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我到波蘭的Krynica參加第17屆的中東歐(CEE)經濟論壇,這是一個歐盟國家的經濟盛會,號稱「the Davos of the East」,與會的人士主要來自歐盟會員國及亞洲、美洲等60個國家的政府要員、企業家、非政府組織的學界、專家、新聞媒體等,大約有2000多人參加;4天的盛會中,每天都有許多大小不同的會議,針對歐盟中東歐(CEE)會員國未來的發展與問題,進行交流與討論。這是我第二次踏上波蘭這塊土地。10多年以後,再見波蘭,已是不同風貌—它愈來愈現代化,除了在基礎建設方面進步不少外,貿易往來與商業活動也愈顯頻繁;它曾是在落後貧窮的東歐一隅,在共產主義下緩步運作的國家,但是現在,它已經在改寫未來,向其他更進步的歐盟國家看齊了。這股推力,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歐盟挹注給它更多的資源,並加強和其他會員國的整合。這也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國家陸續加入歐盟,因為每個會員國都在歐盟經濟體下,以「整合資源」的前提受益,追求成長的綜效。
#@1@#在這次論壇中,議題包括區域經濟發展、能源、政府改造、社會、企業經營、人才培訓等。由於歐盟的整合,解除許多國家勞動相關法令的障礙,更多鬆綁與開放,勞工人口的流動成為論壇關心的議題,例如有很多波蘭的勞工,到英國去擔任計程車司機;也有技術性的波蘭勞工,到德法等西歐國家去尋找白領工作機會……,像波蘭這樣的國家也開始擔心,開放加入歐盟的同時,人才也會流出,所以如何增強人才吸引力,從歐盟或其他國家吸納更多人才,提升國家競爭優勢。討論當中,大家有這樣的問題,到底人才的移動是威脅呢?抑或是機會,它根本不算是問題,只是歐盟整合的其中一個現象?當在地球的那一端,歐盟會員國熱烈討論彼此的未來,亞洲呢?歐盟走了50年的努力,由於「中國、印度」金磚國家經濟迅速崛起,亞洲的東協也開始加速談論區域整合。但不若歐盟會員國們,彼此地位和角色較為平等,亞洲各國發展階段懸殊,真要達到類似歐盟的樣子,應不是短期可見,但是,誰也不會否認中國是快速成長的國家,它對人才有絕大的吸引力。地球絕對不是平的,它有高有低;而人才永遠往高處走,也就是成長速度高的地方,例如中國。未來專業經理人如果缺乏外派的國際經驗,就很難在全球化競爭下出線,所以,很多國內的專業經理人想盡辦法,為自己的職涯添上一筆中國經驗。然而,我們未見政府有效的人力措施,吸引更多外來人口的獎勵辦法,我們很擔心,台灣的人力素質下滑—除了我們逐漸孤立於亞洲經濟圈之外,加上我們沒有因應對策、自力救濟,去改變人才流出的窘境。到那個時刻,台灣的白領階級將另闢到全球化的主戰場,會是在全球,或彼岸某一處快速成長的市場。在台灣人才板塊萎縮之際,下一個世代的台灣人,在時代輪轉與經濟式微的結果,還剩下什麼意義呢?僅僅是高階經理人的故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