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台股飆漲,主要因為2020年的需求遞延,加上2021年本來就有的報復性消費,全球經濟復甦速度極快,股市表現自然很好。
台股正經歷「再評價」的過程
但2021年總會過去,市場已經把眼光放到2022年,所以大盤的評價基礎正在從2021年轉換到2022年,其實每一年都會經歷類似的狀況,只是今年特別強烈而已。
我認為台股目前必須要「選股不選市」,中小型股比權值股有機會,此外在低利率環境下,成長股也比價值股好,我們做多的持股也會往這個方向走。
另一方面也有許多產業的營運高峰已經過去,特別是景氣循環股更有感,千萬不能把今年的獲利拿來當評價基礎,因為當你覺得股價便宜時,聰明錢卻不這樣認為。
只要台股能持續站在16500以上,這個盤勢仍然應該偏多操作,因為長線多頭架構沒有被破壞,沒有必要跟趨勢對做;如果大盤跌到16500以下,就要思考如何調整操作策略。
全球仍處於擴張階段 系統性風險未出現
目前市場上比較擔心的事件有三個:
一、中國恒大集團破產事件
二、美國債務上限問題
三、聯準會Taper時程不確定性
其實上面三個事件都不太容易造成系統性風險。
首先,中國恒大集團事件的影響範圍還是集中在中國國內,因為恒大集團債務違約的可能性早在一年前就已經被注意到,所以這一年的時間大部分的機構都已經針對這些高風險的垃圾債提列備抵呆帳,所以對中國以外地區的金融機構實質衝擊不會太大,而是心理面的影響較大。
中國政府也不可能放任恒大集團的債務違約雪球越滾越大,雖然我不認為中國政府會出手相救,但一定會用某種方式讓風險變成可控,大機率是中國人民被當韭菜割。
再來美國債務上限的問題也不大,如同在群組上所說,2011年時美國就已經出現過技術性違約的歷史,甚至讓美債的信用評級被降評,但對於金融市場的影響一樣不大,因為美債作為全球最優質的固定收益商品,根本沒有投資人認為「美國」會還不出錢。
一般來說主權債的信用評級被降評,最直接的衝擊就是該國的債券殖利率會飆升,也就是該國的舉債成本(利息)會上升,會導致該國的財政狀況越來越差,信用評級更可能多次被降評,形成惡性循環。
但美國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美元與黃金脫鉤,基本上美元想印多少就印多少,美元霸權的結構下,通膨會往外輸出,白話來說就是【美國人印錢,全球人買單】。
所以美債上限的議題變成是政治問題,終究會在協商中落幕,當然中間的波折可能會衝擊金融市場信心,但也一樣不會形成系統性風險。
最後是聯準會的Taper更不用擔心,FED這幾年的貨幣政策轉向前都會跟市場做好溝通,不會自己蠻幹,市場雖然期待貨幣政策維持寬鬆,但只要FED能做好溝通的工作,釋出足夠多的前瞻指引,讓市場機制去反應,幾乎不會引發系統性風險。
2022年的產業趨勢
晶圓代工成熟製程的產能沒有辦法馬上開出來,目前的產能利用率也都滿載,因此2022年的產業能見度很高。此外,IC載板有高技術門檻的護城河加持,所以也是明年展望很好的產業。最後是第三代半導體、mini LED、電動車、高速傳輸USB 4.0及低軌衛星等剛起步及富成長性的股票,也容易受到資金青睞。
而消費性電子產品、航運、面板、記憶體、驅動IC的營運動能高峰不是已經過去,就是正要反轉,現階段的籌碼也很明顯比較渙散,需要時間去整理沉澱,如果股票的底部打出來,你一定看得出來,到時候再來考慮要不要入場。
想知道更多財經資訊及產業分析,歡迎投資朋友加入我的群組,在Line上搜尋【@920lttev】以及Telegram上搜尋【money17168】,我都會提供最新的分析師觀點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