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立委選舉國民黨囊括了3/4的席次,對於未來在總統大選後兩岸經貿政策的鬆綁,朝野幾乎是有一致共識,差異性只不過是在於鬆綁尺度大或小而已,基本上兩岸利多的氣氛正在形成,消極面來看,在回檔時提供了支撐的力道,從積極面看,更為股價推升提供了寬廣的空間。
#@1@#從投資股市的角度看,兩岸經貿政策的鬆綁其實也有幾個不同層面的影響,所能創造的利多刺激也不同。如果從實現的可能性高低來看,依次將為1.開放陸資投資台灣房市(截稿時,執政黨已於1月19日宣布鬆綁陸資來台買不動產)。2.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3.取消40%的大陸投資上限。4.取消部分禁止類的投資設限。5.取消所有禁止類的投資設限。6.兩岸直航協商。顯然的,這其中兩岸直航將是為台灣經濟創造最多成長效果,及對股市帶來最大利多;但卻也是最難實現或較晚實現的政策;至於陸資來台投資房地產,也將為台灣房地產市場注入活水,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表示,政府將儘快就開放陸資來台進行政策開放,一旦開放將為台灣上半年房價帶來上漲20%的效果,尤其大陸持續進行宏觀調控,開放陸資投資房地產的效應更有擴大的可能。
#@1@#對營建股的股價也平添了想像空間,尤其是近2年推案較多活躍於房市的國建、國揚、華固、興富發、基泰、京城、鄉林、長虹及力麒;特別是大股東有作多心態的個股,若配合實質業績,股價將不寂寞。相對的,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本來就是現在執政黨的既定政策,只是沒有付諸執行,則是可最快實現的利多。由於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對觀光及飯店個股言,將是有利彈升的題材。預估大陸沿海城市居民把台灣當作出國旅遊首選地區者即高達5000萬人,以每年來台100萬人計算,每年可直接為台觀光業貢獻500億元。如兩岸直航,因可節省2成成本,大陸來台觀光客消費潛力將更大,故其中潛在商機對觀光相關個股來說,均可直接受惠。而其中又以晶華、六福、國賓、鳳凰、知本老爺和亞都麗緻將是直接受惠較大的個股,而在今年股價一飛沖天的鳳凰,更已率先在反映預期的想像空間。另包括萬企、華園、第一店、劍湖山、新天地則可視為拉抬題材。尤其去年營收衰退的六福、華園和亞都麗緻在低檔也可望有較大想像空間。目前藍營正準備研擬解除投資大陸40%上限的限制,一旦解除,對整體股市來說絕對是個「大利多」,具有不小的激勵作用,配合盤勢刺激效果可大可小;如果國際股市沒有利空,對股市的短期拉抬效果則可望有1~3成的空間。
#@1@#尤其是深耕大陸,且投資大陸金額已瀕臨上限的個股,對股價更具有激勵作用。可望因此受惠的個股包括建大、豐泰、嘉泥、台積電、華新科、台玻、健鼎、亞光、藍天、亞泥、震旦行、元太、統一、億豐、精英、國產、環電、群光、聯茂等。而相對的只要沾上中概股的邊,即使實際投資金額並未達高峰,股價也依然有想像空間可操作。不過,解除40%的大陸投資上限,對股市來說應屬於「短期利多」,一旦真正實現,也就跟著利多出盡。因此,利多的高峰應當是在進入實質修法階段,對股市的短期拉抬效果則可望有一成的空間。至於投資大陸的禁止類的產業,對上市櫃公司比較重要的禁止項目抱括:石化業上游的輕油裂解廠、銀行、證券、期貨業(金融及其輔助業),但保險業採審核制,以及光電業的LCD面板及其相關的前段製程,半導體8吋以上晶圓廠(8吋晶圓廠採總量管制及專案審核制)及0.18以上之先進製程以及相關不動產的投資開發鬆綁。目前看來,要一口氣全部取消所有禁止類項目的可能性並不大,不過,分階段解除則可期待。目前企業界最期待的是對金融、證券業的投資設限優先解除,而這部分即使執政黨反對,但因國民黨已具主導法案通過的多數席次,因此預期在下屆立委就職後的新會期,將有很高的解禁機會,對金融證券股來說,是個很有利的題材,尤其是外資投資機構對金融業西進滿懷憧憬,已急著搶進金控股,顯然已聞到了金融業西進的「錢景」。而業者也已開始摩拳擦掌,準備到彼岸大顯身手。
#@1@#雖然金融及證券業最快可望在下會期完成鬆綁,不過,以其中證券及期貨業所牽涉問題較小,但銀行業涉及層面甚廣,即使台灣鬆綁,銀行的西進之路並不見得如想像般容易。只要台灣也開放陸資銀行來台,兩岸能簽署金融監理合作協定,大陸很可能會對台資銀行開啟另一道小門,據了解北京一直對台商企業融資很關心,但要給台資銀行融資在各地銀行來說,條件又不免嚴格,故而北京方面確實很盼望台資銀行能進入大陸開行,以解決台資企業的融資問題,所以只要打開第一道門,讓台灣的銀行先找到出口,以後要擠進去就各憑本事了。準此,開放銀行業西進,即使不能在第一時間進入大陸設行,但相信也不會拖太久,因此只要台灣能先解禁,讓業者找到突破缺口,這個題材就足以讓金融股有足夠的上漲想像空間。尤其,這些困擾銀行業的絆腳石,正逐一搬開,賺人民幣的味道越來越濃。另外,先到大陸設辦事處的7家銀行(表5),倒也不致全白費工夫,未來必定仍比其他台灣業者具有一定優勢。從立委選後外資搶進的金控股也多在這份名單內,顯示上述金控公司西進有較多的優勢籌碼。而其中國泰金控在大陸又已設立了「國泰人壽保險責任有限公司(上海)」公司,等於銀行和保險的雙指標都已鋪好路,自然在競爭中最占上風。
#@1@#另外,近3年著墨在香港,以富邦香港銀行迂迴曲折前進中國大陸的富邦金控,藉著參股廈門銀行而搶先進入大陸銀行業務,其「後到先發」的彈性策略亦不可小覷,新光金雖然去年在萬泰銀行上栽了跟頭,但新光人壽也已進入大陸成立合資保險公司,這2家金控公司的股價想像空間也不會比其他7家銀行小。預期這些西進積極性足夠的金融股,股價都有創新高的機會。至於,未來的金融股價決戰點,還是要看哪家金控(或銀行)公司能率先殺出重圍,真正登陸設立第一家正式的台資銀行而定。在證券業方面,西進狀況比銀行業容易得多,只要台灣能夠先行解禁,就能進入大陸投資,按理說,股價的想像表現應該會在銀行業之前,但由於大陸對於外資券商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仍存有必須「中外合資」,且外資控股比率最高只有33%,因而此一利多,無形中被打了折扣。儘管如此,包括元富證券、元大金控旗下的元大證券、群益證券、寶來證券等在大陸已扎根多年的證券商,多已做好西進開業的準備,只待水到渠成。股價想像空間則以元富證券、元大證券(元大金)、群益證券、寶來證券、大華證券(中華開發金)、中信證券比較值得注意。尤其元大證券為台灣第一大證券商,元大集團合併復華金之後所展現的企圖心極強,外資也一路買進,且元大金股東馬氏家族在大陸轉投資事業眾多,厚植了在大陸的實力和影響力,未來股價似頗有想像空間。
#@1@#其次,在投資大陸禁止類較有開放機會的是光電業面板業的前段製程,由於後段模組都已西進,因此儘管面板廠的6代廠先進製程都在台灣,但對於西進各廠也都有打算。開放或許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對股價想像空間較小,但群創和奇美仍是可以注意的個股。在半導體方面,高階製程和12 吋晶圓廠看來是不容易開放的項目,一方面是在大陸設12吋圓廠,連業者都沒興趣;不過把0.13微米的製程解禁,對業者而言則有很大吸引力,尤其台積電上海廠已做好把0.18微米製程轉換為0.13微米的準備,正在重慶設廠的茂德也可搶此先機,股價也較有想像空間。其他如力晶已取得大陸投資8吋晶圓廠的資格,一旦開放0.13製程,必定也會有所動作。相對晶圓廠的保守,封測廠則更期待能開放高階製程封測業務,因為中芯國際的12吋廠開始投產,日月光和矽品都和中芯有業務往來,自然希望開放高階製程。故而日月光和矽品等封測大廠對投資解禁的股價想像空間理應較大才對。IC設計業雖然也在投資大陸的禁止類,但IC設計業非資本密集產業,而是技術密集產業,因而龍頭業者直言,只要產品能透過大陸銷售到全球各地,去不去投資完全對產業沒有影響,尤其大陸也並沒IC設計的高階人才,也因而較缺乏西進吸引力;不過大陸的展訊搶了聯發科技的生意則是事實,未來一旦開放業者是否會改變想法不得而知。惟以現階段來說,即便IC設計業投資大陸解禁,股價的想像空間相對較小。
#@1@#最後,禁止類可能解禁的是石化上游的輕油裂解廠。不過對台塑集團而言,蹉跎了多年,已失去了投資最佳時機和籌碼,即使投資解禁開放,但大陸方面要求合資,且要求控股比率,不能獨資讓台塑有點陷入設與不設的兩難;不過據了解台塑集團並沒有放棄到大陸設輕油裂解廠的想法,由於台塑是由下往上發展,未來一定有設裂解廠的需求,台灣方面的解禁也算是走出第一步,股價的想像空間彈性很大。不管大陸投資禁止類開放幅度大小,對台股而言最具爆發張力的,則非兩岸直航莫屬。除了可大幅節省了台灣與大陸繞行香港或其他第三地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往返時程的縮短,等於把台灣和華南及華東納入了台灣的「一日生活圈」,對廣大的台灣企業而言,除航空股與海運股的營運直接受惠外,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恐怕更要遠大於台灣高鐵,對基隆港和高雄港即使不能生起死回生之效,但絕對會有正面效益,故而若政策朝向實現兩岸三通為優先政策,股市的漲幅又豈可以道里計!
#@1@#綜觀兩岸經貿政策的鬆綁,實質利多不僅在於各相關的產業和公司,對於刺激台灣經濟也會有一定的效果,同時其宣示的效果,不僅代表著台灣經濟將向前走,更意味著兩岸關係進入一個「新的」穩定階段,因此對股市而言,除了短期的上漲拉抬效果外,長期也有穩定股市的效果;尤其是當鬆綁速度越快、且鬆綁幅度越大時,股價的想像空間或許超過所有的合理評估。不過,由於農曆年已近封關在即,年後距總統大選僅剩不到1個月,因此兩岸鬆綁的題材在股市發酵不會太早,大選後才會隨著立法院的動作展開,如府院同屬國民黨股價想像空間就任由市場發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