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熱」這兩個字,似乎還不足以形容亞洲金融市場近年來的活躍,國際投資銀行已將這個區域視為一級戰區,紛紛調整戰略,派出資深經理人親上火線。而在亞洲市場的工作經驗,更成為投資銀行家在企業內晉升的終南捷徑。去年,中國工商銀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的首次公開募股,改寫了全球IPO的紀錄;印度企業也在世界各地掀起收購熱潮,拿下好幾家歐洲製藥公司。印度的Tata Steel鋼鐵公司則是擊敗了巴西對手,以121億美元收購了英國鋼鐵商Corus PLC。而在澳洲,企業併購活動更是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去年一年,亞洲地區的交易數量較前年增加了60%,似乎期待多時的「亞洲新世紀」終於降臨了。
#@1@#對投資銀行而言,這些併購交易和公開上市活動正是它們的財源。藉由幫助企業發行股票或透過其他方法籌集資金,投資銀行可以從中獲得數十億美元的佣金。而在收購交易過程提供諮詢顧問,也獲利豐厚。據華爾街人士的估算,有些投資銀行在亞洲的業務收入,已經趕上、甚至超過了其他地區。以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為例,該公司去年國際業務的稅前盈餘已經追上美國業務,其中亞洲地區的稅前利潤大約占了30%。而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去年第4季的收入中,亞洲投資銀行業務的收入,更是超過了美國部分。然而,亞洲金融市場的重要性,過去卻長期遭到忽略。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亞洲業務處前任主管保羅.卡雷羅(Paul Calello)坦承,「人們以前一直把美國紐約看成是金融世界的中心,被派到亞洲工作無異於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現在,隨著亞洲市場在全球投資銀行業務中的重要性不斷上升,各家跨國投資銀行都將第一流的經理人才派到這裡來。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 & Co.)全球業務負責人凱文.瓦特(Kevan Watts)最近從倫敦被調往香港,預定4月1日走馬上任。據亞洲華爾街日報指出,現年56歲的瓦特在1997到2000年間曾任美林公司亞洲業務的執行董事長,自2004年起他開始擔任Merrill Lynch International Inc.的董事長。這次他返回亞洲任職,凸顯了美林經營亞洲市場的企圖心。目前美林公司的歐洲業務規模仍遠大於亞洲部分,每年的獲利約可達12億美元,但該公司的亞洲業務近年來成長迅速,去年的增幅甚至達到30%。
#@1@#另一方面,亞洲市場的歷練也成為投資銀行家更上一層樓的跳板。保羅.卡雷羅在亞洲辛勤耕耘了5年之後,今年2月被升為瑞士信貸集團全球投資銀行的執行長。今年1月被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升為私人銀行業務全球負責人的丹尼爾.杜奇(Daniel Truchi),過去10年來一直負責發展亞洲業務。美林公司的固定收入型商品業務全球負責人奧斯曼.塞莫西(Osman Semerci),先前也曾在亞太地區負責債券市場。亞洲投資銀行家的「錢」途看好,據統計,2006年亞洲投資銀行家的個人所得較2005年增加了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