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醫藥技術的進步,以及醫療環境品質的提升,人類平均壽命不斷地延長,人口老化已成為許多國家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老年化帶來許多挑戰,但其商機亦不容忽視。根據統計,台灣高齡人口每月支出逐年增加,若按照目前老年人的每月花費金額以及台灣GDP(國內生產毛額)年成長率,保守估計到了西元2020年時高齡人口的開銷就占全國GDP的5%之多。另外一方面,台灣人平均壽命逐年延長,長壽使得每個人的退休生活,遠較過去任何時期來得長,再加上近年來台灣家庭結構改變,核心家庭開始取代三代同堂成為台灣社會主要家庭結構,子女奉養年老父母的經濟保護受到無形的破壞。
#@1@#少子化讓台灣扶老比呈現逐漸惡化狀態,2020年平均每位青壯人口的扶養老年人負擔大約是今天的兩倍,這個趨勢將帶來台灣社會青壯人口沉重的財務負擔,甚至嚴重影響國家經濟。2020年,推估台灣國人平均壽命大約80歲左右,然而台灣近年國人平均退休年齡逐漸下降,已經降至55歲,如此估算可發現退休後的生涯年數竟然與工作年數差不多,背後隱藏著只倚靠退休年金過晚年生活的潛在危機。
#@1@#高齡化的社會下,政府針對老人福利津貼與補助的支出亦逐年增加,各國政府都已經為了挽救財政而修改相關法案,未來台灣政府在老人福利津貼與補助的法案上勢必會有所修改,也將影響老年人可獲得的資格與金額。因此,未來每個人都需要為退休後生涯做財務準備,更凸顯了財務規畫以及投資活動的重要性。不同的年齡可以有不同的財務規劃策略,因此金融機構可以針對不同年齡區隔市場,多多行銷不同功能的金融商品。已邁入高齡人口的金融服務需求將包含:花費階段(spending phase):邁入退休後生涯開始,這個階段也跟著啟動,此時在財務規劃重點在於保障資產,此時適合增加無風險利率金融產品的持有,並且通貨膨脹的問題也不能掉以輕心,仍必須將部份資金放在低報酬、低風險的金融產品投資上。餽贈階段(gifting phase):到了人生的晚期,人會開始想要將自己所有的資產餽贈給親友或後代,但是考量到賦稅的問題,政府對於贈與以及遺產皆課以高?,因此可以有效又合法的避稅金融商品以做餽贈用途便會出現大量的需求,例如:信託服務、投資型保險商品。為了滿足每個人為老年退休生涯做財務準備的需求,金融機構可以針對不同的需求,開發不同市場區隔,並行銷各種投資金融商品:金融儲蓄、儲蓄型保險、投資型保險、共同基金、股票、房地產,以及信託。
#@1@#基於高齡化之趨勢,未來高齡人口的財務缺口也有擴大的傾向,政府可以從開源及節流兩方面建立基礎條件,以降低未來的衝擊:開源方面:積極宣導青壯年正視未來老年時期的財務需求,提前做好財務規劃,做好老年時期的財務準備。發展適合老人參與及貢獻能力的在地型或社區型服務業(如:書法班、旅遊導覽、養生講座…等),為退休後老人創造就業的機會。節流方面:發展線上購物及低成本高效率之宅配物流服務,降低老人花費於服務及購物之成本。另外,據估計2020年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大約有386萬人,占總人口大約16.6%,保守估計2020年時65歲以上老年人罹患長期或重大疾病數可能就會在57.9萬人至77.2萬人次之間,高達全國總人口數的比例約2.49%至3.32%。這個保守推估的數字尚不包含因行動不便、失能…所引發的安養照護需求。人類隨年齡的增長而出現生理衰退與病痛屬於自然現象,高齡化社會更要注意對於老年身體保健以及照護的議題,因此2020年時老年人的安養照護問題便顯得非常重要。老年人所需要的照護服務主要在以下幾個層面:首先是一般老年人因為老化而需要的照護服務:一個人因為步入老年身體開始老化之後往往會出現的問題,例如活動能力變弱、變遲緩、身體器官與組織調節功能變差、老年失智症的發生、適應環境能力變弱,易有憂鬱症問題、反應能力變遲緩,面臨意外無法立即反應,受傷程度無法控制等。針對以上的常見問題個別的解決辦法可從專業照護人員的素質,以及科技輔助設備的發展加以解決。再來為罹患重大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所需要的服務:老年人罹患重大慢性疾病的特點包含老年疾病多屬於「非特異性」,意指疾病所傷害的器官或是身體組織不特定,例如癌細胞可以隨血液或淋巴做移轉。老年疾病的症狀不易評估。老年人實際承受的痛苦比主動訴說的還要多。不同人對疾病的保現有差異。不同人對治療的反應也有差異。以上各點顯示罹患慢性重大疾病的老年人需要的照護服務也可以從專業人員的專業素質以及照護科技的發展獲得解決,並且將照護服務的水準提高。在罹患疾病的老年人的照護服務中,需要的專業評估團隊包括營養師、社會工作師、個案管理員,其他則有老年人與家屬、醫師的即時聯繫、視訊溝通,發生意外時的第一時間通報…功能。科技在合適終端裝置的發展搭配在U社會環境的建置完備便可以做到過去無法做到的保護、輔助工作。
#@1@#綜合以上各點,可歸納出老年人對於照護服務的期望有維持生活品質、注重健康結果、保有個人自主性、照護服務注重個案個別性,以及注意身體功能狀態。所有的老年安養照護服務都應該以「盡量滿足老年人內心對照護服務的期望」為出發點,從專業照護人員素質的訓練、照護機構週遭設備的建置、以及科技發展力求人性化…等方面去發展,老年照護服務的效用才能發揮到最高,老年人願意使用的意願也才會達到最高。政府更應該從量的增加和質的提升兩方面建立基礎條件,以降低未來的衝擊。在量的增加方面,應該有效利用U社會的基礎建設,發展照護人員需要的設備及營運模式,增加單位照護人員所能負擔的老人的人數。此外更要積極宣導老人照護的基礎知識,使老人形成互助型的社群,達到老人可以在基本的情況下彼此照顧,以增加社會照顧服務的能量。在質的提升方面上應該發展老人心靈諮詢服務,使老人照護不只在基本的生理需求上,還能進一步的提升尊嚴及心境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