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級粉領族:李雅玲對我而言,絕對不能忍受自己的投資報酬率是負的,雖然我是7年級生,理應有本錢積極投資,但事實上,我的投資屬性是相當保守穩健。所以,很多同事看了我的投資組合,都大感意外,建議我應該更為積極才對。投資不是投機,應長期累積財富,而非短線操作,我自認不適合投資股票、基金,而由於本身從事保險業務工作,投資型保單成為我的投資最愛。從大一開始,我就在雜誌社打工,月薪15000元,扣除保險費、平常開支等,所剩無幾,從學生時期就體認到賺錢不易,以致養成保守審慎的投資態度。我的投資原則是,以全球型股票基金作為核心,債券比重一定要達20%,特別注重資產配置、股債平衡的觀念,才能創造長期穩健的績效。我進入保險公司2年半,初期因為收入不穩定,所以到今年1月份才購買投資型保單,初期以月繳5000元方式,就像放在撲滿裡,每個月存固定的錢,不僅存了本金,隨著時間的增長,還會生利息,讓錢變大,可以幫助我完成夢想,是不錯的投資方式。
#@1@#投資型保單最大的好處就是,花少量的錢,可以買好幾支基金。用這5000元,在53檔基金中,我分別買了4支基金,包括友邦旗艦全球成長組合基金,比重占40%最多;其次是友邦歐洲小型公司股票基金A1,占20%;富達日本基金及瑞銀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各20%。除了富達日本基金報酬率仍呈負數外,其餘3檔基金投報率全數為正,雖然不像投資單一國家的投報率動輒20~30%這麼高,但「穩穩的賺」是我秉持的最高原則。
#@1@#我轉換基金的原則是,一、3個月漲不上來,就考慮轉換;二、沒有贖回就不算虧,只要帳面上是正數,就暫時維持不變;三、投報率一旦為負7%左右,就立即砍掉。以7月份美國次級房貸風暴造成全球股災而言,我有同事投資單一國家基金,半年來,雖然曾經最高賺了15%,但最慘時跌了7%,這是我所不能忍受的事。不過,由於日本景氣遲遲無法復甦,日本基金投報率在-1%到-2%間游移,始終無法轉正,看了3個月之後,實在受不了了,我就把它換掉,在4月17日時,我不僅將日本基金換掉,還增額2萬,投入天達環球策略基金(50%)及加碼瑞銀新興市場債券(50%),雖然近年來,債券市場表現欠佳,但這檔基金平均有5%的報酬率,是同類型基金最高的,於是決定增額買進。
#@1@#過了4個月,我又有一筆錢,就再增額2萬元,全數投入寶源新興亞洲市場這檔基金,由於我的投資過於保守,投報率雖然維持在正數,但發現,「這樣賺,太慢了」,投報率不太明顯,再加上常常參加公司舉辦的投資講座,看好亞洲市場未來的發展,但不敢買單一國家股票基金,就決定增值加買區域型股票基金,希望將平均報酬率拉高到10%以上,才能達到我希望在3年後存到購屋頭期款50萬元的目標。
#@1@#養兒上班族:王孟冬活到40歲,從退伍進社會工作到現在,也辛苦了15年,所以我打算再打拚個15年,就要退休享福去。而且,我計畫退休後,每個月至少有10萬元的生活費。
#@1@#我現在過著「一人飽,全家飽」的生活,扣掉基本生活開銷,把大部分的錢都拿來投資,而且是以房地產和投資型保單為主,並設定房地產20%、投資型保單30%的年投報率。2004年,我買了1張年繳保費12萬元的投資型保單,連結富達太平洋、富達歐洲和富達美國成長基金,以全球的幾大市場為布局重點,小試身手,就當做是把零用錢存起來。雖然,第1、2年,大部分的保費都在支應保單的成本;但是,單看基金投報率來說,是很不錯的,只要抓對標的,這樣扔著不管,投報率都有2成左右。所以,我對投資型保單愈來愈有信心;不過,因為我自己量販店採購的工作實在太忙,所以在基金的選擇上都採取「趨勢投資法」,只要跟對趨勢,即使投資型保單提供1年多次的免手續費基金轉換優惠,我也不太動它。不過,去年看到許多財經報導都強調新興市場和原物料,未來數年仍將持續看漲;所以,我在2006年繳保費時,就把工作獎金丟進來,一口氣把年繳保費增額1倍到24萬元,而繳完保費後,就把原有的基金轉為霸菱東歐、霸菱拉丁美洲、霸菱全球資源基金。到今年5月10日,1年下來投報率將近40%。我覺得已達到我預定的30%年投報率,賺得還不錯了,再加上壽險顧問也建議,不妨可以休息一下。而且,這幾年來歐元一直比美元看好,所以把這部分的資金轉到保單中歐元帳戶稍事停留。我覺得自己的運氣還滿好的。把錢存到帳戶去之後,還在考慮要再投資哪些標的時,就發生了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所有的基金表現都一路下滑,但是,因為我的錢留在歐元中,因此沒有被傷到。等明年再拿到工作獎金時,我想我還是會繼續加碼。
#@1@#到了今年8月14日,美國次級風暴發生也有半個多月了;雖然,風暴還沒有過去,但問題點差不多都反應出來了,所以我把資金從歐元帳戶裡轉出來,同樣以新興市場和原物料為投資的重點,買了霸菱泛太、霸菱拉丁美洲、霸菱全球資源基金,到現在(9月底)也有15%的投報率。我覺得,這樣一步一步的跟著投資趨勢走,而且持續加碼,離我退休時想要每個月有10萬元可花,應該不是太遙遠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