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被外資圈評估為「最安全」的企業第3季財報周,最後卻同時出現「宏達電(瑞銀證券)、聯電(花旗環球證券)、鴻海(港商麥格理證券)、聯發科(美商美林證券)」等4檔重量級權值股投資評等遭賣方(sell side)分析師調降的情況,爆出台股最大冷門,也成為國際資金調節台股的主要原因之一。不過,誠如港商里昂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鄭名凱所言,他不認為美國年底旺季需求變數會對科技股造成什麼衝擊,綜觀分析師調降宏達電、聯電、鴻海、聯發科的原因,並非基於「需求減緩」的因素,主要是著眼於投資價值考量,鄭名凱甚至認為,新興市場的需求已足以撐起科技股一片天。
#@1@#所謂「物極必反」,這是美商高盛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金文衡在判斷股價是否漲得上去的主要關鍵,套用在這次聯發科第3季財報可說是恰如其分。美林證券半導體分析師程正樺表示,聯發科第3季每股獲利11.62元,比他預估的10.73元要好,淨利率44.4%也優於他原先預估的41.7%,這些都完全反映在先前大漲的股價裡;但讓股價能否繼續漲上去最大關鍵,也就是第4季營收展望,卻是完全讓大家失望,已無法讓本益比進一步獲得提升。聯發科與宏達電爭奪股王的戲碼,一直是台股指數能突破前波9807高點的最大支撐力量,隨著股價一路漲上去,外資圈對聯發科第4季營收成長率預期也節節高升,從原先的持平、到可能成長5%、10%,更誇張的是,還有人喊到15%,瑞士信貸證券半導體分析師張幸宜實在看不下去,在聯發科法說會前先打了一劑預防針:「第4季營收成長率若持平是很正常的,若達5%則是非常樂觀。」沒想到,法說會結果大出外資圈意料之外,不但張幸宜保守的5%第4季營收成長率預估值守不住,竟可能下跌10%~12%,數據一出、輿論一片譁然,因此,股價怎麼上去就怎麼下來,在美林、美商高盛、港商德意志、瑞銀證券聯手調降投資評等的帶領下,股價隨即被打回原形,也就是該有的合理價位。
#@1@#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股王宏達電身上,差別僅在於第4季營運展望並沒有讓外資圈感到失望,而將宏達電投資評等調降至「中立」的瑞銀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謝宗文認為,宏達電股價在新產品Touch推出後共漲了56%,也確實將新產品的利多反映進去,但由於宏達電第4季20%的營收成長率預估值並不吸引人,儘管毛利率有可能跟第3季差不多,約在37.9%左右,但營業費用率可能拉高到11.5%,不但抵銷掉毛利率成長,營業利率也可能僅有26.4%,低於市場的預期。雖然宏達電不若聯發科同時遭4家外資券商調降投資評等那麼慘,但畢竟瑞銀證券對買方(buy side)客戶具有呼風喚雨的能力,復以高價股股價連動性非常高,假設聯發科股價走疲,宏達電恐怕也獨木難撐大局,勢將加深台股上萬點的難度。不過,聯發科與宏達電投資評等遭調降,在外資圈也不至於大驚小怪,最讓市場感到震驚的,莫過於麥格理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張博淇將鴻海投資評等與目標價分別調降至「中立」與200元的投資建議(call),當然,鴻海股價隨即大跌。
#@1@#外資圈賣方分析師有個慣例,遇到台積電與鴻海這種企業規模已大到一定程度的個股,為了表示最起碼的「尊重」,營運展望再怎麼看不好,投資評等大概都不會直接調降到「賣出」,因此,調降到「中立」的建議,其實已不言可喻,尤其是有郭台銘當看板人物的鴻海,以歷年來所繳出的成績單來看,幾乎從來沒有失言過,也讓張博淇的建議多了那麼點挑戰性,以過去1個月喊進華碩與宏碁的準確性來看,客戶也在觀察,張博淇能否創造「大三元」的成績。當然,張博淇調降鴻海投資評等是有他的邏輯,主要可分為以下三項:一是筆記型電腦取代桌上型電腦的速度已經越來越快,這對桌上型電腦戰營收比重高達45%的鴻海極為不利;二是鴻海集團過去享有的獨特手機經營模式,在比亞迪(BYD)與偉創力也開始複製後,已不再享有過去的優勢,也就是說,諾基亞與摩托羅拉等一線手機大廠不見得非選擇鴻海集團作主要合作夥伴不可;三是營業成本占營收比重已降到1.9%至2%的低點,未來幾乎已無太大下探的空間。張博淇指出,不僅鴻海營業成本占營收比重已經降無可降,富士康(FIH)也降到2%至2.5%,在經營模式由EMS轉型到ODM的過程中、是亟需研發經費的投入,未來營業費用增加的速度能否起碼低於營收成長速度,是很有疑問的。不過,張博淇認為鴻海依舊是鴻海,只是營收成長能否如公司預估的3成,甚至是同業(IBES)所預估的30%至35%,確實值得觀察,因此,未來鴻海將有投資價值遭調降(de-rating)的風險,不如把資金轉移到華碩、鴻準、群創等個股。
#@1@#最後是花旗環球證券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陸行之調降聯電投資評等的邏輯,主要可分為以下四點:一是不同於其他晶圓代工與IC封裝測試業者第4季可繳出2%至5%的營收成長率,聯電卻下滑10%,顯示與台積電在65奈米技術差距已拉開;二是與大多數晶圓代工業者一樣,資本支出回收率為負,而這點也是他先前調降台積電投資評等的最主要原因;三是聯電2008至2009年的營業獲利在4大廠中僅占7%,但市值相對於其他晶圓代工族群卻享有12%溢價(premium)幅度;四是未來資本支出調降是因為需求不好,而非自我調整(discipline)的結果。由於聯電減資以後被外資圈評為「完成階段性任務」,搭配台積電明年將大幅削減資本支出避免供過於求的利多題材,國際資金短期內可望從聯電流向台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