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台灣地區1980至1989年平均每人國民所得變動趨勢(圖1),可以清楚發現數字自1986年起開始急速上揚,主因是新台幣大幅升值。
#@1@#由於平均每人國民所得可以做為民間消費能力重要觀察指標,因此,在人民幣於2006年開始展開升值走勢後,可以預期中國平均每人國民所得將開始呈現較大幅度上揚(圖2),並可望進一步拉升民間消費能力,雖然預估中國2006年平均每人所得絕對數字僅約1,900美元,然而由於重點城市所得遠遠領先均值,預估零售業成長將由城市展開,長線成長展望樂觀。根據中國官方統計資料,2006年內地零售市場已超過人民幣7兆元,未來5年整體產業複合成長率亦可望維持8至10%的平穩水準,市場規模在2020年更可進一步成長超過人民幣20兆元;目前中國零售業者合計超過6萬家,種類涵蓋百貨公司、大賣場以及便利商店等,在當地政府居中協調與大力支持下,大型本地業者不斷透過併購組成超大型通路集團,整體市場集中度則持續提高中。自2004年底中國開放外資投資零售業後,龐大內需商機吸引全球業者競相投入這個潛力無窮的市場,目前外資投身中國零售業的廠商家數已超過3,000家,而世界排名前500大零售流通業者更有超過90%已投入中國市場;進一步分析中國地區前10大零售業者後可以發現,外資廠商(台商華商、歐美廠商)挾先進管理技術(Know-How)優勢進逼,中國本地廠商雖有政府大力相挺,營運上仍是倍感威脅。雖然中國本地業者經營壓力逐漸沉重,然由全球第3大量販通路特易購(TESCO) 在2004年以2.6億美元收購樂購(Hymart) 50%股權,到全球零售龍頭廠商沃爾瑪(Walmart)在2006年以10億美元併購好又多(Trust-Mart)的連續收購現有通路大動作來看,外資砸下巨資除著眼可以快速拉高市占進軍中國市場外,並有防止對手坐大的戰略考量。
#@1@#受惠於中國龐大零售市場的有利背景,中國通路價值普遍受到重視,具備通路概念個股的股價評價,亦均得以高於其他類股。倘若進一步細分具備通路價值概念類型,則可大致分為「有形通路」及「無形通路」。其中「有形通路」指的是具備實體店舖的通路,包括:百貨公司、大賣場、便利商店等均包括在內;至於「無形通路」指的則是並不具備實體店舖的通路,然而所擁有的配銷體系或物流配送系統,亦能發揮實質通路效益者屬之。
#@1@#台灣個股具備「有形通路」相關廠商計有9家(表1),整體大陸投資獲利狀況只能說是普通。經營資訊賣場的藍天(2362.TW)、燦坤(2430.TW)均處於虧損狀態;分別投資大洋百貨、太平洋百貨的益航(2601.TW)、遠百(2903.TW)則處在損益平衡附近;經營特力屋、特力和樂的特力(2908.TW)為虧損狀態;麗嬰房(2911.TW)獲利貢獻則最佳;至於投資生活用品大賣場「大潤發」的潤泰全(2915.TW)、潤泰新(9945)則小有獲利。考量2007年台灣內需可望回穩,遠百、特力、麗嬰房及統一超台灣本業獲利可望轉佳,加以兼具中國實體通路概念,逢低布局風險不高;至於益航、潤泰全、潤泰新則著重中國投資獲利改善及轉投資赴港上市題材,拉回亦可留意買點。
#@1@#台灣個股具備「無形通路」相關廠商計有4家(表2),包括具備食品集團配銷系統的味全(1201.TW)、統一(1216.TW),提供資訊產品物流服務的聯強(2347.TW),以及提供空運艙位物流服務的中菲行(5609.TW)。統一的中國投資帳面價值已達總資產的30.76%,獲利貢獻比重亦達到32.38%,為標準受惠於內需起飛的中國收成股;聯強的全球資訊產品物流服務布局完整,大陸物流系統已完工啟用,除具備中國通路題材外,其印度布局亦值得重視。中菲行的大中華相關營收比重接近60%,大陸據點已達42個,預計在2008年進一步擴增至60個,長線營運展望極佳;至於味全則由於並未直接持有母公司頂新集團股權,帳上並無相關獲利回饋,後市展望將視頂新集團股權調整動作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