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脈是商業活動中最奇特的存有,看不見、摸不著、感受不到,卻影響深遠,甚至左右或決定生意的成敗,然而,有時即便用金山、銀山,也換不到關鍵的人脈,有時不花一毛錢,人脈存摺卻是愈來愈豐厚;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救人於急難方能打造鐵關係。而靠人脈成其事業者,明代中葉的富商王海峰,堪稱代表性人物。王海峰為明代正德、嘉靖年間人,出生於山西省蒲州(今日永濟縣)。蒲州地瘠人貧、天災連年,光靠耕種根本無法養家,因此蒲州人到了青少年時期,便跟著族中的長輩離開家鄉,到西北、華北、四川、江浙等地區經商,王海峰也不例外,靠著勤勉與誠懇,賺了不少錢。大多數股民,最愛買最多人買的股票,大多數商人,最愛在其他商人賺到錢的地方經商,不過這只能賺到小錢,卻無法賺到大錢,唯有找到自己的藍海,才能出類拔萃。王海峰不滿足於賺小錢,決定從事獲利最豐的鹽業,但卻選擇沒落已久的山東蘆州,作為事業的營運總部,而他也在貴人相助之下,使該地重現千餘年前管仲煮鹽振興齊國的榮景,也讓自己的事業攀上新高峰。王海峰之所以成功,在於其闊然大度、胸襟寬廣,廣受商界的信賴,因此財源滾滾而來,而流傳至今的三個小故事,更可供當今從商者借鏡攻錯。
#@1@#第一個故事,發生在大雪紛飛、狹窄陡峭的山路上。這一天,天氣又濕又冷,王海峰坐在馬車裡,正趕著在天黑前趕赴與客戶約定的城鎮,沒想到,走在他前面的馬車,一個不小心,陷入一個大泥坑中,由於車上綁滿了沉重的貨物,車主再怎麼鞭策馬、旁人再怎麼幫忙,依然動彈不得,造成前後交通大堵塞,數百輛馬車大排長龍,人人焦急萬分,看著雪愈來愈大、天色愈來愈黑,卻都束手無策。此時,王海風決定挺身而出,用六十兩將車上全部貨物全部買下,並亮刀將繩索割斷,毫不改色將這些貨物丟下山崖,這部馬車沒了沉重的貨物,很快便脫離泥沼,打結的交通立刻恢復順暢,過往商家對王海峰的義舉十分欽佩,不少人自動成為他的客戶。
#@1@#第二個故事,則是王海峰成為鹽業龍頭的關鍵。一個冬夜裡,王海峰前往一間客棧投宿,卻撞見店小二拖著一個房客往外走,像是要逐他出店,一問發現這位房客積欠客棧五兩房錢,店家只好出此下策,王海峰見此人不像故意白住的無賴,於是替他還了欠款,還應承其往後在客棧所有花費,一律由他埋單。原來,這位房客叫做李寶,是山東一位捕頭,外出辦差卻感染風寒,投宿於這家客棧,無奈痊癒的速度極慢,身上所有的錢都花光了,還積欠客棧食宿費,身體卻還沒復原,幸好遇見了王海峰,才免於橫死街頭。王海峰知道他的身世與遭遇後,送給他五十兩返鄉養病,並與他成為結義兄弟。後來,王海峰前往蘆州販鹽,發現當地走私相當嚴重,導致正經做生意的鹽商無法生存,很想面告地方官員如何興革鹽政,卻害怕被打回票,沒想到,地方政府的衙役竟主動來找他,這位衙役正是當年被他所救的李寶。在李寶的引薦下,地方官員採取了王海峰的意見,當地鹽業終於振衰起蔽,王海峰也成為山東首屈一指的大鹽商。
#@1@#第三個故事最為有名,發生在王海峰晚年。過了七十歲後,王海峰回到故鄉蒲州定居,並買下老家周遭土地,準備興建一座大宅第,只是有一間豆腐店不肯賣地,使得大宅第缺了一角,就算王海峰的子姪輩以高價相誘,豆腐店老闆總嚴詞拒絕,王家人想動用官方的力量,逼使店家屈服,但被王海峰所勸阻。王海峰仍然決定動工興建新宅,但為建築工人每頓餐飯都準備豆腐,並指定向這家豆腐店購買,沒多久,店主便賺了不少錢,非常感謝王海峰,於是決定將土地送給王海峰,而王海峰也在附近買了一間大房子,贈予豆腐店店主,店主歡欣鼓舞地遷居,在當地蔚為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