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間最關注的消息莫過於中國恒大集團的財務危機。今年九月八日,中國第二大不動產開發商恒大集團因為無法兌付四百億人民幣(約六十億美元、1718億新台幣)的到期理財商品而爆發財務危機。
恒大集團財務危機影響層面甚廣,據估計,中國超過一二八家銀行、超過一二一家非銀行機構、十萬名受害投資人與一四○萬買房戶將受到直接、間接影響,甚至可能導致超過四百萬人失業。此外,恒大集團的財務危機也導致國際股市一度重挫,許多國際間知名基金與政府退休基金都有投資恒大集團,包括Ashmore、貝萊德(BlackRock)、瑞士銀行、匯豐銀行、高盛銀行等數十家國際銀行與基金;另外日本政府退休基金也有投資恒大集團債券。
根據恒大集團公布的財報,恒大集團目前雖握有2.38兆人民幣資產,但負債亦高達1.97兆人民幣(約三千億美元、8.5兆新台幣),這包括貸款、債券、信託產品,以及施工積欠承包商與供應商的款項。額度相當於中國全國GDP的2%,約等同於葡萄牙全國的公共債務總額。
恒大債務問題從何而來?
多年來,中國恒大集團一如許多中國房地產企業、建商,透過以債養債、影子銀行融資等方式快速擴張。它們向銀行借貸資金買地、蓋房、賣房,然後再買更多地、舉更多債、賣更多房。只是恒大較其他房地產商操作更高槓桿、擴張速度更快。在恒大集團龐大的資產中,值得注意的是:其所認列的流動性資產包括總計1.42兆人民幣的開發中及已完工待出售的不動產。根據《經濟學人》的分析,這些流動性不佳卻被列為流動性資產的房地產項目組合是由三千億美元負債融資,其中80%是短期負債,因此恒大有著龐大流動性錯配(liquidity mismatch)問題。
中國政府的「三條紅線」政策
自2002年以來,中國房價不斷飆升,其中一線城市房價已經上漲五倍以上;目前北京、上海、深圳與廣州的房價所得比都超過三十倍,相較之下,倫敦的房價所得比約15.7倍,紐約則為10.1倍。
去年八月二十日,中國政府為了避免中國房市泡沫破裂,推出加強控管房地產開發商融資的「三條紅線」政策:
1.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
2.淨負債比率不得大於100%;
3.現金短債比不得小於100%。
三條紅線都踩中的開發商,將視情節嚴重程度限制業者的融資能力。而恒大集團三條紅線都中,首當其衝。
一年來,恒大集團推出增資、分拆業務、請求債務人轉為股東等計畫,並以超低價出售住宅,致力於降低集團槓桿。然而,由於過往所帶來的財務黑洞實在太大,恒大集團的努力仍有其極限。今年六月恒大集團承認有商業本票到期未兌付,七月就發生被中國法院依廣州開發銀行訴請,凍結恒大集團二千萬美元銀行存款。
對國際影響重大?
在恒大集團的債務中約有十檔離岸美元債券,流通餘額約為135.85億美元。面對恒大集團目前狀況,各國主要央行與國際機構官員雖然都保持高度關注,但似乎也逐步形成共識。包括美國聯準會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OECD首席經濟學家布恩(Laurence Boone)均認為恒大集團的債務問題對全球金融市場並未帶來直接而巨大的風險,也認為恒大集團的債務問題是中國自身的問題。此外,國際間亦有共識恒大集團的債務危機無疑會對中國自身經濟狀況帶來負面影響。
對臺灣的影響?
就目前看來,中國恒大集團對於臺灣金融環境的直接影響並不巨大。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中國在推出三條紅線政策後,截至目前為止至少踩中一條紅線的上市房地產開發集團累計高達五十三家(見附表)。這些房地產開發集團均有著與恒大集團差不多的問題:趁著中國房價高漲,透過以債養債、操作過高槓桿來維持、擴張自身發展,也幾乎都有潛在財務黑洞的問題。而未上市的房地產業者的財務狀況可能更為惡劣。
永昌認為,央行、金管會與經濟部應立即針對我國各類業者對中國房地產投資狀況進行清查、盤點。根據金管會公布資料,雖然我國銀行對恒大集團曝險約二十二億新台幣,但那是僅對恒大集團一家的曝險部位,尚未包括其他踩中紅線且具相當規模的房地產開發商,如中國第三大開發商碧桂園、江西地產巨頭新力控股集團,以及中國第六大開發商融創中國等。
這些開發商面對三條紅線的政策壓力,也同樣有著高槓桿、財務黑洞的問題。我國主管機關必須了解臺灣國內對這些開發商的投資、曝險狀況,並擬定後續應對方案。或許躲過恒大危機對台灣影響有限,但我們仍必須為中國下一顆未爆彈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