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到10月,整整3個多月都在12000到13000點之間整理,今年如果也走這種大整理盤,順勢操作比較好的做法就是多看少做,免得急著進場被「雙巴」。
之前盤勢規劃時才在說,因為上面有個M頭成立,破頸線後,只要沒有站回頸線都是偏空操作,就是遇到反彈就賣股或做空,目前看起來的確頸線是壓力。
前兩天有聽眾私訊問我,頸線在哪裡,M頭在哪裡,我才想到,我好像忘了跟大家講。
M頭頸線站不上 偏空操作
六月廿九日至七月九日是M的左邊,七月九日到七月十九日是M的右邊,然後七月廿日是跌破頸線的黑K棒,頸線就在七月九日的收盤,一七六六一。然後七月廿日、廿一日跌破頸線,七月廿二日是跌破頸線後的反彈,但是反彈沒過一七六六一,所以就確認頸線壓力,之後再往下殺,又殺了六、七百點。
你去對照大盤的日K看,你就知道我在講什麼了。
至於說現在是不是要急著看空?我會再觀察一陣子,因為也許會像去年七到十月,整整三個多月都在一萬二千點到一萬三千點之間整理,如果是走這種大整理盤,順勢操作比較好的做法就是多看少做,寧可進場點差一些,也不要急著進場被「雙巴」。
因為上次交易是虧損的,所以我下一次的進場點會設定得更嚴格,這個你之前聽我節目或是看我專欄應該就知道我操作有這個習慣,主要考量是因為我都是順勢操作居多,就是突破或跌破去追進,既然是突破或跌破追進,如果這次會虧損就代表一件事,趨勢可能改變,趨勢改變可能是從上漲變下跌,或下跌變上漲,或者頻率更高的是從向上或向下的趨勢改成整理盤,雖然台股這兩年走趨勢盤居多,但過去很多年都是一年內有三分之二時間是走整理盤的,我如果碰到虧損,大概率是要迎接整理盤,整理盤很難賺到錢,盡可能不虧錢最重要,所以我會寧願把進場條件設定更嚴格,寧可多觀望,多看看再說,沒進場了不起虧到的是機會成本,但不會虧到真的成本。
盤勢在月線與季線之間整理
看起來就很明顯了,盤勢在下彎的月線跟上揚的季線之間整理,然後這個整理還不知道要走多久。
如果之後突破月線或跌破季線,我也還不會急著進場,因為依然可能是在一萬七千到一萬八千點之間整理,整理盤我就多看少做。還記得我之前有跟你說過的一個觀念嗎?操作有三種情況,持有多單,持有空單,以及空手觀望,其中空手觀望也是一種操作,而且重要性不亞於另外兩種。
最後跟你分享一個操盤觀念,這是很多投資人都有的迷思:操作股市,看盤啦、畫線啦,都是抓大放小就好,股市不像國中數學,每一題都有標準答案的,答案是3,結果我寫3.1就是錯。
股市是上百萬個交易者同時在這個市場裡,分別做的事情導致的結果,變數幾乎是無窮多,所以一定會有誤差,你要能接受,並且包容這個誤差,所以在誤差範圍內不能太斤斤計較,不然很容易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我這邊講的是主觀交易的判斷。話說回來,如果你不抓大放小,其實很多技術分析會根本沒法做下去,例如說要畫趨勢線,把這段時間裡幾個相對低點連成一條線,變成一條向上的趨勢線,也是支撐線,市場上有一派是把每次的最低點連起來,就是下影線的最低點,這樣做會發現,一定會有某一兩根K棒的下影線是插出來的,不然就是只能兩根影線連起來,但其他的連不起來。
畫線看趨勢要把誤差包進去
所以像我自己就根本不管下影線,而是把密集成交區的K棒連起來,甚至線都用粗一點的去畫,就是要把誤差包進去,我是要看趨勢,趨勢向上,差個三五點還是向上,趨勢向下的話,也不會因為差那三五點就變成向上。
判斷盤勢記得要抓大放小,這個觀念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