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商業溝通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簡稱IABC)所做的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美國勞工認為職場上有不道德的行為。而,對員工、顧客及廠商說謊或公然說謊,是報告上第二大最常犯的過錯。說謊的問題,從組織底層到高階都存在─小自履歷表及面試,大至回溯股票期權日期。而美國證管會(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簡稱SEC)則擔任制裁的工作,它會送出數百封的信件給各家公司,要求它們對大眾說明實情─解釋財務數字後面的意義,並詳加解釋任何對公司財務有重大影響的事件。許多人眼見著同業及競爭者蒙受牢獄之災,或被課徵高昂的罰金,便清了清鯁在喉嚨的話語,既不承認也不否認模糊的財報中是否有不法行為,決定要和解並支付罰金。
#@1@#政客也好不到哪裡去─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皆然。你記得柯林頓在面對大陪審團時,對於「is(是)」的定義所做的經典供詞嗎?律師:對於班奈特先生是否知道您與陸文斯基小姐的關係,「與柯林頓總統沒有任何方式、情況或形式的性關係」的聲明,完全是偽證,是嗎?柯林頓:這得視「是」這字的意義而定。如果「是」意味著「就是這樣,從來並沒有,現在也沒有」─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但假如它只意味現在沒有,那就是完全真實的聲明。在2002年4月25日所發布的新聞稿裡,泰科(Tyco)公司的執行長丹尼斯.柯茲洛斯基宣布了每股損失9毛6,他說:「我很失望,我們10年40季以來不斷努力改善,但卻失敗了。雖然毛利符合本季的預期,但我們沒料到這一季的稅率提高了。」他並沒有使用「損失」一詞。想到後來柯茲洛斯基被抓去關,我想,扭曲的詮釋已是他的習慣。你成為溝通者的挑戰,就是要在失去控制的「詮釋」文化裡重拾他人的信任。幾個月前,我走進家附近的體育用品店,想買一些慢跑短褲。我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只是不知道它們放在哪裡。當我進入店裡某一區後,第一個店員機械似地上前接待:「需要幫忙嗎?」我將需求告訴他。「那不是我們這一區的,請到走道另一側看看。」他指出方向。我穿過走道,過了一會兒,我又走回去找他。「那一區看來沒有人在,你可以幫我看一下慢跑短褲放在哪裡嗎?」他嘆了一口氣,隨著我穿過走道。「我不是負責這一區的,我找看看有誰可以幫忙。」他帶來一位經理。「先生,」經理說:「有什麼可以幫忙嗎?」我告訴她我要的短褲樣式及編號。「我們有的產品都在架上。」她拿出庫存盤點表,我瞄了一眼,就走出店外,回家上網,向另外一家公司下單購買。「需要幫忙嗎?」在許多組織中已經變成一句言不由衷的話─顧客可感覺得到。這種不真誠的言語都是詮釋、謊言及好意的一部分,它造就文明,但也創造了個人的信任危機。
#@1@#一年有好幾次,我會面對人力資源專家演講。在這些課程裡,參與者會有機會(當然,以匿名方式)分享他們組織所說的一些謊言─由於他們私下會和一些高階主管進行機密談話,所以都很清楚實際狀況是怎麼回事。下面是一些最常提到的狀況:「公司合併,並不會害大家失去飯碗。」(實情:已經計畫要裁掉不必要的部門。)「今年沒有人加薪。」(實情:高階主管得到大筆獎金。)「我們都要努力縮減今年費用。」(實情:外訓會議、旅遊、獎金及給低層員工的津貼減少了,但高層主管的部分沒有任何變化。)「人是我們最大的資產。」(實情:但我們不信任、不訓練員工,也不聽他們的聲音。)「訓練是第一優先。」(實情:我們才不想花錢或花時間。)「在新的薪資/福利制度下,你們得到的會更多。」(實情:公司會更好,所以你的飯碗可捧久點。)若說這些組織發現自己難以恢復員工的信任感、留住員工及實現目標,還會有人驚訝嗎?當別人在我們面前撒謊時─即使不是針對我們─我們就會對他們失去信任。
#@1@#例如,你聽到老闆在其他夥伴的佣金數字上,對策略夥伴撒謊;你的客人應該要出席一場公司出錢的工業會議,但你卻看到他蹺了幾個議程,跑去和老朋友打高爾夫球,還打電話回辦公室,描述貿易展一整天的交流是多麼愉快;你知道是上司所引發的混亂導致案子延遲─但在呈給副總裁的每月報告上,她卻將案子的延誤歸咎於「供應商的問題」。即使你不是犧牲者─也會讓你在聽到其他事實時,打出問號。沒有實現的客戶承諾、個人沒有誠意的表現、管理階層不會實現的陳腔濫調、背後的謊言─這些都是建立信任感的障礙。如果人們對網路資訊的信任比對自己的領導者還多,我們還有什麼好驚訝的?在大欺騙的時代,說出真相才是革命性的舉動。建立信任需要時間,但它卻可能毀於一旦,且要花上很長的時間來修復。如果人們無法溝通,那是一種恥辱;而如果那些無法溝通的人是你公司的經理,那將是一場災難。─《財星》(Fortune)
#@1@#如果人們認為你不值得信賴,那你的話就無關緊要。而整天躲在電腦後頭,老是透過電子郵件及網站溝通的人,是很難建立起信任感的。通常,下面這5項因素會影響人們決定是否要相信你:1.外表─你的外貌及體態,如衣著、打扮、肢體語言。2.語言─你的遣辭用字,以及表達自己的方式。3.討人喜歡的特質─你的個性,還有你與其他人相處時所創造的「化學作用」。4.人格─你的價值觀及正直程度。5.才能─你的技術及過去的成果紀錄。能力事關重大─人們希望相信並追隨贏家。他們在決定是否要相信你時,會仔細地思考一些問題,就如一首老歌歌詞:「如果你如此聰明,為何沒有錢?」另外,人格對於人們決定是否要聽你的話,也有很大的影響─事實上,這或許是決定性的因素。除了能力及個性,我們會將注意力放在信任感的其他3個特質:外表、語言及討人喜歡的特質。 律師告訴客戶,該如何裝扮才能贏得陪審團的好感;如果戲服不對,製片人就不想拍攝電影;賺進大把鈔票的顧問,會指導主管該如何穿著,才能獲得華爾街分析家的信心,並爭取投資者。風格及合適性不斷在改變。假如這些日子以來有所謂的流行規則,那規則就是「百無禁忌」。問問身邊的人,在特殊的盛會該怎麼穿才恰當,你可能會聽見他們回答:「別擔心,你會看到無奇不有的打扮,穿你想穿的就可以了。」但這種想法不只會限制你的職業升遷,如果以此做為長期的裝扮原則,也會毀了你的可信度。
#@1@#所以,該怎麼穿呢?有3個提示:打扮得有自信、舒適,並能掩飾自己的缺點。我並不是說你可以穿著睡衣,或讓髮型過於「自然」,導致你每次搖頭時,頭髮都會掉到臉上。但你也不想要因為服裝或髮型而坐立不安吧,畢竟,你的心思應該放在傳達訊息上。移除你跟聽眾之間的藩籬。不要在海灘的度假勝地,大夥兒都穿著T恤時,你卻穿著3件式的西裝現身。而若客戶所處的文化認為,除了西裝,其他服裝都代表不敬或傲慢時,也請別穿得太過隨意。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要表現得很成功。盡可能地穿得有質感。
#@1@#語言也可以展現或是擊垮你的可信度。要讓人家聽你說話,你得讓人們喜歡你。你必須要創造「化學作用」,在經理與屬下之間、在專案領導人與團隊之間,或與上司、顧客及策略夥伴之間。人們會相信他們喜歡的人─這不是什麼新鮮事。在訓練演說者的課程裡,人們學到,在分享成功的故事之前,要先說些失敗的例子。通常,比起那些成功者,聽眾對於那些掙扎奮鬥的人更有共鳴。假如你擔心自己的孩子會不會交上壞朋友,不能安穩地從高中畢業,那你可以說出來;如果你的岳父在假期周末快把你逼瘋,你可以在周一早上與同事分享心情,讓大家知道你們不是童話故事裡的佳偶,這並不會帶來什麼問題。如果你失去一位顧客,可以後悔,但不要找藉口。如果你趕不上交期,請修補損害,趕快趕上進度。如果你忘了付款,即刻付款,並補上利息。如果你犯了錯,坦承並改正。如果你誤判別人,道歉並彌補。人們比較喜歡與人,而不是機器交流。當你與同事溝通時,別害怕讓他們知道你人性的一面。即使是最低程度的禮貌,也能點燃製造化學作用及建立友善所需的火焰─當你走進辦公室後,說聲「哈囉」的禮貌;讓別人事先知道你將延長缺席時間的禮貌;讚美那些房間、空間及設備預定政策的禮貌;對於別人的幫忙,表達「請」、「謝謝」及「不客氣」的禮貌。
#@1@#值得信任的溝通者會以各種方式來顯示自己的謙虛:他們傳達主要的訊息,然後讓其他人發揮,而非總是自己站上「舞台」。他們透過解釋、傳遞及採用別人的目標及倡議,讓別人覺得自己很重要。他們聽取別人的意見,並認為該項意見值得回應(而除非他們計畫要參考別人的意見,否則不會提出要求)。藉由尋求他人的協助、合作及接受,他們能夠刺激別人。不說自己的故事,改說表現傑出者的故事,藉此分享了鎂光燈的焦點。藉著述說其他領導者的成功故事,他們分享了領導者的角色。他們會注意並感激其他人的努力及成果。你的外表、語言及討人喜歡的特質,對於別人是否接受你的意見有很大的影響。假如你的意見沒辦法讓人們聽進去、假如你無法激起你想要的行動,或許這是你個人問題造成的。
#@1@#持續使用冗長複雜的文字,只代表兩件事:1.你學識淵博2.你不知道怎樣的溝通方式才是最好的。──威爾.康威(Will Conway)很抱歉我要說句老生常談,但你的一言一語的確代表著你這個人。你在客戶或同事之間的聲譽通常建立於單向的互動上。假如其他人代你接電話、回覆郵件或寫報告,客戶或同事會憑此建立對你的印象。你的確有想說的重點,對吧?目的呢?在各種溝通模式─無論是演講、郵件、報告、會議、自助餐廳的海報,或商展的招待室裡,必須明白自己溝通的目的,是要通知、說服、鼓勵、指導、稱讚、警告、娛樂、介紹、克服障礙、回應擔憂,還是回答問題。一旦你決定了真正的目的,便可以用一句話來作為說明準則。所以,我的重點是什麼?請花點時間構思令人難忘的訊息。請將「願景」、「策略」及「精神」等觀念,轉換成具體意象。如果你書寫或說話的對象不只一人,那你使用這些模糊抽象的名詞,人們對於下個禮拜該進行的事情就會出現不同的想法。不只是職位較低的員工會希望你能提供更具體的意象。政治候選人在宣傳政見時因語意模糊所招致的批評,跟他們在爭議問題上引發的批評一樣多。人們需要明確的意象。
#@1@#利用精心挑選的故事讓大家掌握你的重點,但另一方面,可不要在3分鐘內舉了100個故事,讓每個重點看來都微不足道,要確定這個重點值得舉例。在建立訊息時,請仔細思考:你的目的是要維持人們的印象及帶來影響嗎?假如答案是肯定的,請依此建立、形塑及傳達訊息。我不是要鼓勵你變成搞笑演員,只是要你別太嚴肅。假如搞笑故事可以帶出你的重點,那就試著利用;假設小笑話可以說明一切,不妨說看看;如果周日的漫畫欄的訊息是你想表達的,可以拿來活用。幽默可以博取注意力,讓人聆聽、提升活力,也能讓人們耐心地聽到最後。
#@1@#無論是好消息或壞消息,有能力的溝通者明白切入重點的價值。人類登陸月球第一句話:「寧靜海基地,老鷹號登陸。」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法國淪陷時,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的第一句話:「法國傳來了很不好的消息。」布希總統在911事件之後立即發表的演說,開頭是:「現在美國正處於艱難的時刻……今天美國發生了一起國家悲劇,有兩架飛機撞上世貿中心。這顯然是一場針對美國進行的恐怖攻擊。」先簡單扼要地陳述主要訊息,抓住聽眾的注意力,接著再詳述細節。請再想想看,多數的狀況裡,別人會問你問題,就是因為認為你是專家─具有正確專業知識的專人。他們想要的不是「事實就是這樣,謝謝您,女士。」他們想從你這裡得到的專家建議─在考慮他們的背景、目標、提出的問題,以及應該要問卻沒問的問題後,你會建議他們怎麼做,以求達到目標呢?
#@1@#當你去看醫生,你希望醫生給你診斷報告及X光片時,能順便給你意見嗎?當你去找會計師,你希望看到的只是數字,還是他能告訴你哪些可抵稅,哪些不行?當你跟財務顧問聊天,你希望得到的只是一份投資組合投資率報告,還是對方能針對各種投資選擇提供適當的意見?不要只是帶著問題,丟到對方的門前,好像在說:「在那裡!我已經完成分內的工作了!」假如你是最了解問題,並且擁有最多資訊可以提供的人,那請給予一些行動建議,讓其他人能夠更接近解答。假如你是身處壕溝戰鬥的士兵,你對於其他可幫忙的人,會提出什麼建議?請將下個行動與問題都說清楚,這樣別人當然會視你為領導者。無論是走進會議室或客戶辦公室,請準備好陳述自己的觀點或提供建議。將那當作你可以貢獻的主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