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2006年景氣劇烈起伏,先後經歷面板跌價、缺貨以及面板廠合併後,國內兩大面板廠先後於2月6日、8日所舉行的法說會格外引人注目。奇美與友達除了分別繳出2006年每股稅後盈餘(EPS)0.54元與1.41元的成績外,對於2007年如何避免虧損、甚至有效提高獲利的看法,也迥異於以往所強調的「擴產」,而將重心擺在庫存管理與產能調度上。
#@1@#在這次的友達法說會上,董事長李焜耀罕見地缺席了,而是由總經理陳炫彬挑大樑。會中,陳炫彬先是有感而發地表示「2006年的面板產業變化,是過去十年來最大的,旺季特別短,不到三個月,季節性的需求差異幾乎達到40%」,除了點出去年雲霄飛車式的起伏,令面板廠應變不及外,他也強調,面板業已進入所謂「季節性變化」的周期,未來,如何因應這種季節性變化,將成為決定面板廠能否獲利的關鍵。摩根士丹利科技分析師王安亞則在法說會後表示,過去面板廠競相投入擴產競賽,打著庫存可在旺季高價出售的算盤拚命生產,沒想到,整體面板供過於求,導致面板價格直直落;現在,總算學到了教訓;他認為,這樣的學習成本對於面板業來說,算是正面的,藉由減少資本支出達到較健康的供需平衡。針對2007年面板業景氣,奇美預估第2季落底、第3季復甦、第4季不排除缺貨可能;友達則更樂觀地預估,第2季落底、第3季就有可能缺貨。面板廠看法雖不悲觀,但法人更關心庫存水位與產能調度的問題,就怕景氣變化一旦不如預期,加上大尺寸面板跌價幅度仍高,偏偏兩大面板廠今年仍著重於大尺寸TV面板的產量,會使得面板獲利反遭侵蝕。對此,面板廠均表示,雖然目前生產大尺寸TV面板並不利於獲利,但TV面板是「一定要攻」,不能放棄。奇美就表示,除了會做齊所有尺寸外,也希望能將前5大客戶的出貨量提高到50%以上;友達則認為,40吋以上的TV面板可隨7.5代線投片量的增加而提高出貨,除了今年第一季底投片量可望超過兩萬片外,更希望到了今年第3季,7.5代線的投片量可達到6萬片,以有效發揮產能、享有規模經濟。
#@1@#如同奇美總經理何昭陽所說,「cost down是我們的生存條件」;王安亞也認為,大尺寸TV面板的供應鏈中,仍存有不少可進一步降低成本的空間。而在面板廠紛紛放緩8代廠的投資腳步下,面板業者迷信「大就是好」的現象,已有所改進。以奇美來說,靈活運用現有的5代線產能,生產26吋TV面板銷往大陸,可大幅取代目前20吋、21吋的陰極射線管(CRT),作為液晶電視的入門機種。從友達去年第4季進行組織變動,將事業群進一步區分為IT事業群(NB、Monitor)、TV事業群與中小尺寸事業群(消費性電子產品)來看,今年面板廠不僅將目標鎖定在提高TV面板的全球市占率上,持續提高NB與Monitor的寬螢幕比重、中小尺寸如手機面板的成長也是明確目標;更重要的是,誰能使產能利用率維持在85%以上,並以調度現有產能來滿足需求,而非以增加產能來因應需求,好避免庫存水位過高,會是面板廠今年的獲利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