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20幾歲的月光族來說,要求他們控制消費已經是難事一樁,更遑論要求他們從日常生活中找到什麼好的投資標的;不過,6年8班的EPSON品牌暨信賴經營室副主任鍾翕如,在飽嘗卡債壓力後,學習從工作中找到投資理財的標的,不但讓自己跳脫月光族之列,也讓一般上班族知道原來「投資就在工作中」。
#@1@#大學畢業後,鍾翕如工作迄今約7年;在這段時間裡,與父母同住的她,除了每月給媽媽5千元當房租外,剩下來的薪水幾乎花個精光。1周7天裡,她至少會有2到3天去逛街,舉凡衣服、包包、飾品,這些被通稱為「女性殺手」的產品,都是她掃街後的戰利品。尤其,公司離信義商圈步行只需10分鐘,更使她成了當地百貨公司的常客。問她為什麼會買個不停?鍾翕如說:「我也不曉得,就是覺得血拼的時候,心情特別好。」但是,她買回家的東西,有時連包裝袋都沒有拆,就放在房裡,幾天之後,想起來了,才會去整理它。出國時,鍾翕如更是狂買。如今回想起來,她也覺得自己買個不停,根本就是一種病態。為什麼只消費不投資?原來,她也曾栽過跟頭。大學時期的鍾翕如,以定期定額扣款買了1支投資歐洲的基金;但20個月後,她發現累積扣款達10萬元的投資,贖回時,竟然只剩下7萬元;這場被套殺3成的慘痛經驗,讓她對「投資」產生陰影。但是,去年某日,看著高達6位數的信用卡帳單,鍾翕如被嚇醒了,她發覺自己辛苦工作數年,只換來一堆穿不完的衣服和用不完的包包。這時的她,再一次想到投資。只是,想要主動出擊,找尋投資標的的她,這時,卻顯得茫然。該從何處著力呢?鍾翕如發現自己近幾年的工作和環保法規息息相關,節能,不正是最近重要的投資趨勢嗎?她意外發現,原來,「好的投資趨勢」早就在自己手上。於是,剛跳離月光族不久的她,以單筆方式在今年4、5月2個月,各擠出1萬元投資德盛安聯全球綠能趨勢基金,至今投報率已有15%,讓踏出理財第一步的她發現:其實,工作也可以變投資。
#@1@#至於,她是如何「突然發現」工作與投資間的連結?鍾翕如有點不好意思的說,因為,她在日商愛普生(EPSON)的工作之一,就是負責撰寫台灣環保法規報告;在呈報相關台灣法規現況的同時,也會接觸到EPSON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工作人員所呈報的資訊。去年下半年起,歐盟RoHS綠色環保認證開始上路,影響性遍及全世界與歐盟有貿易往來的企業,在法規的強制性下,企業也只能摸摸鼻子,乖乖的修改產品製程,以達環保要求,否則可就沒生意可做,因而使得環保的觸角真正開始延伸,她才覺得「環保」是真的可行的,也是必然的趨勢。她進一步舉例說,環保署有一個回收基金管理委員會,規定產品必須回收的公司(例如保特瓶容器、屬於四機一腦的EPSON),都要按產量比例提撥基金給環保署,而環保署會拿這些基金去補助從事資源回收的公司,所以做資源回收的上市櫃公司除了有補助金可拿之外,在回收物的處理過程中,回收的貴金屬、玻璃纖維還可以販賣,可說是穩賺不賠的生意,例如她曾經去參觀過的佳龍科技就是一例。不過,因為鍾翕如意識投資的重要性太晚,她懊惱的說,當初她看上佳龍科技時,每股才30多元,現在已經飆到70多元,「根本沒有下手空間」,但也證明鍾翕如的投資推論並沒有錯。
#@1@#另一個鍾翕如從工作中得到投資靈感的來源,則是與同事之間的對話。鍾翕如說,事實上,她並不是公司第一個買綠能基金的人,第一個買綠能基金的人是公司電子部門的同事。有一次,鍾翕如和這位同事一起吃午飯,聊到綠能基金,剛好這位同事最近在看石油價格,告訴她替代能源的前景不錯,正巧公司想利用前美國副總統高爾拍攝的「不願面對的真相」進行組織內部的環保教育,負責處理播放、來賓導讀等相關事宜的她,比大家更早接觸到影片的內容,影像化的訊息遠比文字更讓她震撼,也讓鍾翕如下定決心買綠能基金。相對於看這部紀錄片看到睡著的觀眾,她說,還好她沒有看到睡著,不然沒抓到這波綠能基金的漲勢,就換她上演「不願面對的真相」。
#@1@#由於高爾的紀錄片帶起全球對環保的重視,讓綠能基金表現亮眼,在鍾翕如準備在5月份領到員工分紅再加碼投資時,她所買的德盛安聯全球綠能趨勢基金卻因額度募爆而全面停止申購,讓她相當扼腕。但她強調,還是會再加碼綠能基金,「因為我的工作告訴我,綠能是未來長期的趨勢,投資它是一定不會錯。」和以往不同的是,她現在每天會上網路銀行「感受投資」,也會看看新聞獲取其他相關的投資訊息,不會像大學時期投資基金時,一看到基金的報酬降低,就急忙出場,沒顧慮到基金的報酬下滑是因為外在環境不景氣,平白損失了等待景氣回升時的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