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潤泰創新於台北市老舊社區內某建案接待中心的地震體驗椅上,即使已經做好接受劇烈搖晃的心理準備,且明知一切都是非常安全的,但經過模擬6級以上地震的前後、上下的快速搖動,一些看屋的民眾走下體驗椅的那一刻,還是有點腿軟。
#@1@#潤泰創新執行長劉忠賢表示:「921大地震之後,台灣地區新建大樓的防震係數,已經成為消費者在看屋、購屋時最大的考慮點。」藉由地震體驗椅的模擬,可以讓消費者更了解建商所採用防震施工技法,如何將地震威力轉移出去。由於這件個案是23樓,約95米高度的隔震雙子星大樓,將藉由66根基樁,深入47米以下的承載層,讓大樓的力量能均勻地傳到底盤,並藉由60組的隔震墊,在2到3樓之間吸收2/3的地震力,進而將地震的力量轉移出去,讓民眾在地震來臨時,不致感受太大的搖晃。同樣的體驗場景,在興富發於台中科博館旁所興建的建案也同樣展示著,該公司總經理鄭順化表示:「公司特別花了200萬元,從日本搬來地震體驗椅。」該案與日商華大成合作,引進日本OILES隔震工法,經由所謂LRB(Lead Rubber Bearing)「鉛心橡膠隔震器」,隔絕震源,大幅抵消地震來襲所產生的衝擊力來達到「免震」效果。台灣自1999年發生921大地震後,使得國人更加重視居家大樓的防震功能,而一些新建的豪宅,或是超高大樓,更是標榜免震、制震或隔震效果,內湖「富邦大衛營」,就是台灣第一棟採取LRB隔震系統的住宅,仁愛路「宏盛帝寶」也是運用日本新日鐵制震壁。
#@1@#不僅北部建商,尤其位居921地震帶的台中地區建商,如精銳、聯聚、寶輝、由鉅、龍寶等,在其所推的新建案中,紛紛引進日本及國外的防震施工法,在四川512發生的8級大地震,再度喚醒國人對於地震的恐懼時,更能讓購屋者具有購屋信心。不過,消費者大都不清楚,免震、制震,或隔震效果有何不同?此外,除了新建大樓外,一些新成屋或是中古大樓,其結構體是否也具有防震效果,消費者該如何判別呢?房仲業對此特別提出說明,讓消費者在購屋之前,可以仔細比較,做為購屋或換屋的參考。
#@1@#信義房屋品牌專案經理黃卉芃表示,所謂「制震建築」即建築物在地震來臨時,由建築結構與增設阻尼器或制震壁,同時抵抗、吸收地震能量,藉由阻尼器或制震壁吸收部分地震能量,降低建築結構本身的受力,使結構更安全。至於「隔震建築」跟「免震建築」,也是同樣在建築物結構體底部加裝隔震器(墊),隔絕大部分地震力上傳於建築結構的影響,當地震來時,透過隔震器吸收地震力,可將傳導至建築體的地震力,甚至降低至1/5;目前包括台北地震及災害應變中心,以及號稱可「在地震環境下進行腦部手術」的慈濟花蓮醫院,都採用隔震系統。由於制震、隔震等施工法,會增加造價成本15~20%,一般都是豪宅或超高大樓建案所採用,但就算是沒有豪宅制震配備,民眾也無須憂慮,因為921之後的新建大樓,若能依據內政部營建署所定的建築技術規則的設計規範和確實施工,都足以抵抗一般地震5~6級的侵襲。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專案主任徐佳馨則提醒購屋者,一般建設公司在建造前都需拿到地質測量證明,且每一個案的地質測量都需個別評估,購屋時可以要求建商出示,其在起造前的原始勘驗證明。此外,民眾可以選擇鋼筋、鋼骨或鋼筋混合鋼骨的建築,或是購買連棟式社區,比較可以防止房屋不致倒塌;而如果買的是山坡地、水岸或海濱住宅,則需注意地層、施工及排水、道路等防護措施是否完整。中信房屋行銷企劃部副理江龍名表示,通常一些偷工減料、設計不良或是消費者不當的二次施工,如改變隔間等,都會導致所謂危樓的發生,因此,想購屋的民眾,可利用地震過後看屋,來增加購屋安全。
#@1@#至於如何看屋?他建議購屋者一定要查看各樓層柱、樑及剪力牆等3處。柱:查看樑柱接合處、柱子的頂端或底部、門窗邊的柱子則注意柱子在門窗開口的部位,是否有近似45度或交叉的斜向裂縫,甚至混凝土剝裂、鋼筋外露現象。另柱子頂端或底部,若有明顯的水平裂縫或錯位,亦應注意。樑:特別注意樑端(樑靠近柱子處)或樑靠近牆的地方,是否有近似45度或交叉斜向裂縫,甚至混凝土剝落、鋼筋外露。若柱與柱間距較大,下面無隔間牆的長樑,中央部位有垂直向裂紋,祇要樑無明顯的下垂變形,只需修復即可。剪力牆:剪力牆是抗震的重要結構元件,一般大樓不一定會設計有剪力牆,民眾也不容易分辨何者為剪力牆。若厚度超過20公分的鋼筋混凝土牆,周圍有樑柱框架起來,無門窗等開口,很可能是剪力牆。應檢查牆面是否有近似45度之一道或多道裂縫或交叉裂縫,甚至上下錯位、混凝土剝落、鋼筋外露等現象。江龍名並提醒,隔間牆雖然不是主結構體,但強震時卻能成為抗震的「第二道防線」,一般老舊建築或未做好耐震設計施工的大樓,隔間牆於強烈地震時可彌補主結構體耐震能力的不足,若想買的大樓,裡面有太多戶數打掉隔間牆做二次施工者,就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