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主機板(MB)近年來的市況,華碩、鴻海與技嘉之間曲折的分合關係,絕對稱得上是最具重量級的事件;決定了國內主機板業界龍頭爭霸戰的勝負,以及二線主機板廠的未來命運。2006年8月8日下午3點半,平日低調、難得出現在公開場合的技嘉董事長葉培城,與華碩董事長施崇棠,雙雙出現在證交所重大訊息說明會上,面對蜂擁而至的國內、外記者,兩人共同宣布,將合資成立新公司「技嘉聯合公司」。隔天,各大媒體紛紛以斗大的標題:「華碩、技嘉聯姻」、「力抗鴻海」大爆這一條新聞。然而,事隔7個月又14天,2007年3月22日下午2點半,同樣是在證交所的重大訊息說明會上,主角卻從雙方的董事長換成技嘉、華碩的發言人廖期立與張偉明,輕描淡寫地以「客戶與供應商產生疑慮,且產業變遷使得合資案的必要性與時效性不如當初急迫」為理由,對在場等候多時的記者們宣布:技嘉與華碩的合資案將無限期擱置。跟當初宣布合資案時一樣,隔日媒體也以重要版面來解讀這個事件,「分手」、「第三者」等等說法出籠,任憑外界多方揣測,這回,正主始終不曾出面說明。只是,卡在關鍵位置的葉培城在想什麼?從公開宣布合資,到淡化處理與兩大龍頭的合作關係,他盤算什麼?整整7個多月,除了11月的臨時股東會外,葉培城始終保持緘默。在本刊力邀下,葉培城終於點頭答應,於4月11日,首度針對這一起主機板界的分合事件進行詳盡說明。在兩個小時的訪談過程中,葉培城對技嘉品牌的堅持,他身為老三的彈性、靈活、機鋒,盡在言談間流露;在兩強間,他如何布自己的局?以下是專訪記要。
#@1@#《理財周刊》問(以下簡稱問):這幾年,國內很多電子產業都在進行整併,而技嘉跨入主機板市場也已經有20多年了,親身經歷電子產業的劇烈變動;你如何看待國內主機板廠的整併狀況?葉培城答(以下簡稱答):早期,主機板廠也同樣經歷過多次整併;現在看來,經過整合後,市場才能夠維持一定的秩序。不過,就我的觀察,主機板廠的整併,應該已經進入最後一波了。問:最後一波?答:對。過去每一家主機板廠的產品差異並不大,頂多只是消費者在品牌認知上有所不同而已;但是,電子業終究得持續進行整合,應如何維持產業秩序,龍頭廠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舉個例子來說,精品業的龍頭LV,如果它對自己的市場定位、市占率都滿意了,那就相安無事;萬一它覺得自己曲高和寡、想進一步擴大市占率,那麼,其他精品業者一定會受影響。不幸的是,這2、3年的主機板廠,大廠都很積極地想搶市占率,導致部分廠商被逼得走向利基、甚至冷門市場,因為,它們在大廠想進一步擴大市場版圖的過程中,被排擠了。
#@1@#問:所以,可以說,到最後市場會只剩下大廠存活?答:任何一個產業都不可能廝殺到最後,只存活了一家廠商。只不過,也許檯面上有10個廠商,但實際上,只有3家業者握有主控權;所以,這3家廠商對於本身的布局策略,就得想清楚。至於,那些被排擠的2、3線業者,不管是進行產品或市場轉向,只要方向正確,還是有機會可以開花結果的。問:那麼,技嘉呢,目前在主機板市場上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它的排名應該是在第3、第4之間吧?答:這要看排名的判定依據是什麼。如果,從營收或是出貨量來看,的確是第4;但如果從品牌通路來看,我們應該是第2。問:這樣的市場地位,是具有決定性的,意即技嘉的一動一靜,都會震動市場。所以,在主機板廠的激烈競爭下,我們都知道公司原本計畫和華碩合資成立新公司;但是,後來卻中止了;是否可以說明當時與華碩合資成立公司的策略考量?答:嗯……(沉思),這次真的是第一次對媒體講得比較清楚,以前沒辦法說得太直接、太detail(細節)。其實,一開始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如何讓這個產業能夠朝比較良性地競爭」。「技嘉」是一個component(零組件)的品牌,不是end product(終端產品)的品牌,好不容易經過2、30年,終於建立起這樣的品牌,當然希望它能持續穩定發展。放眼世界,很少產業是由台灣主導,但是,台灣廠商在主機板市場,卻有主控全球市場的實力;所以,只要大廠願意坐下來談,很多事情都能有很好的對策。問:所以,針對這一起合資案,從默契建立,到正式攜手的過程為何?答:一方面是因為雙方原本想法就相近,加上媒體發揮推波助瀾的作用;再加上,當時抱持著「不排除任何可能性」的心態,彼此有個默契存在:盡量透過庫存和生產控管,進行市場調節,避免在某個市場造成塞貨過於嚴重的情況,盡量維持供需平衡;後來,因為雙方都希望能有形式上的結盟,而不僅止於口頭上承諾,才宣布合資。
#@1@#問:不過,當時外界都覺得華碩、技嘉的合作模式很特別,何以會願意將技嘉最核心的部分切割出去?這似乎不像正統的模式?答:這幾年下來,大廠不斷在市場上攻城略地,我曾經開玩笑地說「要強調市占,也該夠了吧?」對我來說,我不會在意市占率有多高,我只關心「品牌」跟「獲利」,只要能讓「技嘉Gigabyte」這個品牌持續發揚光大,所有相關的事情,我都願意去嘗試,否則就是愧對股東、同仁及社會大眾的期待。而且,很重要的是,技嘉並不是只打算停留在主機板市場而已,還打算往其他領域發展。問:「打算往其他市場發展」的策略是指?答:例如手機。簡單來說,如果技嘉今天沒打算往下游發展其他產品了,那的確應該保留最核心的競爭利基;但假如並不是只考慮到主機板,而是打算繼續往下做,要考慮的面向就不是這麼簡單。主機板不管進行怎樣的整合,應該都能發展得不錯,可是發展還不成熟的手機,卻不是如此。問:怎麼說?答:不管是主機板還是手機,優先考量的都是「技嘉」這個品牌。一般談合作,都會覺得應該要保留核心、將較弱的領域分割出去,就合作對象而言,這樣最單純,也最沒有疑慮;但是,對於技嘉本身而言,將體質較弱的次產業分割、與別人合作,反而容易受到干擾。正是因為想要好好發展次產業,才會出現這次所謂「非正統的模式」。問:對於這樣的模式,公司內部的反應如何呢?答:大家一開始也很難理解,會想「怎麼會是這樣子?」為了穩定住大家的心情,公司內部也辦了好幾場面對面的座談會,我都自己親自去向員工解釋溝通。問:既然如此,後來這個合作案未竟全功的原因又是什麼?答:當初原本要合作,後來喊卡,主要就是因為兩家公司合作後,幾乎就囊括了過半的市占,因此,引起了一些機構的注意,就這麼無解了。問:所以,現在看來,是繞了一圈又回到原點?答:也不能這麼斷言。就像剛剛提到的,經過這樣長時間的溝通,即使沒有結果,雙方都更清楚知道對方的想法、要的是什麼,如互相確認庫存水位,盡量維持良性競爭的秩序。
#@1@#問:除了華碩外,另外一個主機板大廠──鴻海也已經跟你們合作很久了;甚至可以說,當初,鴻海是因為和技嘉合作,才順利打進主機板市場的?答:當初鴻海拿到Compaq(康柏電腦)的訂單是第一個例子,Compaq當時要求主機板要由技嘉提供。我們今天能持續和鴻海合作,原因是彼此的互補性非常強。問:既然雙方互補性這麼高,之前也曾經傳出進一步密切合作的風聲?答:嗯,對方的企業文化非常明顯,雙方能否能順利融合?中間的落差,必須考慮。問:當時,技嘉宣布和華碩合作時,鴻海的反應如何?答:當然是不太高興啊(笑)!就對我們說「從明天開始就不要再幫你代工了」,兩強之間心結難免;不過,我們跟這兩邊都往來太久了,很清楚對方在想什麼。對我來說,只要會干擾到技嘉這個品牌,我就會去抵抗;反之,我一定會去支持;畢竟,這是一個從無到有建立起來的品牌。問:華碩跟鴻海的企業文化差很多,但是在爭取市占率方面都非常強勢,技嘉會擔心被消滅嗎?答:其實,應該這麼講:兩大廠也不會想要消滅技嘉,因為沒必要,除非是我們自己太不爭氣;之前說過了,鴻海在主機板市場,除了代工之外,也曾打算跨進品牌,成立了Foxconn,只是在過程中踢到很大的鐵板,所以,它非常了解技嘉的價值所在。
#@1@#問:所以說,你們算是關鍵第三者,兩邊都很積極想拉攏?答:呃……(尷尬笑),雖然,的確可以算是關鍵第三者,但很不希望給外界這樣的感覺,畢竟兩強的拉鋸對於產業發展仍然不是好事。問:從科技製造業到科技服務業,變化很大。以前拚產能,到現在強調服務、全球運籌,各有各的難度吧?答:沒錯,每年投入後端全球運籌的費用非常可觀,這的確是很傷腦筋的地方;售後服務除了要做好之外,更重要的是一定要編好預算,如果沒有控管好,會非常恐怖(搖頭);而且,它的成果,單單1、2季是看不出來的,至少要做1、2年後,才可能看到初步成效。問:未來,服務會是市場上重要的競爭條件?答:當一個班級裡有2、30個人在競爭時,要趕過後半段的人,很容易;但當你要開始打進前10名、前3名、甚至第1名的時候,你會很自然地去觀察對手做了哪些事情?你該怎麼做才能超越他們?問:要勝出會越來越困難?答:對。除了要追趕前方的敵人之外,你還得甩掉後方的追兵;所以,一定要很清楚知道「我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加強」;當製造、研發,大家都差不多的時候,服務的關鍵性就被凸顯了。即使是鴻海,已經是個這麼龐大的帝國了,雖然一直處心積慮地要跨進品牌,但到現在仍然是跌跌撞撞,原因就在於:品牌是無法速成的,它和以往的思考模式差異很大;施振榮先生也講過:「這條路是很漫長、很寂寞的」。
#@1@#問:看起來技嘉未來的發展策略並不僅止於本業,有意進一步落實多角化策略,會先朝那個領域發展?答:對於技嘉來說,「更直接地面對終端顧客」是我們必須要走的路,所以我們嘗試過網通、嘗試過手機,只是通訊相對於主機板來說,是比較封閉的,在沒有找到團隊前,我根本不敢碰。現在,技嘉會以「手機」作為下一個發展的次產業;不過,這裡所指的手機,並不是一般手機,而是像PDA Phone、Smart Phone這一類。問:為什麼決定這樣的定位?答:我們試過一般手機,實在非常傷(搖頭);決定朝智慧型手機發展,是因為技術與團隊都已準備好了。問:技嘉的手機也是沿用「Giga-byte」這個品牌嗎?答:目前是如此。不過。手機團隊曾經和我抱怨過,他們說:「Gigabyte這個品牌Logo太四平八穩了,手機是很時尚的產品,能不能稍微轉換一下?」我聽了就說「你開什麼玩笑?頂多是讓手機部分自己再創一個新品牌,怎麼可能去動搖到已經建立這麼久的品牌呢?」我覺得手機的產品特質的確不錯,不過如果要冠上Gigabyte,就要接受中央控管,否則就是走次品牌。問:經營電子業,確實壓力很大,看董事長的頭髮都白了。答:哈哈(大笑),在公司裡,還有人壓力比我大;我這白頭髮,號稱是挑染的,其實,也是有些家族遺傳的成分。不過,技嘉強調的是經營團隊,不是單靠一個人的力量。
#@1@#問:所以,這群核心經營團隊,壓力比你大?答:對啊(笑)。問:在你的言談間,特別強調團隊。答:是的。我覺得「人才」決定一家公司能否成功。說實在的,要合併、合作,出得起這筆錢的,大有人在;可是,他們也很清楚,過程處理不當,留不住人,最後,很有可能只是拿到一個空殼子;人才,絕對是技嘉最大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