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企」這個字,做上下拆解,就是「止於人」;一家好的企業,會讓人才留住,一個好的人力環境,能匯集人才。當中國快速崛起,磁吸兩岸人才、甚至世界人才,到中國來淘金、尋求更大的職場挑戰時,台灣人才應該如何前進中國就業?而台灣在兩岸人才的競合中,如何延續既有優勢,因應接下來的威脅?《理財周刊》創辦人梁碧霞在「全民拚理財」節目裡,邀請北京大學及台灣清華大學EMBA教授李瑞華、精策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王遐昌,以及中時網路廣告公司執行長李良猷,共同探討兩岸人才的競合與未來。以下為精采節目摘要:
#@1@#梁碧霞:在兩岸的競爭中,人才將是關鍵的因素。首先請教李執行長,一般來說,在EMBA的學生已經是菁英份子了,但是在您所任教北大的學生,相信一定更優秀,請比較兩岸EMBA學生的學習狀況。李瑞華:兩岸EMBA的學生,較大的差別是,中國學生的優劣差異較大,也就是說,台灣的學生素質較整齊,但是中國優秀與不優秀的學生數量,都遠高於台灣。另外一點是,大陸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也就是對新知識和新觀念的渴望,也比台灣學生更加強烈。梁碧霞:可否舉例說明?李瑞華:對岸EMBA學生的行動力特別強,上課絕非抱著隨便聽聽的態度,而是想把課堂上的知識「現學現賣」;一學到,就等不及回到企業去實踐。有次,我在北京大學教10天密集課程,在第3天課程的休息時間,有個學生跑來告訴我,他本來已經做好的事業決策,就因聽到我剛才授課的內容,覺得十分不妥,馬上打電話回去公司,改變策略方向。他們的行動力真是讓我很震撼。梁碧霞:就這幾年來看,您看到中國EMBA學生的素質,是否進步得更快?李瑞華:是的,因為他們的人口很多,能夠考進北大EMBA就很了不起。尤其是,這是一個非常開放的平台,可以幫助他們見識到外界的思維,加快他們的學習速度。梁碧霞:根據人力銀行的統計,台灣有1/4的人力是希望到中國去發展。請教王董事長,您認為現在兩岸高階人才板塊移動的情形如何?這幾年的薪資福利是否有較大的變化?王遐昌:根據調查結果,台灣的專業人才希望能到中國發展的意願非常明顯,因為有那麼多工作機會,而且發揮空間又很高。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中國是很多外商投資的市場,是上班族快速晉升國際化試煉的好地方。梁碧霞:這個機會,是可以在自己的職涯上,增加很多國際化的經驗。我們看到,最近有很多人力需求,所開出的條件是:必須具備在中國工作過的經驗。
#@1@#接下來談到對岸工作的薪資報酬變化。我記得10年前,業主必須開出1.5倍的薪水,做為台幹到中國發展的薪資條件,但是這樣的薪資水準還未必吸引到高階主管,畢竟還有家庭的考慮;但是隨著中國的發展,後來薪資變成1.2倍,甚至是相同的薪資,到中國發展已經今非昔比了。王遐昌:最近的趨勢不再是「業主求台幹到中國」,而是「上班族求業主給機會到中國」;如果到中國發展,即使低於台灣的薪水,只要不離譜,工作具有未來性,上班族還是很希望能夠到中國去闖一闖。梁碧霞:因為國際化這個誘因增加了。其實,就算開出相同薪資,由於中國的消費水準較低,所以到中國發展,仍可獲得較優渥的生活水準。王遐昌:沒錯,不過對於頂尖人才的薪資,在中國的薪資水準就很有想像的空間,因為他們非常需要絕頂優秀的人才。梁碧霞:他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台灣的菁英如何在兩岸人才競逐中勝出?社會新鮮人如果想到中國發展,要準備什麼?請李執行長解釋。
#@1@#李良猷:我們的人才,其實並非跟對岸人才相比,我們是跟全世界的人才相比。中國的快速崛起,磁吸全世界的知識、技術、經驗、資金、人才,所以搶進到中國的人才,都在跟全世界的人競爭。我們跟中國是同文同種,所以更應該追求能在這個全球人才競技場中勝出,如果沒有勝出,就非常可惜。我舉兩個行業來看,一個是資訊、電腦(IT)的需求量很高,所以很多企業主就開始思考:是否應該把一軍調至中國,把二軍放在台灣?從微軟和奇摩的人才布局,也可看出這個趨勢。另外,就金融、保險業而言,台灣有很多企業不斷進行縮編、併購,可是中國需要上千名總經理、數萬個理財專員、壽險業務員,這些都是台灣發展的機會。這也是未來3~5年內,我們人力網希望能做到為這些人才流動,達到有效媒合的重要使命。李瑞華:王董事長所言甚是,人才要找舞台,大量的需求、有未來性的發展,都是很有吸引力的條件。李執行長也提到,人才本地化的趨勢,是必然發生的。梁碧霞:台灣的高階人才到中國很努力地融入、在地化,就會比較有優勢?
#@1@#李瑞華:這當然有優勢,我們看到台灣的管理人才到中國,大部分先到台商企業,接下來到外商公司,畢竟很多外商在台灣經營了20年,在台灣培養了很多人才,接下來,就派任到中國去開疆闢地。至於真正台灣的人才會到大陸的企業服務,現在還很少。未來這部分會不會是台灣人才新的機會呢?要看台灣的管理人才,能否找到自己的利基點。梁碧霞:如果,大陸是人才很好的發展機會,即使有很多變數(如三通),我們應該準備好什麼心理調適,跟經濟條件--因為有可能2年後回台灣,發現「我的位子不見了」,如何預防這種情況發生?
#@1@#王遐昌:這得先要在就業市場裡,確認自己「被利用的價值」。如果你本身沒有這個條件的話,就要安於現狀,建議你:不要再跳槽了。梁碧霞:王董事長,您的意思是,例如做業務,就要衝出漂亮的業績;做管理就要系統化、有效率的執行;就算是做行政,也要完全地付出與融入企業組織,就看你自己站的位置是什麼?不過,我發現到中國發展的台幹比較有優越感,難免會有身段,就算回台灣也很難歸零。王遐昌:這不是故意的,因為到中國發展的菁英,普遍在追求自我超越的企圖心,是比較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