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思想家韋伯(Max Weber)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一書中,主張資本主義應源自於基督教新教刻苦的精神。韋伯的論點被不少學者引申演繹,認為資本主義過去無法在中國生根發芽,最大的阻力便是以「重義輕利」的儒家思想,唯有將儒家思想丟入歷史的灰燼,中國才有可能完成現代化工程。然而,李光耀卻用儒家思想為根本,將島國新加坡打造成最具競爭力的商業國家。晚近於中國紅火未歇的「晉商學」,證明在明、清兩代引領時代潮流的山西商人,其商道也以儒家精神為南針。於是,愈來愈多人反省,儒家思想是否遭到誤解,其是否正是開出不同於西方的資本主義風貌的內在底蘊。甚者,明、清兩代中的晉商,不乏敢為天下先的秀異卓絕之輩,這些商人的一生,比王陽明、海瑞等儒家知識分子,更有血有肉、形象鮮活、表裡如一,他們在商場上實踐了眾多腐儒所難以企及的夢想,而即便被認為最崇尚仁德、講信修睦的李明性,開創性都遠遠超過同時代為八股文所苦的儒生。
#@1@#李明性約為明代正德、萬曆年間人,家裡原是讀書世家,堪稱小富之家。不過,李明性的父親李讓樂善好施、慷慨成性,大哥李明善遠在河南省宜陽縣當縣丞,縣丞只是個薪水微薄的小官,李明善也不懂得治生理財,導致李家家境日益貧困;由於二哥早逝,排名第三的李明性決定一肩承擔家計,即便自幼便嚮往仕途,仍然棄學從商。李明性經商前,曾向父、兄表明心志,他感嘆身為「六尺男兒」,雖沒有耕田的力氣,但總不能倚賴家庭的照顧過生活,說完後便從家中帶著一些資金,遠赴外省做生意。李明性主要活動範圍在陜西、甘肅兩省,當時交通十分不方便,兩省夏天酷熱、冬天嚴寒,加上位處明帝國邊境,經常受到外敵騷擾,大多數商人都視為畏途。但李明性卻毫不畏懼,甚至徒步前往秦、隴各城鎮,有時連一個同伴都沒有,但每次都能化險為夷。
#@1@#由於李明性精明能幹,善於掌握貨品價格高低變化,屢屢能低買高賣、超越同儕,不到幾年,便累積了驚人的財富,躍居明帝國西北有數的大富商。然而,李明性成為富商後,並沒有就此過著奢侈糜爛的生活,依然孝順父母、尊重大哥,還將第二個兒子過繼給早亡的二哥,更積極為故鄉鄰里主持公道、救急濟貧,親友、鄰居如果經濟上發生問題,他也常主動提供援助,還唯恐自己照顧不周。因此,李明性大善人的聲名遠播,向他借錢的人也愈來愈多,不免有人欠債不還,或是拿家中的田產、地產抵押,當他發現借款人真的窮到還不出錢來,他便將對方找來,將欠債一筆勾消;而當他發現抵押債務的田產、地產,遠遠低於市價,他既不生氣,也不會找當事人算帳。李明性雖然沒有教書,但他卻深深影響了家族、鄰里的晚輩,這恐怕是他科考入仕也做不到的。有一次,附近有一個少年潛入李家偷竊,李明性雖然知道何人所為,但卻一直隱忍不聲張,這個少年為李明性的威嚴所震懾,最後主動在夜裡跑來向他認錯,李明性沒有責備他,只要求他從此改過自新。
#@1@#不過,李明性待人寬、律己嚴,對子姪、族人要求極為嚴格,族人對他既敬且畏。李明性自己半途休學,所以希望子孫可以代他完成夢想,對他們學業敦促相當嚴格,他的兒子與孫子後來都考上舉人,而族人中有人打著他的名號在外放高利貸,他也絕不姑息,不但將族人叫來責罵,還將其持有的債券全部撕毀。李明性飽讀詩書,但崇尚儒家正宗,對陰陽學說、怪力亂神敬謝不敏。當他的妻子梁氏身亡後,準備葬在他墳墓預定地的右方,在喪禮舉辦前,不少江湖術士勸李家人,這將對李家後代不利,但李明性完全不為所動,正色地說:「李家子孫是好是壞,只跟他們自己本身的德行厚薄有關,跟我夫人墓穴的方位有什麼關係!」最後,依然照原定計畫舉辦喪禮,而此事也讓李明性獲得更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