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一過,中國北方很多供暖開始停止,很多人就在這將暖未暖的日子裡感冒了,即便是上海的冬天,剛到的台灣人因還沒準備好各種暖氣設備,也常常在家裡凍得直打哆嗦,最近我也是不小心跟著感冒了,瞭解「供暖設備」就成了台灣人到中國的第一堂課。當年初到上海之時,已經是冬天,上海冬天沒有北京這麼冷,所以不一定家家戶戶都有供暖器,加上上海冬天也常下雨,濕冷的寒氣比起台灣有過之而無不及。在上海只要經濟水準在一定程度以上,幾乎家家都有空調機,台灣則叫冷暖氣機,夏天吹冷氣,冬天吹暖氣。到了上海,特別是冬天,才真的知道暖氣機的噸位和房間坪數大小的比例的重要性。剛到上海時,房間暖氣不夠強,剛縮進被窩,就像躲進冰箱一樣冷,得發抖個幾分鐘之後,被窩才會逐漸暖和。
#@1@#加上當時的房子是早些年代的公寓,所以電路保險還不是跳閘式的,而是直接燒斷式的保險絲,老舊的公寓又有電壓的限制,一旦屋內超過兩台空調設備開機,保險絲一定燒斷。晚上拎著手電筒、螺絲起子換保險絲已經成為常事,後來換保險絲的速度已經可以30秒換完兩個電路保險絲開關。冷天最要注意的是洗澡了,在中國通常浴室的淋浴間正上方都會裝上熱度很高、亮度很亮的暖燈叫「浴霸」,洗澡的時候把浴霸打開,才不會在浴室凍著。在台灣生活久的人無法體會,在北方,沒有暖氣設備,又沒有浴霸,單純只是開熱水洗澡,是很容易感冒的,畢竟你得濕著頭髮、擦乾身子才穿衣服,光這個時間就夠讓人冷得受不了。當時,洗澡前還得要先把外頭的暖氣都給關了,否則浴霸一開又必然燒斷保險絲,黑燈瞎火洗澡可不是好滋味。使用暖氣機也有小技巧,盡量把出風口往下壓,讓暖風往下吹,熱上冷下的原理,如果出風口向上,溫暖的效果會差很多。到了北方,則更冷了,在北京只要把豬肉放在窗戶外頭,就可以達到冷凍庫的效果,冰箱基本上在冬天可以選擇不插電。北方除了選擇暖氣機外,一般大樓均有中央供暖,北京一平方米冬天供暖約要120元台幣,室內溫度則盡量保持在15度以上,20度以下。供暖原則上就是供暖廠燒熱水,家中布上裸露的熱水管道,以熱水加熱家中的空氣提高室內溫度。這類方法也有葉片式(增加散熱面積)的以及地暖式的。
#@1@#在北京做房地產設計的譚先生就說,由於外國人習慣用地暖的方式,地暖由於是把熱水管鋪設在地板內,讓地面直接溫暖起來,暖房速度快溫度又高,又沒有空調機的噪音,所以通常設計租給外國人的公寓,都會考慮地暖。新式的公寓房,所謂的經濟適用房不採用中央供暖的,採用自己燒熱水,也就是熱水器同時接浴室蓮蓬頭熱水,也接家中的供暖管道,方便的地方在於想使用供暖才自己開瓦斯燒熱管道熱水,覺得天氣不冷就不用開,雖然瓦斯單價高,但是如果開供暖的時間妥善控制,還是可以比中央供暖要便宜些。此外,到了中國,才發現木地板特別受歡迎,後來才知道,台灣常用的大理石石英磚,雖然美觀好看又耐用,但是在中國北方到了冬天,石頭的地磚可是會凍得人直發抖,還是木地板相對來說比較舒服。在臺灣這樣亞熱帶氣候,冬天雖然濕冷,但還稱不上「凍」字,在大陸的冬天可是容易把人給凍傷的,如果打算長居中國大陸,冬「暖」問題可不得不注意。(作者曾任國內報社、雜誌社記者,並撰寫經營管理、投資理財等多本著作,是跨領域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