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為錢所煩惱的上班族,都應該訂定自己的「搶救貧窮大作戰」計畫,而本期《理財周刊》更訪問3位理財達人,提供讀者「收入倍增」的作戰方針。理財作家劉憶如、黃國華與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錫,異口同聲指出,愈會賺錢的人愈懂得投資,投資所得占他們的總收入的比重愈高,也都建議上班族可將「領兩份薪水」,即每月投資所得與上班薪資相當,當成自己投資理財的目標。
#@1@#「很多人沒有投資目標,以至於沒有方向感,達成『兩份薪水』是非常好的目標。」張錫不斷強調,別以為這個目標很困難,只要有耐心、循序漸進就做得到,「當你每個月投資所得,達到薪水1/4時,你就打敗通貨膨脹了;如果達到1/2以上,你就打敗失業了。」黃國華態度稍微保守。他主張上班族即便每月「領兩份薪水」,可能還不及高收入者一份薪水來得高,但起碼可以比現在寬裕很多,緊張感可以消失大半,「我不認為每月投資所得達到薪水一半時,可以打敗失業;但是,可以打敗頂頭上司,因為你的收入應該已經超過他了!」然而,達成「兩份薪水」的目標,需要多久時間呢?劉憶如、黃國華、張錫認為,如果遇到好時機,加上個人理財有方,只要3到5年便可達成;就算沒有偏財運,用對方法、持之以恆,大約10年,也可完成此一理財目標,張錫更說:「大多數計畫,總是愈到後面愈困難;這個計畫,卻是愈後面愈容易,因為你的本金與經驗都增加了。」不過,3位專家建議的投資工具各有不同。黃國華主張,買股票最能培養理財技能,是達成「兩份薪水」的最佳管道;劉憶如相信,房地產是人人可學習的方法,而這方法不但簡單,而且可以不斷複製;張錫則表示,一般上班族不是財經專家,投資房地產、股票所需專業知識太多,還是購買基金最穩當,如果能定期定額投資更佳。
#@1@#「上班族理財,應該分成兩個階段,一是25到35歲之間,這時理財重點,在於培養專業能力、人脈關係與理財知識,而最大的禁忌是,借錢去玩股票。前兩者可讓你提高薪水,後者是為35歲後投資做準備。」剛滿40歲的黃國華,曾當過證券公司的職員,靠著豐富的投資收益,擺脫朝九晚六的上班生活;原本,只想當個沉默的投資者,卻因在自己的部落格貼文章,由於分析股市神準而暴紅;他直言,不到35歲的上班族,很難靠投資達成「兩份薪水」的目標,「還不如去兼差與省吃儉用,儲備進軍股市的第一桶金。」「35歲後,才真正需要理財,因為大多數上班族到了這年紀,可能會結婚、生小孩、買房子,支出會『突飛猛進』,沒有投資收益的挹注,生活可能會左支右絀;當然,你可將投入股票的年齡提前。」黃國華將上班族投資股市的第一桶金,分為高標、中標、低標,高標設在200萬元,中標則約為140、150萬元,低標則是80、90萬元。「本金高低會影響達成目標的速度,如果本金有200萬,要達成『兩份薪水』就很容易;但沒有太多人能在35歲時存到這麼多錢;不過,80、90萬元就相對簡單,可是要天時、地利、人和等條件都絕佳,才能完成理想,可以視為投身股市本金的低標。」黃國華解釋,天時指的是進場時間,地利指投資哪種標的,人和就是自己的技術。
#@1@#黃國華本身就是幸運的例子。1996年,黃國華還是月薪3萬多的上班族,當時才29歲的他,靠著省吃儉用儲蓄了80、90萬元的投資基金;當年正值首次總統民選,中國在台灣海域發射飛彈,造成台股大跌,他大舉買進許多大跌的股票;沒多久,這些股票大幅回漲,讓他在上班的第4年時,便已月領「兩份薪水」了!「別以為天時很難等,台灣股市平均3年一次景氣循環,投資者可以平心靜氣地等;此外,天災、人禍之後,都是買股的好時機。說句實在話,並不是我愛唱衰,從來沒有一年,台灣從年頭到年尾,都是風調雨順的。」黃國華奉勸投資者莫太心急,好的天時永遠存在,過去有921大地震、中國發射導彈危機、911事件、SARS風暴;今年,美國次級房貸股災與印度股市股災,都是買股的「好天時」。「上班族要達成『兩份薪水』,我認為買股最適合,而不是基金。買基金是叫別人幫你賺錢,根本學習不到理財的知識。」黃國華表示,很多基金只交代投資了哪些類型的股票,投資者甚至查不到明細,而他觀察發現,宣揚基金好處的,一大半自己在賣基金的;他笑著說,這番話可能會得罪所有基金經理人,但還是不得不說。黃國華強調,同樣賺5萬元,買基金的人並不明瞭基金經理人如何操盤,但買股票的人卻可學習到產業知識與趨勢,就算今日賠了錢,也可買到寶貴的經驗,而這些經驗將是未來投資致富的基礎。
#@1@#「我開始投資房地產後的第3年,就達到『兩份薪水』的目標了。」理財作家劉憶如,原本是電視台記者,靠著買賣房地產與當「包租婆」而致富,現轉行成為專業投資者與作家。她建議,想投資房地產的租屋上班族,可以把房租先轉換成房貸,「如果你每個月要繳1萬2千元的房租,還不如買一間月需繳1萬2千元房貸的房子,這樣經濟不致發生問題,又可走出投資房地產的第一步。」劉憶如表示,賺得房屋頭期款的方式,不外乎「少花多賺」,但只要存好30、40萬的本金,便可開始進行房地產投資,「林口有些預售屋,如果你銀行信用夠好,就只談到這個價碼的頭期款;如果你願意,還可用第一間房子,賺一些小錢。」劉憶如以一位上班族朋友的真實故事舉例,說明即使月薪只有3萬元,一樣可以當「包租公」、「包租婆」。這位上班族原本在台北市租屋,每個月房租就是1萬2千元,後來決定到林口買房子,面積大約27、28坪,每個月要繳1萬8千元貸款,她將主臥房整理成套房,以每月6千元出租給在林口長庚醫院上班的護士,如此算來,她每月同樣花1萬2千元,卻可擁有自己的房子,而且正在累積買第2間房子的本金。
#@1@#「千萬不要忽略小錢,省不了小錢,就賺不了大錢,我現在還自己粉刷房子。」劉憶如指出,除了將主臥室當成套房出租外,還可將停車格出租,將省下的錢投資基金、股票。她第一次買房子,便將停車格以每月4000元租給鄰居,也開車上班的她則到較遠的地方,以1500元租另一個停車格,「這樣做,不但逼自己每天走一段路運動,每個月還可多出2500元,只要再節省個500元,每個月便有3000元的閒錢可以投資。」「只要買了第1間房子,就很容易有第2、第3間房子,可能只要5年,便可達成『兩份薪水』的境界。」劉憶如建議,投資者可以盡量節省,包括自己粉刷牆壁、使用二手家具,或運用「理財型房貸」,能快速累積買第2棟房子的頭期款,快速買到第2間房子,再將房子租出去折抵房貸,或適時賣出賺取價差,累積繼續投資房地產的本金。「不要有城市比較好的迷思,例如一定要在台北市買房子,好租、好賣、生活機能要齊全最重要,台北縣許多地方的生活機能,都比台北市好得多。」
#@1@#現在住在桃園縣的劉憶如,最喜愛大學附近或上班族群聚的地點,她在中壢市中原大學、台南市成功大學附近購屋,很快便租出去,也曾在南崁買過房子,由於此地是機師、空姐租屋的最愛地點,讓她租客不斷。劉憶如建議,想以房地產為理財工具的上班族,除了平時多看屋,還可將休閒旅遊跟投資合而為一,看多了就會對行情、地段十分了解,獲利的機會與可能性更高。她自己外出旅遊時,如果發現有貼賣房子的紅字條,便立刻打電話請屋主帶她去看屋;高鐵開通後,台灣西部成為一日生活圈,也讓她的看屋範圍,從北部拓展到了南部。
#@1@#「買賣股票、房地產,都需要很專業的知識,一般上班族很難具備這些知識,還是買基金最穩當,讓專家為你操心,又何必那麼累呢!」張錫語重心長地說。他最擔心上班族自認是理財專家,不但沒達成「兩份薪水」的目標,倒有一半甚至更多的薪水被套牢,而且買賣股票、房地產要花很多時間研究,這些時間成本難以計算,「如果把心情起伏的成本算進去,那就更不一定划算了!」張錫指出,購買基金成本很低,而且適用於所有人,即使上班族每個月花1萬元進行定期定額買基金,即使年報酬率只有10%,以單利計算,第一年每月報酬就有1千元,第二年每個月就有2千元,「最緩慢的速度是20年後,你每個月就有2萬元報酬。事實上,累積的速度一定比這快得多,因為有複利相乘的效果,一般來說,只要10年就可達成『兩份薪水』的目標。如果你的年投資報酬率到達20%,或每月投入的金額更多,那麼時間又可減半。」「我建議投資者買亞太或新興市場的基金,可以快速達成夢想。」張錫指出,明年美國經濟成長率大概只有2%,但中國、印度等的經濟成長,卻仍可維持8%以上。他更翻出據數指出,現在全球產業總市值約有60兆美元,亞洲約占20%,20年後,亞洲產業產值將占全世界的40%,不過由於整個經濟的規模擴大,亞洲經濟未來20年的成長,將高達4倍,而非2倍。「不過,要買亞太基金,要記得購買不含日本的基金,否則整體績效會被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