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一個地區的網路通訊布建成熟度,「商務旅館」是不錯的指標,例如歷史悠久的歐洲,其商務旅館配有高科技設備的程度就不如北美地區;我們以2006年為例,北美地區Wi-Fi的滲透率幾乎與乙太網路相近,今年更有可能超越乙太網路,為什麼?走出旅館,從當地建築物就能找到答案。北美地區的房屋多以木造為主,有別於歐洲地區的石造,雖然只是房屋建材的不同,就對Wi-Fi訊號的穿透率有很大的影響,進而影響了不同地區網路通訊技術的發展走向。
#@1@#未來,有線、無線,固定、移動,長距離、短距離,寬頻、窄頻,各式各樣的網路通訊技術,將相互搭配、打造所謂「無縫式的整合通訊環境」,讓消費者可以根據不同的使用情境、配備、需求來選擇最合適的連線方案,不論到什麼地方,適合哪種技術,系統間會自動進行轉換;其中,已經討論有2、3年的802.11n(高速無限區域網路標準),規格可望於這2年底定,可說是網通產業的一道曙光。未來科技業的發展趨勢,資訊傳輸量將呈現等比,甚至是爆炸性的成長,到時,網路通訊的重要性將遠超乎大家目前的想像,目前已有2個指標透露出這樣的徵兆:YouTube以及Apple TV。YouTube被Google併購,與Apple繼i-Pod後再推出i-Phone、Apple TV,都宣示著「Video」將會成為主導未來科技的重要動能,儘管就i-Phone來說,初期影像元素仍不算多,但影像功能的導入無疑將是長期發展的既定趨勢。「Video Everywhere」(影像無所不在)如何避免淪為一句口號?關鍵就在於「分享」,也就是說,影像不只是要滿足個人觀看需求,「觀影」的背後意涵是「與他人分享」,藉由交流的行為,來得到更大的滿足;同時,也間接刺激了更進階、功能更為強大的資訊傳輸設備需求,例如手機以及WLAN。
#@1@#消費者未來可能會擁有2種以上的裝置,例如手機、筆記電腦、PDA等等,當消費者在不同環境內穿梭,其實換個角度來看,也等於是在「不同網路環境」內穿梭,而必須透過mobile與Wi-Fi來傳輸資料,要能夠優游於這2種不同的應用情境中,最高境界就是上文提到的「無縫式整合通訊」,在各種網路通訊建設的布建下,不僅不用擔心連線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不同網路通訊技術間的銜接,是完全自動化的。為什麼自動銜接不同網路的連線方式很重要?舉個例子,我自己手上有一台Wi-Fi手機,但從買來至今,我幾乎從來沒有使用過它的Wi-Fi功能,原因就是在於目前的無線網路仍缺乏重量級的業者來統籌規格,使得各家Wi-Fi業者規格不同、收費標準不一,消費者只是從飯店旁邊的咖啡店走進飯店,可能就得重新設定Wi-Fi連線,在如此不便的情況下,如何能夠提高消費者使用Wi-Fi的動力?反觀手機,以台灣為例,即使有2家以上的業者可供選擇,但消費者在使用上完全是暢通無阻的,不會因為移動上的區域差異,而必須反覆設定才能接聽或撥出電話。這就是我們強調自動銜接不同連線方式的原因所在,只有當真正有力的Wi-Fi業者出現,建立、統整各家不一的規格、收費方式後,才可能吸引消費者使用,否則,即使大家認為Wi-Fi具吸引力,但只要仍然不夠便利,Wi-Fi影響力依舊被大打折扣。802.11n在未來2、3年內肯定可以看到高成長,但並非無上限、無止境地成長,以目前台灣的狀況,基礎建設、技術都沒有問題,但Wi-Fi在應用上,還有「生意」上,也就是拆帳問題,仍然擺不平,其實相當可惜。
#@1@#需求與供給,經濟學上最基本的原理,在通訊產業中,卻往往陷入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迷思裡。對於無線網路的普及,最有力、最直覺的刺激就是來自mobile video,也就是所謂的行動影音,必須在mobile video普及的情況下,才有機會真正帶動Wi-Fi的發展,進而刺激新一代無線網路連線標準802.11n的滲透率。既然談到下一代WLAN標準,除了802.11n之外,WiMAX與UWB(超寬頻)自然也不可忽略。無線網路技術的發展史,看似是一部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演化史,但長遠來看,與其說是不同技術之間相互競爭,倒不如說未來這些將發揮更強大的互補作用,不同技術之間重疊、競爭的部分並不大。舉例來說,同樣是短距離的傳輸,就技術上來看,UWB與Wi-Fi可能會相互競爭,但消費者在衡量成本、使用需求後,自然會做出不同選擇。沒有一種技術能夠完全取代另外一種技術,就像之前大家看藍芽與Wi-Fi是競爭關係,但到現在,藍芽與Wi-Fi其實也各自發展出所屬的應用服務。
#@1@#目前各國無線網路的發展狀況,就像本文一開頭所提到的北美、歐洲在地理與歷史發展條件下的差異,而造成不同網路技術在當地普及的狀況一樣,不同國家之間,不論是出於消費者的使用習慣、當地基礎建設程度,或是政府主導政策的不同,主流的無線網路技術也有所差異。例如日本的mobile就非常強,消費者非常習慣使用手機上網,Wi-Fi反而很少;韓國則是在3.5G之外,輔以WiMAX,很少論及802.11n;中國則流行以筆記型電腦透過GPRS行動上網,至於Wi-Fi的布建在中國則相當少見;歐美地區相對來說,對於Wi-Fi的建置則較有系統性,其中仍以北美地區最積極推動Wi-Fi;甚至還有其他技術,例如FON,以「各自分享多餘的頻寬」來營造出便利的無線網路環境。通訊產業最有趣的地方就在於,一直會有新的技術出現、帶動新的規格制定,對於近年來成長已趨穩定的網通產業來說,未嘗不是好商機,一方面是想像空間無限大,另一方面則是,當每個消費者需要2種以上的連線裝置與技術支援時,對網通業者來說,幾乎是倍增的市場需求,這正是為什麼網通產業在未來幾年,仍相當具有發展潛力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