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股9月魔咒與四巫日(四大衍生性金融商品結算日),加上9月聯準會利率會議可能宣布縮表時程,美股連動台股的反映是利空出盡還是利空實現,是市場熱議的話題。
台股現階段持續量縮待變,前波因為當沖政策調整受傷的內資,大多縮手壁上觀,如果沒有足夠的人氣,,恐怕很難再激起「沖」鋒的熱情,而量能不繼、個股輪動加速,反而引來市場禿鷹搶食上半年累積的多頭績效。但台股第三季量能急縮若成為新常態,恐非先前樂觀調高證交稅預算收入的政策所樂見。
8月以來台股量縮整理,大戶與散戶多選擇退場觀望,但三大法人連買5天以上有96檔,其中股價仍低於9月收盤均價的有28檔。而上市櫃公司8月營收160家創歷史新高,其中不乏外資與投信同買股。累積今年獲利已大幅超過去年,明年成長展望仍持續看好的公司,若還沒有充分反映利多,第4季終將還它公道。
鴻海電動車加上蘋果新品亮相,激勵鴻家軍逆勢翻紅,但半導體雜音多,表現參差不齊,加權指數在季線上下反覆震盪,等待弱勢電子與航運股的籌碼進一步沈澱。
晶圓代工漲價與IP矽智財股大漲之後,成長趨勢確立的電動車產業,從得電池者得天下,擴散到特用化學材料,相關指標股飆漲拉開比價空間。
疫情、塞港、缺料、美股高檔震盪等變數多,電子股輪動節奏加快,基期相對較低的連接器與伺服器族群,有機會挾旺季利多題材趁勢表現。
台股第3季震盪整理,為第4季行情預留伏筆,趨勢股漲多壓回,提供下一波布局更好的切入點,精算趨勢股的成長價值,超跌更有未來超漲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