親戚及密切關係之人,在得知上市公司未公開且影響股票價格的重要消息後,買賣證券就是內線交易。像是台開案中,彰銀董座張伯欣及台開董座蘇德建,便雙雙以公司負責人身份入圍「台開內線交易男配角」,趙建銘更以總統駙馬身分,入圍內線交易「最佳」男主角。不過,台灣內線交易只有和政治掛勾時,並被媒體引爆開來時,才會受到重視,認為它「違法」。要像美國家政女王瑪莎.史都華(MarthaStewart)一樣,知道持有股票的藥廠新藥檢測受挫,提早賣出股票,並因為接受內線交易調查時說謊,即被判刑近1年的情況來對照,台灣的內線交易標準實在寬鬆太多。在資本市場有太多人為的不確定性下,企業要靠資本市場的正常機制取得資金,擴展公司規模,只怕早已過了那個村,找不到那個店了。像日月光,甚至是鴻海、聯電等電子業龍頭,能成長到今日的規模,部分的原因是依靠過往相對健全的資本市場,長年累積下來的成果。而當社會在談論日月光是否有投向外資,或背離台灣的疑慮,甚至阿Q的想著台灣將來面臨的是「外銷」企業時,不妨想想,台灣跛腳的資本市場,還養得出賣相好的下一個日月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