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控制疫情,六月七日行政院會拍板定案,全台三級警戒延長到六月二十八日。這不得不的措施已然衝擊到各行各業,已經不只是暫時休業問題,恐怕接下來會出現更多倒店潮。公司從無薪假開始,再撐不住也只能歇業因應。
紓困是及時雨,但卻無法雨露均霑,少數資源只能用在最需要之處。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紓困4.0對自營作業者及無一定雇主勞工的生活補貼發放方式大變革,採用即時入帳及線上申請,去年曾領取者,在撥款首日就直接現金入帳。相較於去年的大排長龍,今年撥款速度超快。這也是去年銀行在忙到翻之後,做了很多IT演練,今年才能如此駕輕就熟。
「變」在疫情蔓延時,運用科技解決問題,會改變更多傳統的思維邏輯及行事模式。
運用科技勾稽大數據 更有效益
回顧一下去年口罩之亂,後來使用健保卡解決,在施行口罩實名制1.0時,常看到藥局外民眾大排長龍,後來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出手,推行口罩實名制2.0,增加網路預購管道,後再推出口罩實名制3.0,民眾可以直接在超商事務機插卡預購口罩並當場繳費,越來越便利。
除此之外,健保卡能夠加註民眾旅遊史、接觸史資訊,加註資訊也需要隨疫情變化有所調整,因此也與移民署進行資料勾稽,即時更新資料。
每個台灣民眾都人手一張的健保卡,運用科技勾稽大數據,產生了更多、更廣、更有效益的運用。每個勞工都有的勞退帳戶,是否可以發揮一樣的效果?
勞工退休金條例(勞退新制)在二○○五年七月一日施行,雇主應為適用該條例勞工按月提繳不低於勞工每月工資6%的退休金,勞工也可以在6%的範圍內自願提繳退休金,儲存在勞保局設立的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這專戶所有權屬於勞工個人。然而現今七百多萬參加勞退新制的勞工,卻只有10%的人選擇自行提撥另外6%薪資,在去年十月以前更是連10%都不到。
這個勞退帳戶的所有資金統一由勞退基金操盤,去年獲利1,781億元,收益率為6.94%。但私校退撫儲金就不一樣,從二○一三年首開全國退休金創舉,讓教職員可以自主決定個人帳戶資金的資產配置,目前分別有保守、穩健、積極、人生週期型投資組合及年金保險商品,私校教職員可以透過自主投資平台,自行配置不同比率資金,而且上網就可執行。從績效來看,近三年累積績效,積極型有21.45%,穩健型15.28%,保守型4.83%,表現優異。
開放退休金自主投資,是全球趨勢,台灣也應朝此邁進。以勞雇雙方都提撥,加起來有12%來看,比許多先進國家的提撥率都來得高,可加速累積退休存糧,但現況是勞工自願提撥率低,個人提撥也有6%的限制,加上無法自選,限縮了這個「退休專戶」的發展。
專為國人量身打造的退休基金
退休規劃是金融服務業很重要的一環,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推出的普惠金融「好享退」專案,就標榜是專為國人量身打造的退休基金,其投資成本,含手續費、管理費、經理費都低於銀行通路一般基金,開戶數雖已超過四萬人,但在台灣人口結構老化的趨勢下,還有很大成長空間。
新制的勞工退休金是DC制(Defined Contribution,確定提撥),帳戶開在銀行,勞工個人跟銀行本就有往來,若跟好享退平台可以結合,除了退休基金外,銀行還可針對客戶做後續財富管理,但平台就有責任推出好的產品。
只是,私校退撫儲金可以開放自選,勞工至今卻仍無法,有待主管機關進一步開放。
資料是死的,人是活的,運用科技串接起來,雖然是大工程,但疫情之下被迫轉型,也出現商機。
因應紓困,公部門的資料跟銀行串接,讓紓困金的發放更有效率;但紓困只是一時,而且是被動、消極,應趁此紓困機會,公部門、銀行與勞工的關係更密切之時,積極整合,讓金融服務業在勞工的退休規劃上更有發展性,勞工的退休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