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需求孔急」的中國大陸市場,竟讓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旗下的亞洲水泥事業,在短短一年內,市值快速逼近國內水泥業龍頭─台泥。2006年9月,亞泥在四川第1條年產200萬噸的水泥產線正式點火,為大西部布局開創希望火苗,而只是亞泥在四川點起的第一道火。12月,亞泥董事長徐旭東親自前往四川舉行第2條水泥生產線的動工典禮,預期投資金額超過1億美元,目標要在2008年前,讓亞泥在四川的水泥年產能可以達400萬公噸,為亞泥在中國的營運添加戰力。
#@1@#2006年,由台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掌舵的台泥,市值從702億元成長至905億元;而一直位居水泥業二哥的亞泥,市值則從456億元躍升至785億元。這一年,大哥與二哥之間相隔了史上最近一次的距離:市值120億。但徐旭東在中國大陸點燃的一個個希望火苗,恐怕不是再縮短與台泥的距離,而是要一舉超越。然而,亞泥與台泥的市值雖在1年之間就快速拉近,但在拉近之前,亞泥卻花了長達近10年的時間,布局中國大陸。東從上海,西至成都,整條長江流域都是亞泥的耕耘範圍,在台灣水泥同業之間,無人能出其右。正因為在中國大陸的投資起步甚早、布局更廣,使得亞泥認列來自大陸損益亦可呈現逐年成長之趨勢。2005年僅3000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3億元),2006年即成長至1億元人民幣,增加4倍,今年則有機會上看3億元人民幣,讓人無法小覷經濟規模的實力。
#@1@#經過多年深耕,亞泥2007年5月起,江西第3條200萬噸的生產線也會開始運轉,緊接著還有湖北亞東、武漢亞東等新增產能都會加入營運,屆時亞泥在大中華地區的產能將倍增達1175萬公噸,達到徐旭東要求破千萬的第一關。回過頭看老大哥台泥,進軍中國的時間之所以晚,在於其營運重心一直放在台灣。在國內擁有和平廠等3個水泥廠區的台泥,總計年產量約為1070萬噸,在國內以市占率近5成遙遙領先同業。雖然,2006年曾因和平電廠大修之故,導致獲利衰退,不過,國內近年民間與公共工程持續推案,使國內水泥內銷價格從2004年的每公噸1907.34元,上漲至目前的2056.62元。再加上去年外銷比重增加,且占生產成本超過3成的燃煤價格降價10%,可以抵銷電價上揚壓力,進而帶動毛利率單季可衝上15%至18%的高檔。雖然,台泥副總經理黃健強表示,在有台灣營運獲利做為後盾下,台泥接下來可望大拚中國事業。只是,台泥進入中國大陸市場較晚,於是選在華南與珠江三角洲為主要布局據點,雖然避開價格競爭最為激烈的華中地區,但因總產能才正要逼近800萬噸,整體投資仍處於虧損階段,真正的爆發力需等待2007年下半年,英德二期、貴港一期各450萬噸產能量產後,才會顯現。而為了趕上其他水泥同業,尤其是亞泥在中國的布局腳步,台泥繼廣東英德廠後,再宣布投資2800萬港幣(約新台幣1.12億元)成立東莞金鋰公司,設立年產150萬公噸研磨廠,以作為華南水泥通路重鎮,並在英德、貴港加碼1.2億美元(約39億元)擴增4條生產線,新增產能規模達年產900萬公噸,總計新增產能約1050萬噸。
#@1@#台泥表示,以目前中國水泥市場年需求量高達10億噸而言,台泥今年才要跨過1000萬噸大關,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但法人倒是對台泥寄予厚望,認為2007年中國區獲利能力至少上看1.25億元人民幣。不過,「遠水救不了近火」,眼看亞泥中國獲利豐碩,而快速進逼台泥龍頭之位。為確保獲利,便趁國內的房地產熱祭出「資產題材」,以先吸引投資法人的注意。而在辜成允大力推動的「處分非本業投資」下,果然讓台泥未來的獲利有看頭。台泥副總黃健強表示,台泥自2006年起開始積極處理非核心業務,其中土地、閒置資產更是重點,尤其高雄鼓山廠、竹東廠各約99公頃、22公頃,因面積廣大,特地委由外界專業的土地開發公司來處理,包括開發評估、程序與地目變更等作業,預計將耗時1到2年。目前,台泥除竹東、高雄兩廠共120餘公頃閒置土地外,台泥尚有台北廠、汐止樟樹灣、德惠大樓、高雄財經大樓、各地倉庫等數十筆小型閒置資產。黃健強指出,未來將尋求分開出售的機會,逐步去化閒置資產,市場評估,光是這些小型閒置資產就有約50億元的潛在價值,對每股貢獻約1.5元。只是,處分非本業資產對獲利仍只是一時挹注,在本業上的再投資,才是企業永續發展的主要動能。亞泥在2007年中國區產能將達破千萬噸的第一關,接下來,悄悄啟動是海外掛牌計畫,則成為亞泥財務操作上更為靈活的一環,也是亞泥能否超越台泥,躍升水泥一哥的秘密武器。徐旭東認為,台灣水泥市場已經飽和,就算想根留台灣,擴大投資,但以目前的政經環境機會不大,相較之下,中國水泥需求仍在成長,加上中國實施宏觀調控,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祭出「上大關小、總量控制」政策,新式旋窯競爭利基增強,中長期還有奧運與世博會商機,前景相當看好,亞泥在中國的投資腳步不會停頓。 尤有甚者,一旦亞泥順利在海外掛牌,不僅知名度大增、在資金籌措上也更為充裕,同業分析,宏觀調控下的水泥業,有著汰舊換新、去弱留強的優勢,整併的動作也在水泥業處於戰國運轉中顯現。
#@1@#像已在香港上市的嘉泥,早已在2006年透過整併或策略聯盟方式擴大規模;而亞泥除本身投資外,如果能因海外上市而享有更多資源,對於要在2012年達成產能2800萬噸的總體目標,即使不用全數自行投資,整個時程也會加快。而亞泥在這個更大的夢想之下,市值要超越台泥,就只是徐旭東是否要「順勢而為」的小計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