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的媽媽簡秀雲,靠著省吃儉用,辛苦將2個兒子拉拔長大,同時攢下一筆300萬元的老本,留作退休後的準備;因為自己害怕投資賠錢,所以從來沒有買過股票,每個月若是能剩下一些多餘的錢,就拿去銀行存起來,等累積到一定的數目,就接著轉成定存,這是她數十年來唯一的理財方法。這筆辛苦存下的積蓄,從來沒有任何變動,直到前些日子,一位理財專員推薦她購買澳幣連動債……,她的噩夢從此展開。回憶當時狀況,她說,因為把錢放在銀行,能拿到的利息越來越低,可是東西一直在變貴,讓她很擔心通貨膨脹,所以,問理專有沒有什麼好商品,能夠讓她多賺一些,理專就跟她推薦1檔連結澳幣的連動債;「那個理專說,依照我的狀況來看,這個連動債100%保本,跟做澳幣定存沒有太大的不同,一樣是把錢存著,等到期再領回來,雖然投資期間長達6年,可能會有匯率風險,提前解約的話也會有損失,不過利息比做澳幣定存更高,而且每個月都能固定先拿到配息,跟債券很像,此外,假如澳幣利率再往上升,還有機會能多賺一些。」因為有機會多賺一些,加上又保本,儘管風險預告書上,密密麻麻的內容看也看不懂,但簡媽媽還是簽下同意購買,把原本定存的錢,轉去買了這檔連動債。
#@1@#「反正這筆錢是留著準備退休用,6年以後再領回來就好。」基於這樣的念頭,在每個月都有固定領到配息下,簡媽媽就沒有再仔細審視自己買的這檔連動債。直到最近,2個兒子打算一起同心協力,做個小生意,她對這件事情非常感動,為了表示對他們的鼓勵,打算把原本準備退休的錢,送給他們當作創業資金,所以,就去銀行找那位理財專員,興匆匆的告訴他這個好消息,並且希望能夠把錢給贖回來。不過沒想到,從理財專員口中得知,如果現在贖回,不但原本投入的本錢,會以零息債券(見右頁)的方式折現,更有投資價值的虧損;不問不曉得,一問才發現,原來連動債跟定存,承擔的投資風險完全不一樣!幾次向這位理專與銀行抱怨,但得到的回應都是:「理專有詳細告知風險與內容,而且風險預告書上,有客戶簽名同意字樣。」在無計可施的狀況下,為了不讓自己面臨慘重的損失,只好打消原本想給兩個兒子鼓勵的念頭,並且,等把錢領回來以後,除了定存外,她再也不敢碰連動債或其他的投資商品。簡媽媽的狀況,其實只是龐大連動債客訴裡的一個小例子,從過去到現在,買連動債導致客戶賠錢、引發糾紛的案件層出不窮,兆豐銀行個金處襄理邢光仁說:「連動債在國內公開銷售時間,至少已有7年以上,且是結構上屬於相當複雜的投資商品,雖然在商品本身上並沒有所謂對錯之分、只有適合不適合的問題,但是,如果投資人對風險的認知不足,或從未有過購買經驗,儘管100%保本,也要少買一點,不保本的更是千萬少碰為妙。」
#@1@#邢光仁進一步提到,「連動債的商品種類多不勝數,只要投資人有需求,便可任意組合、推出合適的商品。」這可以簡單想成麥當勞的組合套餐,只不過,這是得靠專業投資機構,才有辦法搭配推出的組合;大致上可分為「保本」、「條件式保本」以及「不保本」3大項,其中並可歸納出「利率型」、「股票型」、「指數型」和「基金型」4種(表1),而每一種的內容都會因為條件設定而有所不同;像簡媽媽買到的,就是屬於保本的利率型連動債,雖然有較定存高的報酬,但不僅將來到期,會有匯率損失的風險,提前解約會以零息債券現值折現,加上1筆資金得鎖住長達6年的時間,如果沒有想清楚自己到底合不合適這種投資商品,寧可問理專問到懂為止,也絕對不要在風險預告書上簽字。
#@1@#正所謂術業有專攻,單以連動債裡零息債券折現損失的部分,就連不少理財專員,沒有公式在手便不知道該怎麼計算,一般民眾當然更是霧煞煞,何況內容更加複雜許多的其他類型。邢光仁說,廣義而言,連動債有10件非懂不可的事(表2),其中必須清楚知道的是,這項商品的原理,是基於投資報酬與風險等價而設計,也就是說,能得到的報酬越高,承擔風險便越大,當然也就越不保本;此外,發行機構為了本身賺取獲利的空間,以及提供投資高額報酬的部分,幾乎所有連動債的組合內,都含有選擇權這種高槓桿倍數的投資工具,換言之,如果連選擇權是什麼都不清楚,更加不應該買這類投資商品。邢光仁提醒,連動債因為並沒有在公開市場當中交易,因此對於資訊的揭露相當不透明,投資淨值的訊息,有的落後1周、1個月、半年,甚至有部分根本就不揭露;另外,雖然金管會規定,投資連動債必須具備2種條件: 屬於高資產客戶; 具有投資經驗者,而5月也將明確規定,投資人至少須具備期貨與選擇權的商品知識。不過,連動債為符合投資人需求,近年來設計越來越變化多端,加上參與投資的門檻,也從過去10萬美元,下修至現在1至5萬美元不等,儘管符合上述2項條件,也對產品設計感到心動,但是投入的金額比重仍不宜過高。
#@1@#雖然市面上最熱賣的連動債商品,是像簡媽媽所買保本的利率型連動債,不過,部分提供高報酬的不保本、條件式保本連動債,像是股票型、指數型等,也吸引了不少資金投入,對於這些商品連結的投資標的,元大銀行財管部副理蔡佳惠說:「雖然理專在銷售的時候,一定會告訴投資人,可以從哪些地方研判這些商品未來的走勢,也會說清楚風險與獲利之間的關係,但是連動債裡實際操作的內容,卻只有銀行才有辦法跟發行機構拿到,投資資訊相當不透明,儘管可滿足部分投資人的需求,但畢竟是少數,重點還是在於,這種商品與自己合不合適。」舉例來說,以條件式保本的股票型連動債為例,投資標的連結第一金、中鋼以及台塑的股票,投資期間1.5年,倘若這3檔股票跌破20%,投資人最大的虧損為12%,也就是88%保本,但若在20%的跌幅以內,均可保有5%的固定配息,此外,若漲幅超過5%以上,便有機會可以賺到更高報酬的配息。蔡佳惠說:「像這樣條件的連動債,可能對很多股票族來說,還不如直接炒股票,因為同樣是股票,自己操作只要1根漲停板就能賺到配息的錢,何必把錢交給別人去玩。」此外,不保本就算了,還得把錢鎖死在1個投資商品上,長達1.5年的時間,更加不划算;不過,雖然條件如此設定,但是對於同樣看好這3檔個股,卻對未來投資環境感到不明、無法掌握風險,並希望能在自己可以承擔的風險範圍內,鎖定預期報酬的投資人來說,這樣的商品,便具有一定吸引力了。
#@1@#從上面的例子來看,不難發現連動債這項商品,最重要的關鍵在於「複雜的條件設定」,光是看懂就要花不少力氣,想從中發現問題更是難上加難,蔡佳惠認為,「如果投資人自己看不懂、透過理專的解說還是無法了解,那麼顯示這類的商品,其實不適合自己投資。」另外,像這種條件式保本的股票型連動債,假如連結的股票一直往上漲,即便提前解約,也不見得就會產生虧損,甚至還有可能獲利,只是,想繼續抱著多賺一點的貪念作祟下,一般人往往不會這麼做而已。蔡佳惠說,商品本身的設計,大多都是為民眾的投資需求而提供,銀行雖只是提供服務的代銷機構,但是,部分銀行為了要促銷商品,理專仍有可能會推銷不適合的商品給顧客,因此,投資人在看連動債時,一定要以是否具有足夠的認知,做為選擇的第一優先考量,才不會在迷迷糊糊下,產生投資失利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