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好朋友從小就是數學天才,他對數字的喜好,簡直到了錙銖必較的瘋狂地步,偏偏他遇到個女朋友,卻是不善理財對數字反應遲緩的富家女,凡是「差不多」。就這樣子,兩個為了「差不多」,與「差很多」常有爭議,最後終至鬧到不可開交,分手了事。在工作中,類似的「可能」、「大概」、「應該」、「好像」、「約莫」、「估計」、「差不多」的話語,對你我是一點也不陌生。如此,凡是草率行事,不求甚解,只求過得去,結果卻是樣樣「差很多」,事事「過不去」。水溫未到沸點100。C,就不是開水。對很多事情而言,一件小事或失誤往往會產生完全相反的結果,會下棋的人常有走錯一步,全盤皆輸的感受和扼腕經驗。因為做好99件事,但做錯一件事,就是成功和失敗,0和100的天壤之別。相較於德國人和日本人做事的細緻和不折不扣,國人卻普遍有大而化之,馬馬虎虎的習性(好聽的說,叫做事會應變、有彈性),以致於「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次極品和不良品便占相對的高比率。隨著科技的發展,專業化分工越見細緻,消費者的要求逐日提昇,自然而然要求產品和服務提供者做事要更加認真和細膩。利潤先生要說的是:「把每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能成就不平凡。」認真而專注的精準態度,對現在企業無非展現在細節的追求,也就是「細節做對,企業就贏了」。伴隨著市場的競爭激烈和企業對管理的持續改進,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不實不細、廣泛管理的諸多弊端和對企業的不良後果,紛紛向更科學有效能的精質管理靠攏。把生產經營的每一步驟管好,從上到下,從生產、管理到服務,建立目標細分、標準細分、流程細分、任務細分,實行精準計畫、精準決策、精準控制、精準考核,凡是要求規範化、標準化、資料化。如此,透過了一絲不茍的嚴謹,要求每一件事都抱著認真的態度,真正做到了環環相扣,責任歸屬清楚,就沒有「差不多」的思想。不論企業或個人只有認真才能有所成就、才能成功。企業常面對看似瑣碎、簡單的事情,但卻最容易忽略,最容易錯誤百出。企業經營無論有什麼遠大的目標,如果在每一個環節連接上,每一個細節處理上不夠完善,最後將導致失敗,「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才能達到管理的最高境界。雖說「差不多」令企業無法精益求精,但凡事細緻、精準,有時卻未能為企業帶來實質利潤,反是徒增成本。小時候唸書,最怕唸數學,特別是看到老師在黑板上賣力地證明一些一目了然的定理,我就眼花腦脹,一片空白,頓時聰慧變癡呆。但最令人抓狂的是考試遇到驗證題,做了天暈地暗,最後卻得到此題無解的答案,真令人氣結。商業活動中,如你知道答案的東西,千千萬萬別再愚笨去分析計算它,哪怕是一分或一秒。最近我接到一家中型醫藥公司董事長的電話,他談到要聘雇顧問來計算其市占率。該公司很清楚自己的占有率在10%~12%上下,但是他很想知道到底是10.5%,11.1%或者是 11.9%, 甚至想知道市場有多大,是100億或110億?我仔細聆聽了10多分鐘,最後不急不徐的告訴他:「意義何在?」這些極度量化對企業利潤卻是毫無助益,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過度的量化業績預測上,如此花了可觀的時間和精力在虛無飄渺的數字預測,卻與真實利潤漸行漸遠,以致坐失賺錢時機。利潤先生建議這時無妨來個「差不多」!只給自己5秒鐘做決定,寧願大概的正確,也不要精準的錯誤。最後,我要提醒企業確實緊記:用不到的報表和分析只是垃圾,企業切莫做無謂的分析,多花些精力在賺錢上才是真的。(本專欄作者現為ERA毅業國際顧問組織亞洲區負責人暨中華毅業總裁,中華成本管控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