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的農業,都是無比沉重的包袱。或許正是為了拯救台灣的農業與農民,「農業基本法草案」本周三送進了立法院。但這個快馬加鞭趕出來的草案,號稱是基本法,卻一點未能觸及台灣農業與農民問題的根本,反倒是頗符合台灣的流行風潮,只知繞著錢打轉。行政院當初審查的版本,就滿篇只見一個錢字;從打算背逆時代潮流,為農業預算設定一個不可跌破的占政府總預算的下限,到協助融資、強化信用保證制度、補助信保機構以協助經營者取得所需資金,彷彿只要狂撒鈔票,一切問題都可迎刃而解。一向善體選民心意的民意代表,見此良機,豈容錯過?民進黨的立委們看到政府要撒錢討好農民,更是打蛇隨棍上,漫天開出難以置信的價碼。除了上述這些給錢的辦法一個不少,同時提出的3個版本更是各顯神通。政院版的預算下限被主計處以後果堪虞打了退堂鼓,民進黨立委們乃慷慨鼎助,從最低8%喊起,10%還不夠看,至少要15%方能示對農民的關心,此之不足,再外加附送一個1500億元的農業發展基金,或是用地與產銷的租稅減免。
#@1@#這一群宛如聖誕老人的慷慨施惠者,必能擄獲不少農村的選票;但農業問題的病灶若不能從根本解救,占國內生產毛額只有1%上下的農業,卻是一個再多公帑也填不滿的無底洞。最可哀的乃是農民;眼見前途茫茫,青壯者早已離去,後繼無人,就只剩白髮老農夫婦櫛風沐雨,苦守著每年收益連勞動成本都難以回收的農地,還要看上天臉色,不是穀賤傷農,就是顆粒無收,甚至還會在炎陽下、寒風中,摧折生命。農業之所以疲敝,正因為公權力過度干預農業市場、農地利用、農業發展。一方面以糧食為國家安全之本的過時觀念,強要不具備競爭力的農地與農民投入糧食蔬果的生產。結果動用早已不合潮流的關稅、禁止進口等保護手段,勉強維持國內作物不致完全被逐出市場;復以名目無比繁多的種種補貼、救助、減免,對抗日益高漲的勞動成本、農藥成本、化肥成本、運銷成本,讓農民尚能賺得勉維溫飽,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施捨。另一方面,數十年來一個個變農地為建地立時身價百倍的故事,又讓白髮皤皤的老農夫婦苦守農地等待幸運之神降臨。但幸運之神永不會降臨,因為點土成金正是政治人物的聚寶盆,豈容他人分一杯羹?真要解救農民與農業,只有一個辦法:首先,打破靠農地種植糧食蔬果方能保障國家安全的謊言,讓農業回歸其產業的本質,接受市場規範,充分發揮自身潛力。其次,為老農兌現點土成金的神話;以農地入股,組成土地開發公司,在公部門的協助之下,重新規畫農地的利用,讓農民一面釋出農地使用權,換來足以頤養天年的年金,一面則於土地變成建地點土成金時,分享土地開發的利益。政府若在如高科技產業一般,大力協助農業研發工作,建立現代化的產銷系統,則農民、農業、政府、人民,豈不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