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行銷走向數位化,透過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方式來觸及消費者,通路也逐漸轉換成以顧客為中心的形式,但每一步都會因應市場、顧客的不同有所改變,業者應該與時俱進,使用資訊數據、透過AI技術達成最佳行銷。辨識顧客並取得行銷許可以消費者透過社群軟體上追蹤商品清單,進而被邀請至概念店,顧客再藉由體驗行銷,將成果分享至社群,企業主可以得到顧客收藏的商品清單,到後續未來推薦適合顧客的產品通知,讓顧客成為固定的消費群。
重點為影響力行銷與社群媒體的方法,將觸角延伸至潛在客戶,透過顧客自行提供的資料,企業可透過自有媒體建立品牌和顧客間的連結,減少付費媒體成本,另一方面可擴大顧客規模,並且細分客群,當客群資料庫對顧客的市場愈精細,製作及發送客製化內容的獲利也會提高。
在辨識顧客的環節,像是想把握客群且黏著度更加緊密,一定要吸引顧客成為會員,建立良好的會員制度。在行銷可分為自有媒體、付費媒體,自有媒體可透過網路商城、電子郵件、行動服務等貼近顧客,從中也會顯示出顧客的使用數據,例如:商品的收藏數、連結的點擊率,以及可能透過線上服務得到的顧客意見。
在付費媒體中,電視廣告、Google關鍵字廣告等,吸引顧客搜尋。而面對不同客群應該用不同方式,辨識→數量→互動,在不同階段應用方式也不同,才能在不浪費時間與成本的前提下,留住所需客群。
溝通訊息客製化 獲更好回應率
為何要蒐集資料?資料要被使用才能創造價值。擁有更多的顧客資料,能讓溝通訊息進一步客製化,從而獲得更好的回應率。此外,建立資料也可分為網路與實體店面,蒐集完顧客的感受與想法,最重要的就是整合與儲存,有系統的將實體與數位通路中顧客提供的資料集中處理,並有效利用,需符合隱私權與個資的法規。
資料分析與人工智慧,相對於顧客自行尋找,更可能選擇系統推薦的商品,分析顧客的使用情形、時間及客群,透過資料彙整,演算法顯示如何維持高顧客滿意度和低取消率。可以量身打造溝通與服務,運用進階分析方法,讓企業獲得詳細了解每位顧客所需要的洞察,準確預測其喜好與渴望。
人工智慧包含大數據分析的資料為基礎技術,概括各種演算法,鑽研歷史資料,並且正確應用,預測顧客未告知的資訊,透過演算法的模型來協助處理,再進行補充及修正數值達到目標。
從分析到行動,可以根據資料完整度區分客群,挑選適合的模型。最佳的決策,需要優化,以預測顧客行為,參數互動成本,限制條件預算,目標顧客回應率或營收最大化,達成客製化的行銷與服務。
行銷戰術運用 掌握正確時機
溝通與服務可以思考為顧客提供什麼,提高黏著度。預測分析與人工智慧為基礎,推播客製化的行銷訊息,溝通行銷與服務要形成相互的關係,包含辨識顧客、蒐集與分析資料及產生洞察,是漸進式的過程。
行銷可分為以公司為中心與以顧客為中心,公司是伴隨著如季節、重大節慶來進行行銷活動,在特定期間行銷特定產品。顧客則有個生命周期,吸引、成長/發展、維繫,把握時機適時發送訊息,吸引:訊息客製化、感興趣的產品類別、檢視追蹤清單等。發展/成長:顧客基本調查、交易後的後續行動、新款產品/收藏等,這個階段占了最多的方法與重點,需要透過不停的追蹤顧客資料,不斷加強行銷,維繫住一定的熱度,即便曾經流失,透過方法與改善本體,使顧客重新關注。正確的掌握時機,才能將行銷戰術運用於顧客。
績效分析在過去企業多是以全通路角度來檢視,透過網路數據分析,在不同的通路測試顧客的回應,在全通路轉型後,這個績效數字可能有助於將銷售業績從線上轉移至實體商店。
創造全通路的顧客體驗
評量營業額、獲利與市佔率、品牌知名度與認知、季財報等,可得知品牌與產品在市場是否有一定的占有率或顧客量。通路與行銷不外乎人潮、曝光、網站造訪與瀏覽、互動與觸及量,透過分析去進行下個階段的轉化率、提升度。
顧客面指標、即時評量、評量文化、關鍵績效預測為最高水準,正確找出以顧客為中心的關鍵績效指標,並決定哪些指標作為領先指標。各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核心及狀態,為產品、銷售、顧客,先優化並大規模的生產與銷售,維持住品牌形象,保持住製造及銷售的運作與更新,再進行銷售,最後以顧客為中心,創造企業全通路的顧客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