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漲!漲!隨著原物料價格節節攀升,消費者的痛苦指數也一路飆高,油價最近還繼續創歷史新高,已經漲到每桶135美元。現在大家最想問的一個問題,就是到底物價要漲到什麼時候?所幸,食品價格漲勢似乎看到緩和的現象,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食品價格指數在連漲15個月後,4月終於首次下跌!1年多來,FAO食品價格指數僅在去年1月份下跌,由於現在農產業和當時的情形較不相同,氣候比去年合宜,農人趁著糧食價格高漲而增加稻作,例如全球第5大稻米出口國巴基斯坦和日本出口限制放寬,將有助於舒緩供給緊俏的問題,所以FAO食品價格指數5、6月預料繼續下跌,這無疑是在這個通膨高漲的年代中,消費者最想聽到的消息。
#@1@#只不過,能源價格居高不下,生質燃料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長期看來,農作物將是越來越珍貴。生質燃料製作來源也是農作物,2年多來使用量已經增加1倍,生質燃料與食品業者搶資源,成為糧食價格上漲的一股強大壓力。現在石油價格尚在創新高中,替代能源的角色也將更為吃重。讓人更擔心的是,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預估,今年農作物產量將比去年減少7.3%,在有限資源下,消耗量卻不斷增加,食品價格自然不容易下來,USDA估計2009年之前將維持歷史高點。被指為是造成食品價格上漲罪魁禍首的生質燃料業者卻不以為然,推說亞洲畜牧產業大量使用穀物才是幕後推手,也是糧食上漲原因之一。最近台灣正為了油價、電費和水費是否一次漲足吵得不可開交,油荒和糧荒已經在一些貧窮國家造成騷動;不僅如此,接下來許多地方還得面對的一個大難題是~通膨率上漲。美國前總統雷根曾說過:「通膨像一個暴力、令人害怕的搶匪,甚至像個要人命的狙擊手。」過去幾年來歸功於得宜的貨幣政策,全球通膨受到良好看守,現在這個惡棍要重出江湖了。美國經濟瀕臨衰退,其他已開發國家成長減緩,通膨率還是繼續上升中。令人擔心的是,央行官員們此刻把振興經濟視為當務之急,非但不敢輕易緊縮貨幣供給,卻反其道而行地放寬貨幣政策。
#@1@#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Jean-Claude Trichet)5月下旬提出警告,「這個現象儼然是重蹈1970年代放任通膨、危害經濟成長的錯誤。」這句話雖然是針對西方富有國家,實際上,新興國家決策者才該引以為戒。在中國、印尼和沙烏地阿拉伯這些地方,即便是保守的官方資料,都還掩蓋不了物價飆漲的事實。根據英國《經濟學人》資料,中國官方消費者物價從去年的3%上揚至8.5%,是12年最高點,俄羅斯由8%增至14%,印度是7.8%,4年最高紀錄,印尼為9%,下一個月料將攀抵12%,因為印尼政府醞釀油價上調25%至30%。而由於新興國家政府盛行補助和價格控制,因此官方數據有可能低估當地通膨嚴重性,拿中國來講,官方統計資料並未涵蓋部分民間單位,因此實際物價波動可能更為激烈。
#@1@#波灣產油國和拉丁美洲國家的物價也正以2位數字上漲,其中拉美的阿根廷和委內瑞拉是衝高到23%(摩根士丹利資料)和29%,假設這些數字正確,那麼全球有2/3的人口,在今年夏季可能面臨2位數字的物價上漲幅度!全球平均通膨率來講,也已經達到5.5%的9年最高水準。在新興國家,由於食品占消費物價指數的比重達3至4成,遠高於七大工業國(G7)的15%,因此食品價格變動對於通膨和薪資上揚的預期,會比已開發國家明顯。多數國家現在已經感受到食品價格上漲對其他物價的影響力,瑞士銀行估計,亞洲和拉丁美洲核心物價(扣除食品和能源)在過去1年上揚1個百分點,分別為3.4%和6.2%。東歐揚升3個百分點至7.4%,主因為俄羅斯通膨過熱。1970年代時美國陷入嚴重通膨,失業率高達9%,通膨率上揚至2位數字,1972年Fed主席伯恩斯(Arthur Burns)刻意壓低利率以帶動經濟成長,卻遇上石油禁運通膨飆漲,造成經濟急速衰退,繼任的主席沃克爾(Paul Volcker)之後試圖大幅升息,利率一度高達近20%,但卻又造成美國經濟在1981至1982年間陷入嚴重的衰退。
#@1@#新興國家央行此刻面對通膨的態度,與當時的伯恩斯雷同,許多決策者認為,目前的通膨問題是短期供需失衡所致,沒有必要採取激烈的升息手段加以約束,取而代之的是透過控制物價和補助,來維持表面上的穩定,實際物價卻是漲個不停。無奈的是,在全球經濟成長放緩的此際,新興國家中除了享有高成長力的金磚四國之外,多數決策者恐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正陷入究竟要「支撐經濟,還是對抗通膨」的兩難。就算是有能力對抗通膨的國家,例如中國、巴西、印尼和俄羅斯不惜冒著犧牲經濟成長的危險調升利率,卻還是追趕不上物價飆漲速度,所以算起來,除了巴西、墨西哥和南韓的少數例外,大部分實質利率應該是負值,俄羅斯主要利率6.5%,比通膨率幾乎低了8個百分點,中國實質放款利率是-1%。這種情形下,升息根本也難以成為壓抑物價上漲的有效方式,還是避免不了面臨停滯性通膨的危機。