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濟數據預期內需消費市場會是螺旋性的成長,這個數字有點諷刺,在2021年第二季及第三季內需市場如此辛苦的情況下,經濟仍是成長的,大多是依賴外銷高達二位數的成長率所帶動。2022年經濟會受到一些情況的衝擊與干擾,也有極佳的機會點,業者在創業時千萬不能單憑過去的經驗埋頭去做,必須要抬起頭來了解國際趨勢及經濟產業的脈動,跟著目前的市場趨勢,同時放眼未來,才能夠順利迎接商機。
國際運輸的短缺跟斷鏈,龐大的商品需求,造成港口海關塞港進貨成本大幅提高,是故通膨在短期間似乎無法解決,輸入性通膨的狀態,由於進口及製造成本提高,業者若只以低單價低利潤商品勢必非常難以生存,一個高單價高利潤為王的時代,順利經營的同時,必須保持靈活的變動性,市場定位、通路整合、行銷串聯、永續經營,成為有價值的商品,擁有多國海外避險市場,是目前業者必須面對的關鍵課題。
未來情勢更險峻
2021年是很特別的一年,疫情打壞了原本的步調及年增率,讓許多內需產業措手不及,民間企業及政府都臨機調整應對,以最大的支援及努力,讓市場回復均衡常態軌跡,未來一定更加險峻,個人/企業及政府更須隨時調整修正。
2022年的變動將會非常大,台灣綜合研究院在2021/12/25舉辦2022年台灣經濟展望論壇,「隨疫情趨緩與政府振興方案作多,消費遞延與回補效果開始顯現;股市表現維持相對高檔帶來的財富效果;軍公教加薪與帶動民間企業響應,對整體消費成長均有助益。」
「民間投資方面,政府『投資臺灣三大方案』總投資金額迄今已逾新臺幣1.5兆,提前達標,未來政策將朝向加碼與延長方向進行,擴大台灣下一波的經濟榮景。」「國際貿易方面,受疫情制約的國際需求、供應鏈瓶頸、貿易轉單效果與能源價格攀升等影響遞減,2022年外需市場表現將逐漸正常化。」
實際來看,2021年是變動很快、很辛苦的一年,第一季(一至三月)大家都滿樂觀迎接新的一年到來,但到了第二、三季(四至六月、七至九月)不幸遇到疫情爆發,整個市場幾乎進入停滯,許多傳統業者開始需要數位轉型,一定會面臨挑戰,不論是走向大型電商或自媒體社群。
第四季(十至十二月)原以為會好轉迎接報復性消費,又遇到通膨,由於貨幣寬鬆政策,貨幣貶值更加有利出口,加上政府財政擴充政策,出口帶動內需,市場呈螺旋式成長,在有效度上貨幣寬鬆大於財政擴充,增加所得及國家外匯資產較有效力,所以出口外銷是重中之重,利用虛實線上線下融合,以及國際市場經營的趨勢,擁有國際進出口市場及虛擬社群資料,就是現今獲利的關鍵優勢。
在現今疫情及保護主義的國際情勢下,每個國家都需要進口及出口,但是又擔心技術市場被模仿,台灣在這個中美衝突情勢下成為關鍵的國際運轉角色,歐洲、日本、韓國及泰國成為最佳商品研發出口國,中國及泰國除了是製造鏈外,也成為內需及東協區域的市場,如何善用現今優勢及機會跨國移轉就是國際經濟市場最大贏家。
線上線下數據整合
企業需預估2022年的經營如未來的(台灣及其他市場)產業趨勢、國內外市場的串聯與變化、經營業績數據與財務狀況、新法律規範如何應對、賣場通路要如何選擇、商品的組合與搭配要如何有效、向外推展,多元媒體與行銷規劃,不論銷售的是實體商品或虛擬勞務都需要了解行銷這件事,在銷售商品前,就了解TA需要什麼。
2022年的行銷走向另一個階段。電商行銷的數據觀念相當重要,收集並利用這些數據的經營是有邏輯的去推廣,線上虛擬與線下實體的資訊整合,業者需先從線上的虛擬社群來接觸到消費者,後續才有辦法在線下實體進行交易。當然,只有這樣是不夠的,必須要走向OMO的整合,才能在達成交易的同時了解到TA究竟是因為什麼樣的方式來看到資訊,什麼樣的資訊吸引到客人並且達成交易的目的,這些數據資料對業者來說非常重要,更可作為未來後續經營方向的調整與修改。
2022的創業及其企業經營就是檢視2021展望修正調整,迎向高變動性風險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