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幾乎各大企業都設有CFO(財務長)一職,但不論是企業本身或是外界,對於「財務功能」的想像,多半仍偏消極,「數字提供」的角色遠大於「決策擬定」;但事實上,當跨國企業形成後,企業分工越形細密,全球供應鏈也更加複雜,「企業轉型」就成為公司用以改善績效的重要工具。只是,企業轉型如何不失靈?這就不能忽略財務功能提升對於跨國製造業的重要性。根據德勤全球近5年來針對世界前100大製造業所做的調查顯示,雖然管理高層嘗試了包括導入成功實務、調整行政流程,甚至引進新科技等等改革方案,卻依然有超過3成的企業還是面臨了盈餘減少的危機;同時,日益複雜的全球運籌機制,也使績效改善的困難度逐年增加。而所謂的提升財務功能,不同於傳統上財務功能所扮演的角色,全方位財務功能的涵蓋範圍涉及企業內部甚廣,對跨國製造業來說,隨著全球價值鏈複雜度的提高,業務營收與財務管理就有如一體兩面,如何透過提升財務功能來強化公司體質,同時以產品服務創造有助營收成長的環境,刻不容緩,而財務功能性質的改變,也讓財務長與財務部門在支援企業經營策略形成的層面上,舉足輕重。
#@1@#舉個例子,所有的企業都想獲利,殘酷的是,在美國860家跨國製造業中,有28%的企業未能達到資產報酬成長的目標,並有將近25%的企業未能達成原先所設定的股東收益目標。這顯示出,企業對於如何保持預期的成長,以贏得投資人信心的掌握度並不夠,對此,管理團隊必須設法將營運及投資決策,與驅動績效成長的因素密切結合,例如營收成長、營業利益率及資產效率等,並將公司的財務目標從較狹隘的追求每股獲利,擴大為更積極的自由現金流量概念。當全球化趨勢已經成潮流,無時無刻都在變動的外在環境,也大幅增加企業價值鏈的複雜度:目標市場、生產基地、營運中心、研發中心可能都分散在不同地區,特別是新興市場,這時,該如何確定新產品符合市場需求、如何選擇最好的通路及配銷機制、如何規畫稅務以減少對於公司稅後盈餘所造成的衝擊,這些都是需要克服的管理議題。透過提升財務功能,例如建立有效的財務管理流程、加速資訊流通、充分評估市場面在法規、稅徵、貿易及風險等各方面的資源配置,對跨國製造業拓展營運版圖來說,都是增加獲利與競爭力的最佳工具。此外,包括企業併購能否充分發揮價值、結構性成本如何反映在售價上、如何提高服務收入在製造業營收結構中的比重、如何協助企業推導出理想的績效成長模式,以及如何從風險管理中尋求獲利的可能性,都是財務功能所應扮演的積極角色。簡言之,我們必須重新思考財務功能的角色與定位,跳脫狹隘的控制與稽核面向,朝支援策略制定與驅動績效成長等面向去著墨,才能發展出更合適、更有彈性的公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