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大信用評等公司穆迪Moody’s Corp.在5月22日股價重挫16%,跌幅為近10年來最大,起因是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表示正在展開調查是否因電腦錯誤派出Aaa評等給債務證券,對於連續幾日重挫的美股無疑是雪上加霜。令人感到訝異的是,早在2007年底就已經傳出穆迪的評等好像有狀況,要不是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揭露,該公司似乎還企圖掩飾,而最誇張的,是債券得到評等可能因錯誤而提升了四個等級,例如被評為AAA級的債券,可能連A級都不到,究竟是否電腦錯誤導致,已經令人起疑。穆迪的股價重挫可能只是開始,根據我在美國多年的經驗,因為債券評等誤導產生的財務損失,穆迪可能會遭遇其他機構投資者或個人提出法律訴訟,對它前途而言可能是嚴冬白雪,但是穆迪所評價的債券所衍生出問題,對全世界金融體系可能造成的是暴風雪!
#@1@#第一個直接打擊經穆迪所評估的債券,4個等級的評估落差所反映之風險貼水(風險越高給的債息越高)偏誤就有可能引起一波價值修正潮,這裡面所能牽涉的債券不亞於次級房貸相關的結構債,如公司債、票券等等可能無一倖免。再者,穆迪也有對債券擔保公司做評等,許多債券的信用加成是建立在優質擔保公司的保證上,現在擔保公司保證的評級本身即遭到質疑,衍生出的債券也勢必受到波及,衝擊程度還要持續觀察。去年的次級房貸風暴,國際一流大型金融機構、投資銀行如匯豐、摩根士丹利、花旗因為發行結構投資工具( 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 ,SIV)大量投資次貸債券而難逃打擊,國際貨幣基金會(IMF)曾評估將造成9千億美元以上的損失,目前累計損失大約在3至4千億美元水準,還有5千億美元的未爆彈。現在又發生債信評等錯誤事件,當事者還是全球第二大債信評等機構,可想而知背後牽涉到的債券又有多少,評等的誤導可能會引起債券持有者的恐慌,任何投資的商品之價值,都是因為有人買才存在所謂的「價格」,萬一發生拋售,沒有人願意承接,將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加劇市場的惡化,延長次貸風暴時間。
#@1@#當初因為手上美元部位充分,國內許多金控公司均有投入SIV,像是外資圈曾點名永豐金持有3.5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114億元)部位,因此受到次貸風暴打擊不輕,這次不太一樣,首當其衝的可能是持有海外債券部位較多的保險公司受到影響。身體好的人,對流行性感冒的抵抗力比較強,金控、銀行、保險公司就是憑藉其資產的品質,來抵抗全球性金融風暴,暴露風險越低者,越能安然度過,所以若真要區別國內金融機構的抵抗力,必須視個別條件差異。也有人提出「資本額大者比較安全」,其實這也是一種迷思,以金融監管機關的思維出發,資本額大的機構「比較能賠得起」,聽起來越安全。事實上我們評估一家金融機構習慣用CAMEL,5個字母縮寫分別代表資本Capitial(C)、資產品質Asset Quality(A)、管力Management(M)、獲利能力Earning(E)、流動性Liquidity(L)去看,這五項之中最不能忽略的就屬資產品質,在次貸陰影下,流動性也成為重要因素。分析一家金融機構的資產品質,要從其核心業務(Core Business)下手,才知道其比重最高的資產屬性為何,再檢視其信貸政策(Credit Policy),例如過去雙卡風暴時代,以消金為主的中國信託、現金卡發行量衝到第一名的台新銀行都是受創最深者;次貸風暴期間,受創最深的反而是平常和外商往來頻繁,手上持有SIV部位較重者;這次可能造成風暴的穆迪事件,可能以持海外企業債券多的機構受一些影響。
#@1@#但是,即便個別金控體質再好,由於美國道瓊股市為一個BIG MARKET,台股平常就受其影響頗巨,萬一穆迪的事件對美股重創,相信台股甚至是全球股市都會受到衝擊,那麼金融股當然也好不到哪裡去。然而,要度過難關,除了金融機構本身體質健全之外,獲利能力也是另一個關鍵。在基本面上,2007年台灣的金融機構表現比06年好,主要原因是度過了雙卡風暴,可是全體平均資產報酬率(ROA)還不到1%,和國際金融機構至少大於1的標準還有努力空間,現在各家業者除了衝刺財富管理業務(收基金手續費、管理費)之外,都在苦思新的獲利來源。520新政府上台之後對金融業赴大陸解禁政策,似乎帶來一線曙光,問題是就算明天就放行金融業登陸對岸,整個效益也不會馬上看到,很多金控的老客戶早就在對岸,但是台商也不見得非你不可,它們早找到新的資金來源,新的銀行關係,所以台資銀行不要一廂情願的把大陸解禁看成救命靈丹,去大陸,不會「馬上」就獲利!基本上,若銀行只做貸款生意,是越來越沒有出路,成長要靠金融創新去擴增中間費用收入的業務,例如同時也應爭取知名國際企業的貸款,以提高知名度;購併國外金融機構得到市占率,或者將其轉賣賺取資本利得;當然,這一部分不只是民間業界的努力,政府主管機關也應該適時的鬆綁部分法令,不要讓台資銀行在和國際競爭時,最大的阻力居然是本國法令。從去年至今,次貸風暴因穆迪的事件看來短期內還很難結束,國內金融業必須以更好的體質、更靈活策略面對未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